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15岁董竹君来了月事,身旁阿姨脸色大变:快逃!否则死路一条

具光阅览趣事 2025-01-10 03:42:54

15岁那年,董竹君来了月事,作为女孩,这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不料,她身边的阿姨却脸色大变,还让她赶紧逃,否则死路一条。

那么,阿姨为何让董竹君赶紧逃?她之后又经历了什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倌人

1900年,董竹君出生在上海滩的一个弄堂里。

董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家,但生活的考验远不止如此,董竹君13岁那年,父亲病倒了。

母亲跑遍大街小巷借钱医治,可是亲戚朋友都摇头叹息,最终连看病的希望都无奈放弃。

图片来源于网络

穷人的日子,本就没有多余的退路,绝望之下,母亲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竹君送到长三堂子“做清倌人”,换取三百大洋来支撑家。

踏进长三堂子的第一天,董竹君并没有哭,她知道,眼泪换不来出路,哭泣只会让母亲更加心痛。

长三堂子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高级青楼,远非竹君家那破旧的弄堂所能比拟。

初来乍到的竹君,被安排住进一间装潢精致的小屋,房间里摆着红木的衣柜,绣着金线的床幔。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切与她贫寒的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她不禁产生了一丝恍惚,她甚至一度以为,或许母亲的安排真如她所说,这里不过是一个唱歌表演的地方。

但当她走出房间,看到那些盛装艳抹的女子摇曳着纤腰走过走廊时,那种挥之不去的异样感慢慢涌上心头。

遇见孟姨

董竹君的才貌很快便引起了老鸨的注意,且为了让她尽快适应堂子里的生活,老鸨安排了一位看似和善的中年女子来照顾她,那便是“孟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初的几个月,竹君的任务很简单:练习歌艺,学习礼仪,穿上锦缎衣裙,在堂子的花厅中唱曲表演。

但堂子里的生活岂是那么简单,竹君年纪小,长相清纯,又是“清倌人”,因此吸引了不少达官显贵的目光。

那些衣冠楚楚的男人总喜欢用审视的目光看着她,偶尔还会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每当这种时候,孟姨都会迅速地挡在她身前,将那些“不怀好意”的手臂轻轻推开,护送她回到房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日,竹君随堂子里的姑娘一起出去表演,这是她第一次走出青楼的大门。

她穿着剪裁得体的旗袍,脸上涂着淡淡的胭脂,在台上为一群衣着华贵的客人唱起了《梅花三弄》,唱完后,她的表演引得满堂喝彩。

她低下头,躲开那些如狼似虎的眼神,快步走下台时,才发现孟姨站在角落里看着她,眼神里掠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15岁的逃亡

15岁那年,竹君的月事终于来了,可这种变化却让她无比恐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孟姨也是脸色大变:“你现在已经是他们的‘小大人’了,如果再不逃,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老鸨一定会逼你去接客,你的命运就彻底被锁死在这里了。”

这么长时间以来,孟姨早已将董竹君当成了亲生女儿,自然不愿意她跳入火坑。

与此同时,夏之时也想为她赎身。

彼时,夏之时是四川督军,孙中山的追随者,也是同盟会的革命党人。

他经常以烟花之地为掩护,也因此结识了董竹君,二人见的多了,他对董竹君有了欣赏之意,便决定为她赎身。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董竹君是个有自己想法的人,她并不愿意被当作“商品”一样出去,于是,在孟姨的帮助下策划了一场出逃。

夏之时对这样有魄力的女孩也相当配合,之后二人举行了婚礼,成为了夫妻。

独立人生

婚后,董竹君的生活开始得确实甜蜜,夏之时为竹君安排了学业,她进入了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生活的真相很快就撕开了这层美好的假象,竹君渐渐发现,夏之时虽然才华横溢、谈吐不凡,却有着难以捉摸的性格。

起初,他只是不经意间表现出对竹君生活的干涉,比如她与同学的交谈、她偶尔多看一眼街边的景致,都会让他流露出隐隐的不悦。

后来,这种不悦变成了明确的质问,甚至是警告。

渐渐地,夏之时对竹君的要求越来越多,他要求她减少外出,要求她的社交圈子只有他一个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竹君努力顺从,可她的内心却一点点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她是一个渴望自由的女子,而这段婚姻却成了一道无形的枷锁,让她的心变得沉重。

两年后,夏之时决定回国参加讨袁行动,离别前,他将一把手枪交到竹君手中对她说:“我不在的时候,用它保护自己,但记住,如果你做出任何对不起我的事情,就用这把枪了结自己。”

竹君望着他冰冷的眼神,明白,这并非爱,而是对她作为“妻子”角色的绝对控制。

夏之时回国后,竹君带着孩子独自生活了一段时间,她努力将生活过得充实,为自己和孩子寻找一份独立的尊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当她带着孩子回国与夏之时团聚时,她才发现,等待她的并不是一份安稳的家庭生活,而是更深的漩涡。

夏之时的家族,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他的母亲对竹君出身青楼的过往极为排斥,甚至当面直言:“像你这样的人,只能做妾。”

竹君虽感到屈辱,但她忍了下来,为了丈夫的面子,也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她选择了低头。

她努力学习如何照顾大家庭,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生存,可夏之时的态度却让她彻底失望。

图片来源于网络

竹君生下了几个女儿,一次,当小女儿国璋生病时,夏之时却不耐烦地抱怨:“不过是个女儿,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竹君的心,她望着自己悉心照顾的孩子们,第一次意识到,这段婚姻对她和孩子来说,只剩下压迫与伤害。

矛盾一次次积累,终于在一次争吵中彻底爆发,夏之时因为不满竹君对家庭事务的安排,竟拿起一把菜刀冲向她。

图片来源于网络

竹君惊恐地抱起孩子躲到一旁,心中最后一点对婚姻的幻想也随之破灭,随后,她带着四个孩子离开了这个家。

锦江饭店

董竹君带着四个女儿又身无分文的,在上海初期的日子充满了艰辛。

她也无处可住,只能与家人暂居在破旧的弄堂,屋内简陋到连吃饭的桌椅都是借来的。

但董竹君并未因此退缩,相反,越是艰难,她越是坚定自己的信念:一定要靠自己撑起这个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生活,她不得不从最底层的工作开始,几个月后,她意识到,单靠做工根本无法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她必须寻找其他出路。

机会终于来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一位老主顾需要一名礼仪得体、性格坚韧的助理来协助打理一家小型商行,董竹君毫不犹豫地应聘了这份工作。

在商行打工期间,董竹君凭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超凡的学习能力,迅速掌握了管理商铺的技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不仅帮助老板提升了店铺的销售额,还主动提出了许多精明的经营建议,赢得了老板的欣赏和信任。

渐渐地,她在行业中有了一些人脉,这时,她敏锐地发现,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城市,饭馆业正在迅速崛起,尤其是高档餐厅。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董竹君决定放手一搏,她变卖了自己所能变卖的一切,租下了一间小门面,开设了一家小型餐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海滩是个竞争激烈的地方,稍有不慎,生意便可能被同行挤垮,董竹君深知这一点,她不仅勤于创新,还将独特的服务理念融入餐馆中。

随着生意越做越好,董竹君并未满足于现状,几年后,她用积攒下来的利润,在更繁华的地段开设了一家规模更大的餐厅。

这家餐厅以独特的装修风格、高品质的菜品和优雅的用餐环境迅速走红,吸引了众多商人和名流前来光顾。

不久之后,她又创办了鼎鼎有名的锦江饭店,这家饭店在当时的上海滩可谓无人不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说,许多重要的商业谈判甚至是政治交流,都是在锦江饭店的餐桌上达成的。

董竹君不仅经营餐厅,还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用她的力量回馈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她并未忽略孩子们的教育,她将孩子们送进最好的学校,并教导她们独立自强的道理。

在她的悉心培养下,孩子们也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回顾她在上海的这些年,董竹君从一个赤手空拳的母亲,成长为商界的翘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用智慧和勤劳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也成为了上海滩最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阅读:0

具光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