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9日,苏联在后勤给养不足的情况下,匆忙对日开战,拉开了“风暴战役”的序幕。
苏军以三个方面军150余万大军,坦克和自行火炮5300辆,火炮和迫击炮26000门,战斗机5200架兵分四路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东北境内的关东军全线进攻。同时苏军太平洋舰队也先后在朝鲜北部,千岛群岛登陆,协同陆军作战。
10日凌晨3点,在东京皇宫防空洞里召开的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上,全体内阁成员签字接受《波斯坦公告》(由于日本统治集团内部意见分歧,日本政府没有在国内公布这项决定,天皇8月15日才公开宣布)。也就是说如果苏军再晚一天对日开战,就失去了进军中国东北的理由,进而不能成为日军的战胜者了。
这场被苏联称为“风暴战役”的战争仅仅持续到8月16日,在付出数万伤亡之后,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下达了“关作战甲106号”命令,全体关东军投降。
苏联赶在日本投降之前对日开战的计划得以实现。
苏军为何如此匆忙的进军东北呢?应了中国那老话:无利不起早!
其实早在6个月前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就曾对出兵东北提出三个要求:
1、外蒙古必须维持现状,也就是独立状态。正是因为苏联的坚持,才促使了现在的蒙古独立。
2、大连商港必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口的优越权必须得到保证,苏联租用的旅顺港为海军基地必须被恢复。
3、中东和南满铁路必须由苏中合营,其实就是受苏联控制。
雅尔塔会议上的斯大林
因为此时在经过苏德战火洗礼并在装备上占压倒地位的苏军面前,强弩之末的日军根本不是对手,最终结果毫无悬念。战胜日本收割东北正是苏军的如意算盘,
这是因为苏联虽然即将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但自己也已经元气大伤,急需输血恢复战后建设,而最好的献血者就是中国的东北。
那么东北当时有多繁荣呢?日本投降前的中国东北(也就是他们用建设家乡的热情打造的伪满洲国)是亚洲第一大经济体,早已超过日本本土,在全球仅次于美、苏、英,位于世界第四。
1945年,东北三省拥有亚洲密度第一的铁路网,长达15479公里。而中国在1949年拥有铁路才不过22000公里。大连机车厂在1940年就制造出了运营时速达到130公里的SL-7亚细亚号高速列车,该车装备用冷暖空调系统,时速可达120公里,可以说是那时候的豪华高铁了。如此发达的铁路可以说是东北的一张工业名片。从沈阳到大连的铁路两侧,工厂密布,烟筒林立,城市连城一片,这是全球闻名的绵长工业区,沈阳更是被誉为“东方鲁尔”,当时东北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中国的85%。
亚细亚号豪华列车
1927年,沈阳开通了直达欧洲和北美洲的通讯业务,当时,由北京和上海发出的国际电报都需要先抵达沈阳,再从沈阳发往欧美。
1928年,哈尔滨就已经开始出售直接前往欧洲各国的火车票与飞机票,当年,哈尔滨已有外国商业机构1809家,巴黎、纽约均开设与哈尔滨的直接商业往来。
1932年,包括德意志银行、巴黎银行、瑞士银行、巴莱克银行、花旗银行、美国银行、摩根大通银行在内的34家外国金融企业在东北三省设立分支机构。
根据满洲国政府和中华民国政府的统计数据合计,至1943年秋季,东北三省依靠占中国12%的土地和10%的人口,生产了占中国93%的钢材、66%的水泥、69%的化工品、95%的机械、78%的电力。
苏军占领东北后,从1945年9月到1946年5月,东北的工厂、电站、矿山等主要设备绝大多数拆运回苏联,甚至连长春伪政府的办公家具都被运走,仅拆运鞍钢就用了40天,发运火车60列。
1945年11月15日前,仅沈阳每天就有200辆货车发往苏联,到1946年初,沈阳90%以上的工厂都成为空壳,甚至连连门窗和自来水水龙头都被拆走。
苏联破坏性的拆除行为,致使东北最大的电力网——东北发电厂的发电量由原来的180万千瓦降为80万千瓦,鞍山钢铁厂9座规模宏大的炼铁炉被拆去7座,抚顺煤矿年产量从480万吨猛降为160万吨。
1946年冬,东北工业会和东北日侨联络处的调查表明,在整个苏军占领期间,东北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2亿美元,加上未能调查及无法证实的确切损失,总计20亿美元左右。
红了眼的苏军不光拆运重工业设备,连中国人开的瓷器厂和小酒厂都抢,沈阳是伪满洲国时期最大城市的西部工业区,原来这里的工厂一家挨着一家,现在这一大片人去楼空,仿佛一座地狱般的“鬼城”。
美国航空机械师罗伯特·希克就回忆说:“俄国人抢空了这座城市,苏联红军留给中国人的仅仅是市中心的一座苏军烈士纪念碑。”
五十年代还中苏友谊。全它妈扯谈!
为什么到现在才说,五十代说这些会怎么样[得瑟]
弱肉强食,丛林法则!
俄国 占领土最多国家
美国间谍又在离间中俄。地球人都知道。600吨黄金,几万亿美元美国国债,美国不仅不感恩,动不动想整死中国。
伪满洲国就是日本的附庸,苏联人认为这些都是战利品,与中国无关!
苏联太想在太平洋弄个不冻港,中国就是不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