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建筑的总称,其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系统完备,在中国古代的考古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皇家陵寝,现已被列为全国著名的历史景点。
对于为什么要把东陵建在河北唐山,一些学者认为:它靠近御林军围猎之地,是为了便于皇帝出行;也有一些人认为,这个地方是一个很好的地方,是皇帝的发祥地。更有一种很神秘的传说,认为这座东陵,是先王拱手相让的。事实上,这个猜测并不完全正确。
直到现在,东陵的位置还是一个迷,谁也不知道它的来龙去脉。位置的选择有很多方面的考量,而作为一个皇帝,位置的好坏,则是最重要的。毕竟,风水这种东西,很难用常理来解释。而所谓的东陵,乃是明代的皇上所赐,这一点,虽说有些匪夷所思,可也的确是符合史实的。
《清史稿》认为,清东陵的修建是顺治皇帝无意中建造的。据说,顺治帝曾经专门到过昌瑞山,参观过清东陵的遗址。大明的一代皇帝,也曾经来这里查看过,可谁知道,大明皇帝在这里查看了一番之后,却是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转身离去。
所以,这里发生了什么?
根据清东陵文管处研究室主任李寅介绍:
公元1368年,朱元璋即位,建都于南京,这也是明代开国皇帝的国都。然而,朱元璋四儿子朱棣继承皇位后,却认为北方的草原部落才是明朝最大的危险所在,因此对其进行了反叛。如果他们继续向南进犯,那么身在南方的南京,根本来不及反应。所以,他才会在朝堂之上,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国都迁移到北京。
而且,朱棣还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他的坟墓,就在北京附近,以此来显示他对草原人的反抗之意。一日,明成祖朱元璋驱车前往丰台岭,此山脉在今河北省遵化。他必须要确认,文武百官给他挑选的风水极佳之地,是否适合他建造自己的陵墓。
他立于山顶,极目远眺,平川如幕,两侧群山,绵延不绝,万绿之色,一眼看不到尽头。能有这样一块得天独厚的好地方,明朝皇帝朱棣龙自然是喜出望外。可是,就在他四处张望之时,不经意的一瞥,他的面色,瞬间就阴沉了下去。他沉吟片刻,一言不发地走了。
明成祖朱棣一转身,就看见了长城在远方沿着群山盘旋而上。而且,能见到长城,说明此地位于边境,虽然文武百官举荐的位置,的确是一块风水极佳的好位置,可明成祖又岂会将一座关系江山的陵墓,建在边境之上?昌瑞山,明成祖看中了一处风水极佳的地方,然而,最后却不得不舍弃。
事实上,这里一直是历代皇帝喜欢的地方,就连明朝崇祯皇帝都对这里着迷不已。他早就想好了,等自己死了,就把自己安葬在这里。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后,李自成竟然谋逆,夺取了他的权力。崇祯陛下没办法,只好在煤山上吊自杀。
所以,这片被大明两代皇帝选中的福地,并不能让大明国破家亡。但是,在清代的史书上,并没有对此进行任何记载,只有一个故事,说的就是当时的清帝,选择了东陵作为自己的居所。
顺治八年,遵化山脉中,突然冒出了一支手持长弓的猎人小队。走在最前面的,就是十四岁的小国王,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满清的开国大典上的顺治帝。
顺治策马走到昌瑞山下,放眼望去,只见山脉连绵,郁郁葱葱,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他扭头向南看去,只见一片平坦富饶的大地,被一片连绵起伏的山脉包围着。东边和西边,都有一条清澈的河流,在缓慢地流动着,泛着晶莹的光泽。世祖福临目光一凝,顿时大喜过望,惊喜道:“这座山,王气浓郁,可作我的长生殿!”
说罢,他从怀里掏出一块白玉扳指,往远处一扔,说道:“扳指掉落之地,乃有福气之地。”所以,文武百官们都把那枚玉佩摔落的位置,一一记录下来,然后等着皇上死后,把玉佩放在那里。
据说,康熙皇帝在建造一座地下宫殿的时候,曾经找过一位风水先生,将那枚玉扳指的位置,画了出来。在这之前,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一点。顺治死后,就将顺治的陵墓修建在了昌瑞山上,这是顺治陛下亲自探索出来的一处洞天福地。从那以后,清代历代皇帝的尸骨,便全部葬于此。
自那以后,这清东陵内,就有了不少的皇亲国戚。
墓内有五位皇帝,十五位皇后,136位妃嫔,三位阿哥,两位公主,共计161人。
东陵的运营时间长达二百五十年,与清朝的统治时间也长达二百年,其中埋葬了不少在清朝的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名人,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史料,既是研究清朝的陵寝制度,丧葬制度,祭祀仪式,建筑技术和技艺的珍贵史料,也是研究清朝朝廷,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和艺术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