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风口」稀土四季度行情提前展开

海能淘股 2021-11-04 01:10:17

600111北方稀土

首先从产业方向来看,产业趋势明朗,稀土价格持续上涨。 国内新能源产业链持续爆发,海外经济体逐步复苏,稀土+全球需求盈利前所未有的长周期增长,价格持续上涨。2021年Q1-Q3季度,氧化镨钕均价分别为50/51/59万元/吨,分别同比增79%/89%/84%;短期节奏变化不影响核心资产价值。我国约占全球稀土永磁供给90%,北方稀土又是行业龙头,因此公司产品需求与全球经济高度相关。回望三季度,7、8月份变异病毒爆发延迟全球特别是海外经济体复苏节奏,导致9月传统旺季不旺。同时,由于双控政策影响,江苏、浙江、广东等制造业大省工业生产负荷下降,更加影响旺季需求。

其次从公司销量来看,稀土金属产/销量分别为4440吨/4327吨,分别同比-19%/-9.5%,磁性材料产/销量分别为7854吨/7971吨,分别环比增16.7%/13.8%,抛光材料产/销量分别为8602吨/7886吨,分别环比增27%/24%,贮氢材料产/销量分别为773吨/700吨,分别环比增2.6%/-4%。无论疫情和限电均是全球经济复苏的短期影响因素,且边际影响在逐步减小, 坚定看好全球经济复苏背景下,公司掌握轻稀土供给绝对话语权带来的红利。

最后来看看公司最近的业绩表现,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40.9亿,同比增长51.6%;实现归母净利润31.5亿,同比增长495%;每股收益为0.87元。 公司2021三季度营业成本186.1亿,同比增长31.5%,低于营业收入51.6%的增速,导致毛利率上升11.8%。期间费用率为4.6%,较去年下降1.3%。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上升558.5%至21.6亿。

最后从公司本身来说,9月30日,工信部、自然资源部下达了2021年度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第二批指标增量集中于北方稀土。2021年公司开采和冶炼指标分别达到10.04万吨、8.96万吨,占到总指标的60%、55%,占比进一步提升,龙头地位夯实。所以龙头未来将是行业的开拓者,再创辉煌!

看好稀土板块的逻辑拆解

首先,2021年度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16.8万吨、16.2万吨,较2020年增加约20%。此前意见稿中明确,未取得核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投资建设稀土开采、稀土冶炼分离项目,并为后续国内稀土开采和分离确立了一个总基调,即继续实行总量指标控制。从历史来看,“十二五”期间国内稀土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问题,指标几无增长,而“十三五”期间国内稀土指标逐渐放开,但整体增长较为有序,冶炼指标及稀土矿开采指标增长均在1万吨REO左右。2019年全球稀土矿产量为21万吨,其中我国为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占比达到63%,美国、缅甸、澳大利亚产量占比分别达到12%、11%、10%。国内稀土占到全球资源量的37%,而产量目前占到全球的63%,同时,中国还是全球唯一一个可以供应所有稀土元素的国家。在稀土的开采量上,中国也是独占鳌头。2020年我们的开采总量升至14万吨,稳居世界第一。

在产业链中游,中国在上世纪的90年代凭借萃取技术,降低稀土加工和精炼的成本,把国际稀土价格降到原来的四分之一,实现了高纯度稀土的大量出口,从此把控了国际市场。

当下,美国之所以在稀土方面如此忌惮中国,就是因为稀土在大多数高端科技产品和军事装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稀土的应用领域,覆盖了电子、通讯、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美国的洛马公司就曾抱怨,其负责生产的F-35隐身战斗机,因为中国稀土供应的延迟而无法继续生产。稀土的重要功效可见一斑。稀土永磁作为难以替代的磁性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近年来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带来稀土需求的持续放量,中泰证券研报认为,新能源汽车需求已经占到高性能钕铁硼产品需求10%,需求增量的30%左右,未来3 年新能源汽车在稀土需求的占比有望从10%提升至20%以上,将有力拉动稀土需求的提升。 其次从供需段来看,新能源汽车有望带动稀土需求量5年翻一倍。 在2015年,碳酸锂发生了质变,新能源汽车需求占比从5%提升至8%, 2020年已经到了30-40%,过去5年需求量CAGR达18%左右。目前稀土需求端与2015-2020年碳酸锂极为相似:2020年氧化镨钕消费量6-7万吨,新能源汽车需求占比5%,21年新能源汽车消费占比达到8-10%,2025年新能源汽车在整个稀土需求中占比达20-30%以上。稀土(氧化镨钕)总需求从6-7万吨升至12万吨附近,也是5年翻一倍,CAGR15%-18%左右。同时稀土也有像碳酸锂单耗增加的强逻辑,部分车型开始采用双电机,意味着稀土单车消耗量翻倍增长。

稀土板块行情好比一直被压抑的弹簧,理解了上面的估值和价格变化,也就能理解当前稀土板块,尤其是龙头的股价走势。压得越低弹的越高,现在只是在修复估值和业绩上的预期差阶段,这一双重修复需求往往带来的就是剧烈的上涨。因为修复到现在,22年预期PE还是在20倍附近。 目前国家也在加紧制定稀土管理办法,未来稀土价格将持续上涨,供不应求! 风险提示:本文内容来源上海海能证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投研部,不作为买卖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公司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91310000253932324U

2 阅读: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