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两个边防隐患,一个是吐藩,一个是南诏,唐朝的外交政策就是联合南诏对抗吐藩。为达到这个目的,唐朝明里暗里支持南诏,先后消灭了其他五诏,形成了统一的南诏国。南诏统一后,拥有了很大的面积,比今天的云南省大多了。
唐朝的失误是用人不当,尽是骄横自大、目光短浅之徒,如张虔陀、鲜于仲通等,完全不考虑外交,加之杨国忠误国,唐玄宗昏庸,最终导致了南诏与唐朝翻脸,直接从附属国变成了敌对国,让冷眼旁观的吐藩占了大便宜。
南诏与唐朝一共发生了四场战役,两大两小,全部是南诏取胜。特别是公元754年,第四场大战在洱海边打响,南诏联合吐蕃,大胜唐军,唐军损失兵力20万人,云南都督兼御史李宓战死,这是唐朝对南诏最惨痛的一仗。
整个天宝战争,唐朝军队损失大约在30万到50万人之间,这是一个恐怖的数据,让后人心痛难受。这也是有文字记载以来,云南这片土地和中原王朝之间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
从秦、汉、南北朝开始,也有小规模战争,伤亡人数不多;到了宋朝,基本没有冲突,就没有死人;元朝灭亡大理,没有死这么多人;到了明朝打云南,双方军队死亡人数也不算太多;明朝前期和后期,包括清朝,云南乱成一团,经常打仗,也没有在正式战场中伤亡30到50万人。
堂堂的大唐帝国,万国来朝的雄伟大国,为什么在对南诏的战争中输得如此彻底?主要有两点,首先是战争的正义性。南诏对于唐朝来说,是要收买和拉拢的附属国,而南诏也一直认同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从来都是忠于唐朝。但唐朝在处理上一错再错,最终导致双方的战争。
双方开战后,唐朝军队的士气低落到了极点。南诏自古就是荒蛮之地,中原百姓闻之色变,加之山高谷深,完全不同于北方的作战环境,让人恐惧万分;加之士兵兵源多数又是抽壮丁而来,带着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打胜仗?白居易的名诗《新丰折臂翁》,就是说宁可自己折断手臂,也不愿意当兵到南诏送死。
第二个原因是南诏军队的专业性。南诏靠打仗起家,对于士兵训练非常重视,建立了一整套军事训练体系,训练出了极其专业、斗志昂扬的将士。南诏实行兵农合一的“乡兵制”,平时种地,到年底农闲,就开始训练。自备的武器必须犀利坚固,随时能用,一旦检查不达标,将会受到严惩。
南诏军队的训练十分严格,训练后马上考试,他们的训练考试内容是真正的“铁人五项”。首先是马军的考试,马军就是骑兵,考试必须达到“五次上”才算合格:分别是射中靶子为一次上,射中双庶子为一次上,四十外跑马击柱、射中靶子为一次上,盘枪百转无失为一次上,能算能书为一次上。五种考试合格才能正式加入马军。
可以看出,马军的考试很难,而且花样多。射中靶子可以理解,射中双庶子估计是射中两次相对容易的目标;另外还要求在骑行射中靶子,这是有难度的;还有枪法必须熟练,就是玩得很溜;最重要的最后一点,还要进行文化考试,能算能写才行。这样的达标骑兵,绝对是一流水准。
步兵的考试也是极其严格,也是“五次上”,攀登点苍山为一次上,跳过一丈三尺的坑为一次上,在急流中游水两千尺为一次上,舞剑一次为一次上,负一石五斗米行军四十里为一次上。考试合格才能正式加入步兵。
这样的考试同样艰难,攀登苍山就是一个难题,现代人能够一口气登上苍山的,绝对是好体力;跳过一丈三尺的坑,大约合4.3米,也不容易;急流中游水两千尺,大约相当于700米左右,很有难度;作为步兵,最基本也是最难的是负重一石五斗米行军四十里,在南诏,一石五斗估计相当于20到30公斤左右,太重了不可能行走20公里。
所以,用如此可说是残酷的方法训练出来的南诏士兵,体力、意志和战斗力都是一流的,怪不得唐朝军队在他们面前屡战屡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