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上一段传奇:一个小小文职官员,竟以一己之力平定契丹

史说新域 2023-08-04 20:37:14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王悔是一个知名度和存在感都不高的人物,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文职官员,但他却立下了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功绩,那就是曾经以一己之力平定了野心勃勃的契丹,写下了唐朝历史上一段传奇。

那是在唐玄宗时期,北方的契丹人开始强大,并联结奚族连年进犯。

唐朝设置的幽州重镇基本上没能起到抵抗契丹人进攻的作用,朝廷另派大军出击也常吃败仗,甚至于有将领被契丹骑兵千里追奔,狼狈逃回,竟连携带的“契丹节度使”大印也丢在了契丹境内,成为一时笑谈!

在这种情况下,唐玄宗听说张守珪有勇有谋,便任命他为幽州长史,期望他把契丹人挡在国门之外。

张守珪没有让唐玄宗失望,上任之后就多次出击,连战大捷,迫使契丹人缩回自己境内。

这让契丹人感到很不舒服,狡猾诡诈的契丹卫官可突干便与首领屈刺商议,企图以假投降的方式寻找机会,除掉张守珪这一心腹大患。

张守珪很客气地接待了契丹来使,表示愿意接受他们投降,接着便吩咐领契丹使者下去,好生款待。

契丹使者一离开州衙,一些将领便嚷着说,契丹人的投降分明是假的,不可轻信。

张守珪笑着说:“我来幽州以后虽击败过他们几次,但他们未伤元气,实力仍很强劲,在这种时候主动提出投降,肯定另有企图。不过也没必要马上揭穿他们,免得他们恼羞成怒。”

诸将都问长史有何妙计,张守珪说:“来而不往非礼也,他们有人来,我们更得派人去,趁这机会摸清他们的虚实。但是,契丹人既然毫无诚意,这一去就好比深入龙潭虎穴,生死难料啊!”

张守珪说到这里,露出极其为难的表情。

管记(相当于文书之类的文职官员)王悔向前迈出一步,大声说道:“男儿生当报国,虽死无悔,末将王悔愿往!”

张守珪拍了拍王悔的后背,说:“好!你去我最放心。”

屈刺、可突干听说张守珪满口答应接受契丹投降,暗暗高兴,唐将王悔的到来也似乎充分证明了张守珪的诚意,于是马上大摆宴席,名为替王悔接风,实际是庆贺自己的诡计初步得逞。

与此同时,屈刺下令部族向西部迁移,以保证马羊、杂畜得到更丰茂的牧草。

这是可突干假降诡计中的一部分。突厥人活动在西部,虽在贞观年间已被唐朝征服,但仍有不可小觑的实力,可突干就是要联合这些突厥骑士,等时机成熟一举踏平幽州。

王悔察觉到契丹贵族们这些极其隐蔽的动向,而且断定只要契丹密使带回了突厥人的盟书,契丹人就会先杀他,再进兵。

对此,王悔保持了高度的镇定,这种镇定使他找到了瓦解契丹的缺口——原来契丹贵族内部矛盾重重,大将李过折与屈刺的争权夺利至此已发展到互不相让。

如果能借李过折之手击杀屈刺、可突干,再劝他归降,不就完美实现了长史的计谋吗?不管怎样,值得一试!

王悔游说李过折并没有费太多的唇舌,这位契丹大将勇力远多于他的思想。几杯酒之后,李过折便主动向王悔问计,该怎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王悔只说了八个字:事不宜迟,夜长梦多!

接下来的事情显得过于简单,屈刺、可突干被同室操戈的李可折杀了个措手不及,先后毙命,他们二人的心腹也在同一个晚上全部身首异处。

第二天,契丹余部在那位对大唐繁荣充满美好向往的新首领李过折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开赴东南,投向大唐帝国的怀抱。

张守珪在受降仪式之后掩饰不住自己的激动,当即派人飞马奏报朝廷:契丹已平!

值得一提的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各类有关唐朝的史书上都没有找到王悔在立下这件大功之后加官晋爵的记录。

倒是他的顶头上司张守珪在平定契丹后平步青云,先后被封为辅国大将军、御史大夫、幽州节度使、南阳郡公,达到人生巅峰。

但颇为讽刺的是,张守珪却在死前的一年遭到朝廷贬谪,降职为括州刺史,被贬的理由是“虚报军功”。

哦,还有一件事忘了说,张守硅有个义子,就是后来大名鼎鼎、把大唐江山搅得乱七八糟的安禄山。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细说历朝》等

0 阅读: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