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的课文中小学课本上大家都学过,那是万恶的旧社会才有事情。但是现在高校的研究生却有异化为导师个人的”包身工“的危险。 最近几年,大学研究生教育阶段爆出了一件又一件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恶性事件,以下是一些具体案例: 1、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自焚事件:2020年1月南京邮电大学一名研究生因不堪导师的长期压榨和辱骂,最终选择自焚身亡。据报道,该导师经常辱骂学生、安排大量与科研无关的工作,并强迫学生在延期毕业的承诺书上签字。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导师权力的反思和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2、北邮研究生举报导师压榨事件:2024年4月北京邮电大学15名研究生联名举报其导师郑某压榨学生,包括安排与科研无关的工作、截留学生工资、不提供科研指导等。北京邮电大学对此事作出回应,表示已组成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调查,并将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严肃处理。
3、人大女博士实名举报导师性侵事件:2024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在读女博士王D实名举报其导师王贵元教授于2022年5月21日对她实施性骚扰、强制猥亵,并要求与其发生性关系。在被拒绝后,王贵元教授对她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报复和折磨,包括安排大量工作、辱骂和威胁不能毕业等。该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中国人民大学迅速成立工作组进行调查,并最终给予王贵元教授开除党籍、撤销教授职称等严厉处分。
这些事件揭示了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可能存在的权力极不平衡、沟通不畅以及导师师德师风缺失等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需要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导师评价体系、保障学生权益以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努力。必须改变当前由导师一个人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的现状,允许研究生中途更换导师等规则修改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研究生们成为导师”包身工“的不利状态。同时,学生也应学会自我保护,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研究生不应该成为“当代包身工”。 研究生教育本质上是为了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促进学生的学术成长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它旨在为学生提供深入的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和创新思维,而非将其视为廉价劳动力。 研究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享有与其他劳动者相同的权益。他们应当得到合理的报酬、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将研究生当作“包身工”使用,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如加班无补偿、工作环境恶劣等,这是不可接受的。 把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培养质量。他们可能因过度劳累而无法充分吸收专业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等教育机构和社会对研究生寄予厚望,期待他们能够成为未来的领导者、创新者和专家。因此,我们有责任为他们提供一个健康、公正和有利于成长的学习环境,而不是将他们视为可以随意压榨的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