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四月的晨曦轻拂过河北省石家庄市北郊的一片梨园,万物复苏之际,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清晨七点,果园主人老李肩扛锄头,步入这片静谧的梨林,准备开始一天的劳作。
晨光微露,园内除了老李的脚步声,再无其他声响。正当他穿过一排排梨树时,前方不远处的一幕让他心头一紧——一个身着白衣的身影,背对梨树,以一种诡异的姿态静坐。
“嘿,你是谁?怎么在这里?”老李眯眼细看,却因视力不佳,只能模糊辨认出是个女子。然而,无论他如何呼唤,女子都未予回应,仿佛一尊静默的雕像。
心中涌起不祥预感,老李壮胆靠近,眼前的景象令他腿脚发软——那女子手脚被缚,颈部缠绕着一根细钢丝,悬挂在树枝上,双眼瞪大,面容扭曲,显然已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老李惊慌失措,跌跌撞撞地逃出梨园,拨通了110报警电话。
石家庄警方迅速响应,赶到现场展开调查。死者是一名约莫三十岁的女性,衣着完整,未被侵犯,头部有外伤,真正致命的是颈部那根精心缠绕的钢丝。死亡时间推定在前一夜深夜,现场遗留的一块带血石板,很可能是击打头部的凶器。
这起案件显然经过精心策划,钢丝的特殊处理,以及现场缺乏明显的搏斗痕迹,都指向了一起蓄意谋杀。然而,梨园广阔且偏僻,杂草丛生,给取证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正当调查陷入僵局时,一名警员在距离尸体约200米外的梨园边缘,发现了一张名片。名片来自山西一家电缆厂,印有销售经理王某的联系方式。这张名片的出现,似乎与案件格格不入,却又微妙地牵动着警方的神经。
进一步勘查发现,名片所在位置远离公路,排除了从高速行驶车辆上偶然飘落的可能性。结合果农的证词,名片很可能是在案发当晚遗落的。这一发现,让警方看到了破案的希望。
警方决定追踪这张名片的来源,前往山西找到了王某。经过一番调查,王某虽被排除嫌疑,但他提供了一条关键线索:死者小丽(化名),曾是他在石家庄的兼职推销员,两人因业务往来而相识。
小丽的身份得以确认,她是当地一家发廊的按摩师,社交圈复杂,初步排查涉及近500人。面对如此庞大的调查范围,警方决定再次聚焦那张名片,寻找突破口。
细致观察名片,几乎全新,字迹清晰,透露出一股新印刷的油墨香。王某证实,这些名片是最近才印制的,且他只在石家庄发给了包括小丽在内的六个人。这一信息,让警方眼前一亮——如果王某所言属实,那么凶手很可能就在这六人之中,且不慎遗失了名片。
警方立即行动,将除了小丽外的五人全部找到,并要求他们出示王某给的名片。四个人相继拿出了名片,唯独最后一人,名叫李浩(化名),在众目睽睽之下,看似从容不迫地从口袋中掏出了一张名片。
然而,警方并未立即下结论,因为他们意识到,问题远比表面复杂。王某提到的六张名片,其中一张属于小丽,这意味着现场遗留的那张名片,应该是五张新名片之一。那么,为何五人都能拿出名片?
警方推断,凶手具有反侦查意识,遗失名片后,用某种方式获取了另一张以作掩饰。而小丽的那张名片,成了最合理的替换品。因此,关键在于找出谁手中的名片属于小丽。
通过对五张名片的细致比对,警方发现李浩手中的名片边缘磨损程度明显大于其他四张,这与小丽长期使用的名片特征相符。李浩,这个看似普通的木匠,成为了警方的重点怀疑对象。
面对审讯,李浩的心理防线逐渐崩溃,最终供认了罪行。原来,他与小丽因推销电缆结缘,却因业绩不佳,被小丽不断催讨损失费,加之言语侮辱,心生恨意,策划了这起谋杀。
案发当晚,他将小丽骗至梨园,实施杀害,并在逃离时不慎遗失了自己的名片。为掩盖真相,他从小丽的包中找到了她的名片,企图以此蒙混过关,却未料到名片的细微差别成了破案的关键。
至此,这场由六张名片引发的烧脑悬案,在警方的智慧与坚持下,终于水落石出。李浩的落网,不仅是对罪行的惩罚,也是对正义的一次有力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