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以17万做局,骗走乾隆真迹转卖8700万的专家刘岩后来怎样

晋之云 2025-04-10 17:23:10

文/编辑:晋之云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一夜暴富的美梦,转眼变成倾家荡产的噩梦。

你以为的专家鉴定,或许只是精心设计的骗局。一件古董的价值,究竟是掌握在权威专家手中,还是跟随市场的波动?

郑州市民朱先生祖传的《嵩阳汉柏图》,原本期待能带来惊喜,却在“专家”刘岩的“帮助”下,以17万元的价格卖出。两年后,一幅同样的画作拍出8736万天价,揭开了这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一幅画的真伪和价值,不应该仅仅取决于某些专家的说法或者短期的市场行情,更应该有客观的标准和依据,防止有人从中作假欺骗。

郑州市民朱先生家里有一幅祖传的《嵩阳汉柏图》,一直被当宝贝收藏着,但画的真假实在说不准。它到底是价值连城的古董,还是普普通通的仿制品,朱先生心里没底。

这个疑问就像一块石头压在他心上,挥之不去,朱先生很想知道这幅画的来历。

所以他决定带着画卷,去参加鉴宝节目,希望能有专家能给出答案,解开这个困扰他多年的谜团。

2009年,河南卫视的鉴宝节目《华豫之门》非常受欢迎,许多人都带着自己的宝贝来参加节目。

节目里,专家们对各种文物进行估价,有些藏品价值连城,有人因此一夜致富,这让很多人都梦想着能找到宝藏。

朱先生也报名参加了节目,他希望通过专家的鉴定,确认家族传承下来的东西的价值。

他想为家族的宝物寻找到一个权威的答案,了解它们真正的历史意义。

他心里想着,这幅许久未见天日的旧画,说不定也能让他感到意外,带来一些令人高兴的事情。

他带着期待,仔细端详着画卷,希望它能像宝藏一样,蕴藏着自己尚未发现的价值。

也许这幅画能给他带来好运,或者激发他的灵感,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他暗自期盼着奇迹的发生。

人声鼎沸的海选现场,朱先生心怀忐忑,他生怕自己手中的画卷出现任何问题,极其小心地保护着。

最终,他找到了在字画界享有盛名的专家刘岩,希望能得到专业的点评。

朱先生抱着画卷,希望能够得到专家的认可,刘岩架着眼镜,看上去经历了很多事情,一举一动都像个行家。

接过画卷,他先摘下眼镜,然后眯起眼睛,认真地、仔仔细细地观看这幅画。

他一会儿凑近细看画中的细节,一会儿又退后几步,从整体上把握画的意境,整个过程一声不吭,仿佛正在和古代的作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

暗藏玄机的宾馆密谈

观察了许久,刘岩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邀请朱先生晚上到宾馆进一步细聊。

朱先生感到意外又惊喜,他觉得自己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心里非常激动。

他觉得未来一片光明,觉得这幅画会给他带来巨大的财富,一切似乎充满了希望。

他开始想象这幅画能够带来的丰厚回报。

然而,在宾馆房间里,刘岩给出的判断令人意外,也让朱先生的希望落空。他说:“这画有些年头了,但不是乾隆皇帝真正的作品,不值得收藏。”

为了让朱先生相信,他还拿出之前的拍卖记录来证明。

指着图录上的成交价格解释说:“你看,乾隆真迹的成交价也不过五万到八万。所以你这幅画,最多值三万元。”

朱先生听了这些话,心里非常失落,原本满怀的期待瞬间消失了。

他不死心地追问:“那画上盖的‘石渠宝笈所藏’是什么章?”刘岩语气平淡地解释道:“那个印章只是表明这幅画曾经被《石渠宝笈》收藏过。”

刘岩进一步解释说,这种印章属于收藏者的个人印章,并不具备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只是一种收藏记录而已。

总的来说,这个印章的作用在于表明画作的流传经历,不必对此过分解读。

看到朱先生满脸失望,刘岩又假装好意地说,可以帮忙找买主,毕竟这幅画年代久远,说不定能卖几万元。

他装模作样地说,认识不少行家,会尽力帮忙多要些价钱,算是尽一份心意。“

都是圈内的人,我帮你多争取点,也算是尽点绵薄之力。”朱先生非常感动,立刻同意了。

朱先生对刘岩的提议感激不尽,连忙应允下来。刘岩表面上热心帮忙,实际上心里可能另有打算,想从中获取利益。

他哪里知道,这一切都是刘岩精心设计的圈套。

等了一个多月,买家程功终于出现了。在刘岩的帮助下,这幅画最终以17万元成交。

朱先生原本以为卖不到这个价,但考虑到刘岩从中出力不少,因此很高兴地同意了这笔交易。他觉得刘岩这次帮了他一个大忙。

这样一来,这笔交易顺利完成,大家都感到满意,他哪里知道,这17万,与画作真正的价值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真相浮出水面

两年后,一个消息彻底改变了朱先生的生活。

他在电视上看到,一幅画跟自己卖掉的那幅《嵩阳汉柏图》简直一模一样,而且竟然卖出了8736万的天价!

更让他傻眼的是,画上竟然盖着“石渠宝笈所藏”的印章。这可不是普通的章,这是清朝皇室收藏的标志,价值连城!

朱先生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自己被刘岩给骗了,当初刘岩随便找的理由,现在想起来真是太离谱,太可笑了。

朱先生怒气冲冲地给刘岩打电话,要求他对此做出解释。

然而,刘岩直接否认说过画是假画,还说他和买家程功没有任何利益纠葛,拍卖价格更和他没有关系。

他随后拿出交易收据作为凭证,指出收据上并没有写明画是赝品。

如果他说是假的,收据上肯定会有相关说明。 他说:“收据上写了吗?画是假的?如果我说是假的,收据上一定会注明。”

“谁会花17万买个假画?”他不承担任何责任,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了别人。

朱先生面对这样的态度,感到非常无奈,事情没有任何进展。他的说法就像在说,没有人会傻到花这么多钱买假画,暗示自己没有责任。

朱先生感到十分无助,因为对方完全否认了自己的责任,根本无法沟通解决问题。

他这样的回应让朱先生明白,想要通过协商解决此事恐怕非常困难。朱先生感到十分失望,后续如何处理,他毫无头绪。

法律与道德的困境

咽不下这口气的朱先生,选择通过法律途径来争取自己的权益。他四处奔波,努力寻找刘岩,想要找到他。

最后,朱先生决定以欺诈罪起诉刘岩和程功,要求法院撤销古画买卖合同,并退回购画款。

但因为缺乏能证明刘岩故意欺骗的关键证据,法院无法认定刘岩犯有欺诈罪,朱先生的诉求面临挑战。

案件起初未能获得受理,据称后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集体讨论,才决定将案件移交给有关部门立案调查。

然而,即便经过如此漫长的法律程序,朱先生最终也没有得到他期望的公正判决。

整个过程对朱先生来说,是一场持续不断的煎熬,最终的结果也令人失望。

这件事一下子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很多人开始觉得文物鉴定行业存在问题,对专家的说法不再完全相信。

社交媒体上,网友们都在支持朱先生,认为刘岩的做法有问题,呼吁相关部门好好管管文物市场。

大家对这件事非常重视,觉得应该整顿文物鉴定行业。公众的反应很强烈,希望能更好地保护文物。

总之,这件事让大家意识到文物市场需要更规范的管理。

专家的专业性受到质疑,人们觉得他们的话越来越不可信,鉴定结果也变得像是在欺骗消费者。

古董市场里面的猫腻太多,情况非常复杂,一般人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很容易上当受骗,遭受损失。

因此,大家普遍认为,古董交易风险很高,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参与的,玩古董需要承担巨大的经济风险。

0 阅读:0

晋之云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