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去饭馆吃饭,服务员大喊暗号:一十!这暗号究竟隐藏了什么?

具光阅览趣事 2025-01-09 02:40:12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陈毅元帅作为新中国的首任上海市长,每日奔波在街头巷尾,为恢复这座城市的秩序而殚精竭虑。

某天,陈毅走进了一家街头小饭馆,原本只想随意解决午饭,结果听到了服务员不同的吆喝声:“一十!”和“十一”

这意味不明的称呼引起了他的注意,更是让陈毅的怒火紧随其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这“一十”和“十一”的背后究竟有怎样的隐情?陈毅为何在饭馆中发火?

“一十”暗藏玄机

陈毅是出了名的闲不住,他总觉得坐在办公室里不如到外头多看看。

于是,在一个正午,他换上便装,带着秘书和随行几人,走上了上海街头。

彼时,上海在陈毅市长的管理下已经逐渐恢复了生机,街道上的叫卖声和笑谈声此起彼伏,街边的小店也一派热闹景象。

这让陈毅看在眼里,心里生出几分欣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了饭点后,几人也没想着回去,而是决定随便找个地方吃点东西。

陈毅目光扫过街边一家饭馆的招牌,虽然这家饭馆装修并不豪华,但窗户干净透明,几张摆放整齐的桌椅上也没有一丝油腻,看着就让人觉得踏实。

陈毅轻轻咳嗽一声,说:“就这儿吧,挺干净。”

几人推门而入,饭馆里并不拥挤,仅有两三桌客人,服务员立刻迎了上来,还麻利地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又忙着端来几杯冒着热气的茶水。

陈毅微微点头,对这位店员的周到服务还算满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餐时,几人都没讲究,简单地要了几碗牛肉面,服务员嘴里答应着,随即走向后厨大声吆喝:“一十,三碗牛肉面!”

陈毅正低头喝着茶,听到这句“一十”时眉头微皱,但当时只是心里疑惑了一下,并没有多想,他以为那只是饭馆自己用的编号。

过了一会儿,门帘再次掀开,一位衣着朴素、脸上挂着疲惫的农民模样的客人走了进来。

他小心翼翼地掏出几枚皱巴巴的钞票递给柜台,也点了一碗牛肉面,服务员转头对后厨喊道:“十一,一碗牛肉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嗓子喊得同样响亮,但语气却似乎少了些热情,像是在交代例行的差事,更奇怪的是,服务员对这位农民的态度截然不同。

对于陈毅他们,他时不时过来添茶递水,动作殷勤得很;可农民想要点热水,服务员只是漫不经心地摆摆手:“自己去那边接。”

陈毅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地继续观察,他心想:这饭馆为什么对人态度如此不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一会儿,面条端了上来,陈毅面前的牛肉面香气扑鼻,碗里不仅面条筋道,牛肉块也是切得厚实、分量十足。

可旁边那位农民模样的顾客,却迟迟没等到自己的面,直到陈毅和随行人员快要吃完时,服务员才不情不愿地端着一碗面走过来,随手往农民面前一放,说:“你的。”

陈毅抬眼望去,那碗里的面和自己面前的简直判若两物:不仅面条少得可怜,连牛肉也只有两片,碗底是清汤寡水,几乎没有什么配料。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放下筷子,扫了一眼店员,又看了看那位顾客,心里疑惑渐浓。

服务员吆喝的“一十”和“十一”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待遇会如此不同?

暗号背后含义

抱着解惑的心思,陈毅吃完最后一口面条后将服务员叫了过来问道:“我刚才听你喊‘一十’和‘十一’,这是什么意思啊?”

服务员一愣,立马殷勤的说:“其实这个‘一十’啊,是我们店里的暗号,意思是‘干部的干’;而‘十一’,是‘老土的土’,老板教我们看客人样子,如果是像您这样有身份的,喊‘一十’,面里就多加点料,服务也周到些;如果是普通老百姓,就喊‘十一’,能省就省……”

服务员以为这番话能起到奉承作用,让客人满意,但他这次遇到的是陈毅市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果然,听到这番话,陈毅的脸瞬间冷了下来,他转头看了看坐在不远处的那位农民,只见他低头吃着那碗清汤寡水的面条,似乎完全没有察觉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为什么要搞这种区别对待?你们觉得,穿得体面一点的就高人一等,普通老百姓就不值得好好对待吗?”

说着,陈毅让服务员将老板叫来,与此同时,一边的警卫员也说出了陈毅的身份。

而老板得知此事后是满脸尴尬:“陈市长,您别生气啊!我们这也是为了生意……您看,这年头有头有脸的人来了,咱们伺候好了,才有回头客呀,再说,这普通老百姓,花的钱本来也少,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必说了!”陈毅直接打断了他的话,“新中国成立了,连毛主席都说,人人平等,可你们倒好,分人三六九等,还给人编什么‘干部’‘老土’的暗号,你们的脑袋里,是不是还装着旧社会那套?”

“记住了,不管是市长还是农民,都是人民的主人!没有农民种地,城市人吃什么?你们靠这些普通百姓活着,却还瞧不起他们,真是混账透顶!”

老板被训得满头大汗,双手连连作揖:“陈市长,我错了,我真的知道错了!您放心,我们再也不敢了!”

陈毅没再说话,只是转头看了看那位农民,心里已下定决心: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必须借这家店做典型,狠狠刹一刹这些封建残余思想的歪风。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改造社会风气

饭馆的事情过去没几天,陈毅便召开了一次市政会议,内容与以往不同。

这次的议题既不是解决工业生产问题,也不是探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专门针对这家小饭馆的“暗号事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几天前,我在一家街头小饭馆吃了顿饭,发生了一件让我非常痛心的事——一碗面条,居然可以因为顾客的身份不同而分高低,干部吃的满满当当,老百姓吃的清汤寡水,这叫什么?这叫欺下媚上!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上海,发生在我们共产党领导的上海!”

陈毅停顿了一下,扫视了一圈在座的人,这让每个人都不由得低下头,心里也开始琢磨:是不是自己在某些事情上也存在差别对待、官僚作风?

“大家记住,我们的责任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高高在上、享受特权,如果让老百姓寒了心,那我们革命打下来的江山还有什么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毅顿了顿,语气愈发坚定,“今天起,我要借这件事做典型,不仅是整顿这一家饭馆,而是要整顿整个上海的社会风气!”

会议结束后,陈毅亲自带头,指示有关部门对市内餐饮行业进行全面检查,消息一传出,整个上海的饭馆老板顿时人心惶惶。

他们不知道市政府为什么突然盯上了自己,但所有人都明白一点: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看人下菜碟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检查的结果让陈毅更加触目惊心,那些隐形的“暗号”和区别对待的潜规则,在一些饭馆和商铺里竟然已经根深蒂固。

许多老板为讨好有权有势的客人,私下定下了各种“规矩”,连饭菜的分量、服务的态度,都要根据客人的穿着打扮来决定,而普通老百姓,哪怕掏了同样的钱,却只能得到最差的待遇。

陈毅听完调查报告异常愤怒:“这些人根本不配做新社会的商人!要整改,不仅要整改,还要教育!”

随后的几天,陈毅抽出时间,亲自走访了几家问题典型的饭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换上朴素的衣服,与普通顾客一同用餐,仔细观察店里的每一个细节。

每当发现问题,他从不声张,而是吃完饭后直接亮明身份,将饭馆的老板和店员叫到一旁,耐心而严厉地指出他们的问题。

当然,陈毅并不只是简单地训斥几句就了事,他要求这些问题饭馆限期整改,不仅要明码标价,还要公示“人人平等、服务一致”的承诺书。

同时,凡是整改不力的店铺,轻则罚款警告,重则直接停业整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外,他还要求宣传部门以“一十十一”事件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场“平等教育”的宣传活动。

报纸、电台上都刊登了相关案例,让每个人都能明白,尊重他人、平等待人不是空话,而是新社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这场风波很快在上海街头巷尾传开了,有人感慨:“陈市长是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官,连吃碗面的不公平都能管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对于陈毅来说,这不过是他作为市长职责的一部分,他没有因为风评好转而松懈,而是继续关注上海人民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可以说,这场饭馆风波就像一滴水,荡起了整个上海市井文化的涟漪。

陈毅更是用行动告诉所有人:新社会讲的是平等,是尊重,不分身份高低。

这不仅是一次整顿,更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为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阅读:79

具光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