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斗机项目由波音接棒,正式编号F-47。可当我看到宣传海报的那一刻,我就有点凌乱了,尤其当那熟悉的小鸭翼一出现,我就更加上头了。自咱们歼-20亮相服役至今,美西方国家就一直在拿咱们的鸭翼设计来说事,并一口咬定,这是破坏隐身性能的最大败笔。可如今,美国人自己也用上了这样的设计,是不是也从侧面说明了,这鸭翼设计本身的缺陷是可以通过其他巧妙的布局来弥补的呢?反正就是当年西方国家嘲笑得有多狠,如今打到自己脸上的巴掌就有多响。

虽然同为六代机亮相,但在气势上,美国却几乎与我们差了不止一点。我们的做法是先让大家看到实机,然后才在日后慢慢公布PPT。可美国人一上来就先画大饼,各种PPT宣传那叫天花乱坠,可实机却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当然,按照特朗普的说法,这F-47已经秘密频繁试飞了5年之久,不断强调5年时间,似乎要向外界暗示,这F-47可要比咱们成飞的六代机,沈飞的六代机还要早,但对于其真实性,外界几乎无从考究。

由于没有任何可以提供参考的消息,因为外界只能靠猜,预测F-47在尺寸方面可能和F-22相当,最大起飞重量在30-35吨徘徊。但隐身性能、机动性和电子设备都将得到更大的提升,与无人机的协作能力也会达到一个空前的新高度。可假如事实真的如此,那我只能说,F-47未必能达到真正的设计要求,甚至对五代机也不能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作为技术和价格都更加高昂的六代机,其所承担的任务主体本身较五代机有了较大的提升,首先航程提高不说,其搭载的弹药数量也应该要有实质的提高。目前世界范围内所服役的五代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为了兼顾隐身性能,普遍携弹量不高,这非常制约它们在实战中的发挥。试想一下,长途奔袭后的隐身战斗机,所发射的弹药只有区区两三轮,这效费比怎么算怎么都不划算。这几年四代机的改进型,在隐身性能不足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全球热卖,买家最为看重的,还是它们的携弹量着实是高,只要对手装备不能构成实质威胁,这些四代机就犹如炸弹卡车一样能够反复穿梭,不断提高空袭的烈度,以色列的战术空军就是靠它们打出了战略空军的规模,反观其所装备的F-35就因为“娇身惯养”,“腿短”,携弹量少,始终处于边缘角色。

对于五代机这种尴尬的处境,六代机势必要颠覆这种劣势。所以我们看到,无论是成飞还是沈飞的六代机,在尺寸上,都已经超过了五代机歼-20,硕大的弹舱和外型而更意味着,相比起传统的制空型飞机,六代机更接近歼击轰炸机,甚至是武库机的范畴。毕竟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超远程空空导弹和大型航空炸弹,其体积往往和爆炸威力,射程成正比。要增加载弹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放大战斗机的机身,但假如美国的F-47还是和F-22差不多大,就意味着航程和载弹量不会有多大的升级空间。既然没有质的飞跃,那么F-47本身可能就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跨代产品了。有人可能说了,以后六代机可以携带忠诚僚机进行作战啊,本身不需要太强。可这个本领,咱们同样有,而且机体越大,滞空和指挥的时间才能更长。单纯把希望寄托于空中加油,也只有在从容的情况下才能完成,在高烈度的高手过招中,加油机能否顺利接近特定加油区域都成问题,所以归根到底,还得看六代机自身的指标能有多硬。

对于F-47的横空出世,其实我还是挺同情它的。虽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但一出生,就已经被对手卷得不行,而且还不是两个,是三个!除了刚刚提到的成飞和沈飞自己的六代机之外,别忘了咱们还有“白帝”, 外界所称的第六代一体化空天飞机。这些中国六代机,各有各的技术特点,各有各的设计流派,无论日后哪一个当家,其他成功的技术也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反观美国的F-47就显得有点独力难支了。

对于引领五代机的发展潮流,过去美国有绝对的话语权,甚至世界范围内,航空业界也习惯性地用美制标准来衡量成功与否。可对于六代机,制定规则和衡量标准的,恐怕就不再是美国人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