杜荀鹤赴长安应考的那几年,正值黄巢军从山东起兵,攻占河南、湖北、湖南、安微、江西、浙江等地。
他们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正值黄巢军强盛之时。
杜荀鹤的家乡,池州发生兵乱,他正好旅行回来途中遇见黄巢军打、砸、抢,杀一幅土匪样。
于是他作诗一首《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
握手相看谁敢言,军家刀剑在腰边
遍收宝物无藏处,乱杀平人不怕天
古寺拆为修寨木,荒坟开作甃城砖
郡侯逐出浑闲事,正是銮舆幸蜀年
先看诗题旅泊:旅途停泊,就此旅居。
示同志:“同志”本义志同道合之人。左丘明在《国语. 晋语四》释:“所与交友,必也同志。”
示:告诫,引起注意,此诗有一挥而就之感,写现实确如临其境。
开篇就是一幅剑拔弩张的气氛:“握手相看谁敢言,军家刀剑在腰边。”
人类文明进程是一个徐序渐进的过程,回顾历史,一次次战争杀戮后的痛定思痛,或许会以另一种方式促使文明进步。
但在当时,战争一旦到来,残酷至极,人的生命与尊严在其中丧失殆尽。
诗的起句将这种丧失尊严的场景描述的传神准确,敢怒而不敢言。
“遍收宝货无藏处,乱杀平人不怕天。”“宝货”两种解释,一指货币,二指宝物。
宝钱制从唐武德四年(621年)开启,从“五铢”计重制到宝钱制,开元通宝是货币史上的里程碑。
开元通宝是中国第一枚“宝货”,从此中国货币不再计算重量。
“宝货”也可以理解为各种宝物,身上如果有钱或者有宝物,战乱时是无地方可藏的,军人滥杀无辜可以无法无天。
平人:即平民,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改“民”为“人”。在历史上社会每一次陷入动荡,都是法制先遭受破坏。
社会要靠基本的道德约束,所以历朝历代重视道德建设要胜过法制建设。
“古寺拆为修寨木,荒坟开作甃城砖。”寺庙和坟陵自古就是禁地,凡对此不恭敬者都十恶不赦。
杜荀鹤选中这两者加以渲染,进一步说明战争中的道德沦丧。
甃:本义以砖砌井,引申为砌瓮城,修寨砌城都是修工事,准备战事。
尾联十分伤感地道出“郡侯逐出浑闲事,正是銮舆幸蜀年。”“郡侯”,一方父母官,池州刺史也没有办法。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叛乱的军人杀人越货,胡作非为;“浑闲事”,即无关紧要的事。
“銮舆”,皇帝的车驾;“幸蜀”一词用得巧妙,算是委婉的说辞。
史载,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军队攻占长安后,唐僖宗李儇仓皇出逃四川,所以诗人说“幸蜀”,为皇帝遮丑。
此诗在杜荀鹤的三百多首诗中不算太特殊,诗写得语白词浅,不掉书袋不用典。
一副生活速写的样子,这恰恰体现了诗人的表达能为,让后人看见大唐晚景中的混乱与凄凉。
一个朝代,有蒸蒸日上之时,有辉煌强盛的时候,也有江河日下,气息奄奄的时候。
中和元年离唐朝灭亡只剩二十五年了,一个那么辉煌的朝代,最后也是风烛残年之貌,很是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