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已成为既定事实,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政策的落实与引导来缓解现阶段农村老人普遍遭遇的养老难题日渐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超2.64亿,其中近6成分布在农村,且普遍面临养老压力。
与企业退休人员明显不同,两者之间“养老金”的差距悬殊。以湖南为例,2020年湖南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基本养老金标准为2464元,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待遇最低标准仅为113元。由此数据不难发现,农村60岁及以上老人所面临的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等问题更严重。
现阶段,60岁农村老人以“务农”或“打工”为赚取经济收入来源的主要方式,但随着身体机能的不断衰退,其所面临的经济难题将进一步加剧。因此,在这种现状之下,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更加迫切地希望政府能多发养老金,以解决收入问题,同时缓解日常开销的压力。
那么,农村人年满60岁,每个月究竟能领多少养老钱呢?又需要啥条件呢?依照我国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参与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并累计满15年,便可在年满60岁周岁后按月申请养老金。换言之,即农村居民想要享受养老金待遇,则需要缴纳养老保险。
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类似,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也分为2个部分,即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者相加便可以得出农村老人每个月领取养老金的具体数额。在养老金实现“18连涨”板上钉钉这一基础背景下,2022年多地就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再上调”!
比如,贵州2022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98元涨至113元,涨幅为15元;江苏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上调至187元;西藏城乡居民养老金平均水平涨至215元;宁夏2022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上调5元,涨至最低155元/人/月……
可见,不同省市因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养老保险基本的收支平衡压力不同、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状况不同,因此也便导致基础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因地而异。一般情况下,越是经济发达的区域,像北京、上海、深圳等等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就会越高,且涨幅也会更大。
不过,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并非实际到手养老金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养老金金额的多少与实际缴纳养老保险的标准高低直接挂钩。比如河南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缴纳标准从200元~5000元不等,共15个缴费档次,缴费的标准越高,养老金就越多。
接下来,我们就以缴纳200元与5000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来分别举例,来看下60岁后每个月分别能够领取多少养老金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差距。
缴纳200元/年,政府补贴30元,累计缴纳满15年:在忽略利息因素及补贴金额调整的前提下,个人账户累计余额为200*15+30*15=3450元,按照6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则个人账户养老金为3450÷139=24.82元。再加上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116元/人/月(以河南为例),得出140.82元。即按200元缴纳养老保险,60岁后每个月领取140.82元。
缴纳5000元/年,政府每年补贴340元,累计缴纳满15年:在忽略利息因素及补贴金额调整的前提下,个人账户累计余额为5000*15+340*15=80100元,按照6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则个人账户养老金为80100÷139=576.26元。然后再与116元/人/月的最低基础养老金相加,得出692.26元。即按5000元缴纳养老保险,养老金领取水平为692.26元/月。
显然,不管是每个月140.82元,还是每个月692.26元,按照当下的物价水平及涨势来看,均不足以为农村老人提供坚实的养老基础保障!所以,仅凭这一点养老金是远远不够的,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建议咱农民积极缴纳养老保险,按照“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基本原则,只有缴纳的标准够高、缴纳的时限足够长,养老金的水平才会更高!
以上便是本文要介绍的全部内容了,对于文中观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见解。
鸡肋
都是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