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1月29日《纽约时报》的报道,美国商务部长提名人霍华德·卢特尼克,在美国参议院的一次听证会上表示,如果对非法移民和毒品贩卖等问题采取行动,加拿大和墨西哥可以避免来自美国迫在眉睫的关税威胁。“这是一项单独的关税”,以推动加拿大与墨西哥采取行动。
卢特尼克还进一步表示,“据我所知,他们正在采取行动。如果他们执行了,就不会有关税。”
从相关描述上来看,此前特朗普威胁自2月1日开始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25%的关税,实施的可能性较小。特朗普的贸易大棒,不过是虚晃一招,以期望加拿大与墨西哥积极配合特朗普的政策。
当然了,此后特朗普也曾对中国有过类似威胁加征10%关税的言论,2月1日是一个时间点,这就导致A股在甲辰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出现了跳水。
如果美国没有在2月1日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关税的话,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毕竟之前特朗普对华关税问题表现得并不是很迫切。
而美国真正大举启动关税政策的时间节点,大概率会发生在4月份。
之所以这么认为,因为卢特尼克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25%关税问题描述成了“单独的关税”,这就意味着,更广泛的关税2025年大概率还是要来的。
也就是说,即便加拿大和墨西哥采取了“积极配合美国”的行动,“单独的关税”取消了,在更广泛关税实施后,两国未必就能幸免。
支持引入全面关税,是卢特尼克的主要观点,在采取限制措施的国家名单中,“美国的竞争对手应居于首位”,对美国的盟友也应加征关税。卢特尼克谈到盟友时是这样说的,“就像日本的钢铁和韩国的电器一样。我的意思是,他们只是利用了我们。现在是他们与我们合作,让生产回到美国的时候了。”
从特朗普提名美国商务部长的表态来看,美国对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加征关税将是本届美国政府的执政纲领,“全面关税”仿佛不可避免地到来。
卢特尼克征收关税的长期方针,以及相应报告,预计在3月底至4月提交。
那么,问题接着就来了,为啥是这个节点呢?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特朗普已经上任了,但卢特尼克的身份依然是“提名美国商务部部长”,而非正式的商务部部长,现在的商务部部长仍是雷蒙多。
这就意味着,虽然提名商务部部长已经开始积极执行特朗普的方针,但拜登政府的商务部部长任期还没有结束。
2021年1月8日,拜登提名雷蒙多为美国商务部部长,3月2日美国参议院通过,3月3日宣誓任职。
参照雷蒙多任职时间节点,我们不难推断出卢特尼克正式走马上任的时间,很可能也是在3月初。所以,卢特尼克就职后提交“关税的长期方针”,这个时间节点发生在3月底到4月初,是非常合乎情理的。
同时也意味着,相关报告一旦获得特朗普的首肯,这将是美国2025开启全面关税政策的“纲领性文件”。
通过以上梳理,基本就解决了我们最近一段时间的困惑,那就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什么时间节点开始大规模推进的问题。全面关税,也就意味着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出口美国的商品,都免不了被加征关税的可能。
闲闲财经想要说的是,如果美国开启全面关税的话,对全球经济虽然造成短期袭扰,长期来看反而加速了美国的“闭关锁国”,促进全球其他经济体更紧密合作,修复过去4年拜登撕裂世界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