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特使史蒂文·威特科夫在基辅宣布“乌克兰已就总统选举达成共识”时,这场持续26个月的俄乌冲突正式迈入政治变局深水区。
据《华尔街日报》披露,华盛顿正与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前总统波罗申科密集接触,泽连斯基的总统生涯已进入倒计时,这位曾以战时领袖形象凝聚民意的演员总统,或将因美国战略转向而黯然退场。
2024年3月以来,美国国会冻结对乌15亿美元军事援助,五角大楼更将原定交付的F-16战机订单推迟至“选举后评估”。这种极限施压迅速见效:乌克兰议会4月12日通过《战时选举特别法案》,允许在戒严状态下启动投票程序。
而就在法案通过的次日,基辅独立广场爆发万人集会,抗议者高呼“要和平不要战争”,民调显示泽连斯基支持率已从战初的91%暴跌至34%。
自2022年2月冲突爆发以来,其将加入北约作为核心诉求,甚至提出“快速通道入约”法案。然而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今年3月明确表示“乌克兰入约需全体成员国同意”,直接否决这一可能性。
更致命的打击来自华盛顿,拜登政府今年1月发布的《对乌战略评估》指出,持续军援已导致美国弹药库存降至冷战以来最低水平,必须推动俄乌和谈止损。
4月15日,乌克兰首次承认与俄罗斯在伊斯坦布尔进行非公开接触,讨论黑海运粮通道重启事宜。但这一外交试探反而加剧其国内危机:乌军总参谋部内部文件显示,前线部队对停火谈判存在严重分歧,部分军官认为“妥协等于背叛”。
与此同时,季莫申科在哈尔科夫重建工地公开喊话:“我们需要能同时握住枪和橄榄枝的领导者。”这位三度参选总统的“天然气女王”,正获得美国务院欧洲事务助理国务卿唐弗里德的多次闭门约见。
潜在继任者中,前总统波罗申科同样动作频频。其控制的“欧洲团结党”在利沃夫等地组建“国土防卫联盟”,招募10万预备役人员,并宣称“将用莫斯科支付的巧克力厂赔偿金重建军队”。尽管波罗申科因叛国罪指控流亡波兰,但美国驻乌大使馆4月18日突然删除对其“涉嫌贪腐”的警示推文,被解读为政治松绑信号。
国际观察家指出,美国对乌“换帅计划”存在深层考量:季莫申科与俄气公司渊源深厚,有利于推动能源谈判;波罗申科则擅长利用民族主义情绪维持对抗态势。
这种“红白脸”布局既能向俄罗斯传递对话信号,又可保留制衡筹码。但对乌克兰而言,政治重组可能引发更大动荡,最高拉达议员基瓦警告:“任何仓促选举都将导致国家分裂,东部三州或借机公投脱乌。”
随着5月9日俄罗斯胜利日临近,泽连斯基的最终抉择牵动全局。是接受美国安排的“体面退场”,还是赌上政治生命抵抗到底?基辅权力走廊的灯光明灭间,乌克兰正站在战争与和平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