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串的历史与文化

林子收藏 2025-04-04 04:24:15

以下是关于手串的历史与文化的讲解:

手串的历史

- 起源早期: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制作珠串,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出土了距今约1万多年的由穿孔的兽牙、贝壳、小石珠等串连而成的“珠串”。当时的人们用这些珠串来装饰自己、炫耀能力和财富,还将其作为护身符,寄托原始信仰。

- 古代文明时期:周代时,贵族会佩戴以玉、石、玛瑙等珍贵材料穿成串的手串,并称其为“礼玉”。两晋时期,异域僧侣来华,携带佛珠,国人开始知道佛珠这一称谓。唐代时,佛教大兴,记载有关佛珠的经典被广泛传译,佛珠开始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间普遍流传。

- 发展鼎盛时期:清代,手串发展为朝珠,上至皇帝下至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员皆可戴朝珠。朝珠由身子、结珠、佛头、背云、纪念、大坠、坠角七部分组成,其佩戴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 近现代以来:手串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从功能上看突破了传统意义,增加了装饰、把玩、投资等多重功用,成为受众人群极广的一类藏品。

手串的文化

- 宗教文化:在佛教中,手串又称念珠,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每念诵一句佛号或咒语时,拨动一颗珠粒,循环计数。佛教认为佛珠能帮助持用者制心一处、熄灭妄想、收摄心意、专注修行、增强智慧、净化心灵。

- 身份象征文化:古代,不同材质和形制的手串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如清代的朝珠,皇帝、官员根据场合和官阶佩戴不同等级的朝珠。贵族们佩戴玉石、玛瑙等昂贵材料制成的手串,以显示自己尊贵的地位。

- 审美文化:手串的制作工艺和材质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观念。中国古代的串饰制作工艺精湛,高档材料搭配高档工艺,造型风格多样,题材丰富,除了传统的佛头、佛经等宗教题材,还有童子、仕女等世俗题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寓意文化:不同材质的手串具有不同的寓意。例如,核桃象征家庭和睦、遇难呈祥;水晶被认为具有各种不同的能量和寓意,如粉水晶象征爱情,黄水晶寓意财富等。

0 阅读:0

林子收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