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关系中,岗位调整是企业管理中常见的举措。然而,企业在进行岗位调整时,如果未能遵循法定程序或违反了劳动者权益,就可能构成违法行为。作为劳动者,了解企业不合法调岗的典型方式以及应对策略至关重要。本文以一位劳动专业律师的视角,为大家详细梳理企业不合法调岗的 10 大典型方式,并给出对应的员工应对策略,帮助劳动者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1. 未经协商一致擅自调整工作岗位
违法表现: 企业在未与员工充分协商的情况下,擅自决定调岗,属于违反《劳动合同法》第16条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的内容变更(包括岗位调整)必须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员工有权拒绝未经同意的调岗。
应对策略:
★ 若遭遇此类情形,员工可以要求企业提供书面调岗通知,并要求进行协商。如果企业坚持单方面决定,可以依法主张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
2. 降低工资待遇进行调岗
违法表现:企业未经员工同意,单方面通过调岗降低工资待遇,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合同约定,还可能构成违法解雇。企业只能在合法的情况下根据业务需求调整薪酬,如员工未同意新薪资,则调整无效。
应对策略:
★ 员工可以要求企业提供合理的调岗原因,并明确工资待遇是否会随岗位变动发生调整。如有不合理,员工可以通过仲裁或诉讼要求恢复原工资待遇。
3. 跨专业领域强制转岗
违法表现:企业将员工从原专业领域强制转岗至完全不同的领域(例如将IT技术人员调至销售岗位),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员工的能力、意愿和岗位适配性,这种做法可能会影响员工职业发展,并构成不合理变更。
应对策略:
★ 员工应当向企业表达自己的不同意,并要求提供转岗的具体理由。如果转岗后影响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员工可提出重新调整的要求,甚至向劳动仲裁机关申请调解。
4. 恶意变更工作地点
违法表现: 企业未经协商,擅自将员工调至与原合同约定不符的地点,尤其是距离较远的异地工作,且没有提供交通补贴或住宿安排。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7条,工作地点的变更需要经过双方协商一致,且必须考虑员工的生活状况和通勤负担。
应对策略:
★ 员工应要求企业提供合理的补偿方案,如交通费用或住宿安排。如果企业未能合理补偿,员工可以拒绝异地调岗,并主张解除劳动合同,要求经济赔偿。
5. 变相逼迫员工辞职
违法表现: 企业通过调整工作岗位,使员工工作量增加、任务难度加大,或者安排与员工健康不符的岗位,故意迫使员工辞职。此类行为被视为“推定解雇”,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38条的规定。
应对策略:
★ 员工应明确表达自己不接受不合理的工作安排,并记录下相关证据,如工作任务、工作条件的变化等。如果企业依然强制调岗,可以依据法律要求解除合同并申请经济赔偿。
6. 利用绩效考核结果不合理地实施调岗
违法表现: 企业通过操控绩效考核的方式,故意降低员工的绩效评分,从而为调岗创造借口。绩效考核应公平、公正地进行,不能作为调岗的手段。
应对策略:
★ 员工应保留相关的绩效考核文件,分析是否存在不合理的评分。若认为评分不公,可以要求企业进行复议或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恢复岗位或进行合理调岗。
7. 孕期、产假期间及哺乳期内女职工被调至不利于健康的岗位
违法表现: 根据《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劳动法》规定,企业不得在孕期、产假或哺乳期内随意调整女性员工的工作岗位。若调岗违反健康保障规定,属于性别歧视。
应对策略:
★ 女性员工应知晓自己的合法权益,如遭遇此类调岗,首先应向企业提出异议,并要求恢复原岗位。如企业不予解决,可申请劳动仲裁或向相关部门投诉。
8. 以“优化结构”、“裁员”为名行变相辞退之实
违法表现: 企业借“优化结构”之名,实则通过调岗将不愿辞职的员工逼到辞职的边缘,甚至迫使其主动辞职,避免支付裁员补偿。
应对策略:
★ 员工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要求企业提供充分的理由和调岗的书面材料。如发现企业有恶意辞退的行为,可以依法主张解除合同并要求补偿。
9. 缺乏书面形式调岗通知书或程序的临时性岗位调动
违法表现: 企业频繁、无规律地调整员工的岗位,却未提供任何书面通知或合理的解释。这种调岗缺乏合法程序,容易导致员工在工作环境中产生不稳定感。
应对策略:
★ 员工应要求企业提供正式的调岗通知,并确认调岗是否符合公司政策及劳动合同条款。如果企业无法提供合理的解释和程序,员工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10. 违反法定程序调岗
违法表现: 企业未提前通知员工或工会意见,未履行集体合同的程序,就擅自实施调岗。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条,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变动,必须经过民主程序并与员工协商。
应对策略:
★ 员工应要求企业按照法定程序调整岗位,并寻求工会或劳动监察部门的帮助,确保程序合规。如果企业违反法定程序,员工可以主张合同无效并要求赔偿。
总结和建议
企业调岗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常见做法,但其合法性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作为员工,在遇到不合法调岗时,应了解自身权益,并积极应对。通过协商、仲裁、诉讼等途径,员工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因企业的不当行为而遭受损失。
能对付这些还是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