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毅的仕途曾令人艳羡。2008 年以大学生党员身份踏入基层,凭借务实肯干的作风,32 岁便成为蒙阳镇镇长,35 岁晋升副区长。然而,2012 年的一次住房装修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为支付 20 万元装修贷款,他首次尝到了超前消费的甜头:"以前舍不得买的东西,突然都能拥有了。" 这种虚妄的满足感,如同潘多拉魔盒被悄然打开。
五年间,骆毅的消费清单令人咋舌:累计购买新款手机支出 70 余万元,6 次换购豪车损失 40 万元,出入高端场所的消费记录密密麻麻。为填补资金缺口,他像赌徒般在网贷平台疯狂借贷,67 家机构、199 笔贷款、781 万元债务,如同滚雪球般将他吞噬。最疯狂时,他每月需偿还本息 20 余万元,催债短信和电话让他精神几近崩溃,曾在深夜将新买的手机砸得粉碎。
债务大山压顶,骆毅开始将目光投向手中的权力。2018 年,他以 "借款" 名义向房地产商彭某某索要 35 万元,尝到甜头后一发不可收拾。在道路工程招标中,他与商人刘某某合谋,通过围标串标收受 50 万元;在项目审批中,他为企业 "开绿灯" 换取 "拜年礼金"。四年间,107 万元的贿款被他用于偿还网贷利息,却仍杯水车薪。
"每次听到手机震动,就像听到手铐的声音。" 骆毅在忏悔书中写道。为躲避催债,他养成了将手机倒扣的习惯,手表在腕间留下的勒痕,成了他自造的 "精神镣铐"。2024 年 6 月,身心俱疲的他终于选择向组织投案,此时距他首次受贿已过去了整整六年。
骆毅的堕落轨迹,折射出部分年轻干部价值观的扭曲。他将 "出手阔绰" 等同于身份地位,把奢侈消费视为人生目标,却忘了权力的本质是服务人民。这种错位的认知,让他在物欲洪流中丧失了底线。正如纪检干部所言:"当他用权力为欲望买单时,就注定了从公仆到囚徒的结局。"
案件曝光后,当地纪委监委开展了专项警示教育活动,梳理出 32 名存在网贷风险的年轻干部。这场由 781 万元债务引发的贪腐案,不仅毁掉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更给整个干部队伍敲响了警钟。在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化的今天,如何筑牢年轻干部的思想防线,已成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课题。
站在被告席上的骆毅,用哽咽的忏悔为自己的贪腐之路画上句号:"我亲手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也辜负了组织的培养。希望大家以我为戒,千万别让欲望吞噬了初心。" 这声叹息,应当成为所有党员干部耳畔长鸣的警钟。
如果没有诱人的网贷,此人能犯下无法挽回错误吗?没有了毒品,不可能有吸毒者。
严查贪腐,拒绝黑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