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非同中国过不去?

孔甲丙今说史 2024-12-21 15:37:08

特朗普的言论与市场反应

2020年,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语出惊人地表示,美国可能会彻底切断与中国的整体关系。他在采访中强调,若采取这一措施,美国能够节省高达5000亿美元的资金。

消息传出后,市场迅速作出反应。道琼斯工业指数在30分钟内急速下跌450点,跌幅之快、影响之大,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中美之间的经济联系已经错综复杂,任何一方的强烈表态都足以在全球资本市场掀起连锁反应。

中美作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驱动力,其贸易规模巨大、相互依赖程度深,而特朗普口中的“切断关系”则意味着全面脱钩,这不仅涉及制造业、科技产业,也牵涉到金融、能源等多个领域。面对这样一场潜在的“震动”,市场自然无法保持冷静。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引导者,其与中国的关系动荡无疑将冲击全球贸易格局。各国政府、跨国企业纷纷评估可能受到的波及与冲击,一时间,关于全球供应链重组、投资前景动荡的讨论成为焦点。而在美国国内,一些经济学家与业界人士对特朗普的言论提出质疑,认为这样极端的举措将对美国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美国国内,金融、制造业等多个行业的企业界代表随即发声,试图澄清现实经济的复杂性。他们认为,特朗普的言论过于理想化,脱离了实际情况。他们指出,美国许多商品的生产成本、供应链的布局都依赖于中国,如果强行切断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将会导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最终结果是商品价格上扬,消费者利益受损。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甚至暗示,若政策落地,他们可能不得不重新考虑全球供应链的布局。

与此同时,在资本市场动荡之后,白宫内部与相关经济官员也开始试图安抚各方情绪。尽管特朗普的言论极具煽动性,但政府内部并未随即提出任何实际行动方案,似乎也在刻意保持模糊态度,避免引发更大范围的恐慌。

中方的应对

对于特朗普的极端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2020年5月1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作出了回应。赵立坚指出,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赵立坚特别提到,当前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世界各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和经济压力。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中美两国更应该加强合作,而不是相互对抗。他强调,两国的共同目标是战胜疫情,恢复经济增长,确保全球供应链的稳定运行。这不仅是中美两国的责任,也关乎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

赵立坚还表示,抗疫工作需要中美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共享经验和资源。他指出,中国已经在疫情防控中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也向多个国家提供了医疗物资和技术支持。美国作为全球经济和科技大国,也有能力为国际抗疫合作贡献力量。他强调,中美双方如果能够携手合作,将极大促进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树立良好的榜样。

关税与互利共赢

2022年3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恢复对352项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豁免。美国方面的这一举措,意味着在特定经济领域,美国仍然依赖于中国的商品和服务,部分美国企业和行业也在向政府施压,希望能够减轻加征关税带来的成本负担。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3月24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作出回应。他表示,关于具体问题,可以向中国的主管部门进一步了解,但从原则上讲,中方一贯认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的。

汪文斌指出,自从中美贸易摩擦爆发以来,美国加征关税不仅没有解决自身的经济问题,反而导致了美国国内生产成本上升、企业负担加重,最终影响的是普通消费者的利益。他提到,许多美国企业和行业组织都曾多次公开表示,加征关税并不利于美国经济恢复,而恢复部分关税豁免是美国政府在面对现实经济压力时作出的调整。

他还进一步指出,中美经贸合作是两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对全球经济增长也起到关键作用。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的原则,愿意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加强经贸交流,共同推动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和经济复苏。

对于美国恢复部分关税豁免的举措,汪文斌指出,中方始终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而非采取对抗手段。中国也希望美方能够倾听国内工商界和消费者的声音,采取理性和建设性的态度,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回归正常轨道。

美国的全球战略与中国的崛起

美国为什么要跟中国过不去,因为它的外交政策核心目标是维护其全球领导地位。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二战后的全球格局,美国始终将任何潜在的全球竞争者视为战略对手,并采取各种手段予以遏制。这种策略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继承了英国“大陆均衡战略”的思路。

二战后,美国迅速取代英国成为全球霸主,并接手了这种平衡战略的核心逻辑。在面对苏联时,美国通过冷战的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对苏联实施围堵。北约的建立、多个军事基地的部署,以及大规模的经济援助,都是美国维持其优势的具体措施。而在亚洲,美国则通过扶持日本、韩国等国家,形成对苏联的包围圈。

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但其遏制战略并未停止。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崛起引起了美国的高度警惕。彼时,日本的汽车、电子等产业快速占领国际市场,美国视其为经济竞争的威胁。因此,美国通过一系列贸易政策和协定,包括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重创了日本的出口产业。

与此类似,欧洲在战后的经济复苏以及欧盟的成立,也让美国保持警惕。虽然美国与欧洲各国有着深厚的历史盟友关系,但美国始终通过北约等框架对欧洲进行战略控制,防止其形成一个完全独立于美国的力量中心。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快速崛起引起了美国的战略焦虑。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全面发展,使其具备了与美国竞争的潜力。美国开始重新调整其亚太战略,通过提出“印太战略”、加强与日韩等国的军事合作、扩大在南海的存在等手段,对中国实施遏制和围堵。此外,在贸易、科技等领域,美国也频繁对中国施加压力,包括加征关税、对中国科技企业进行制裁等。这些举措的背后,依然是为了维持其全球领导地位,防止中国在亚欧大陆形成与美国抗衡的力量。

当前中美关系的现实与未来

尽管中美关系一度紧张,但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全面发展,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坚定立场,已经让中国成为美国难以轻易打压的对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和日益增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正逐步形成与美国相对抗的力量。在全球贸易、投资和技术领域,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明显,使得美国即便试图通过多种手段进行遏制,也难以完全奏效。

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在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平台上的积极参与,中国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案和机遇。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依赖与中国的合作,寻求经济增长的动力,这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日益提升。面对这样的局势,美国试图通过拉拢盟友,构建所谓“民主联盟”,以此围堵中国的影响力,但效果并不理想。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已经不可能回到过去。中美建交以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美经贸合作快速发展,双方都从中受益,但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已被打破。如今,美国试图重新定义与中国的关系,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者”,推动对抗性政策,同时限制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然而,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广泛合作,使美国无法再像过去那样,通过单边施压迫使中国让步。

未来的中美关系将依赖于中国是否继续坚持自主发展道路,推动核心领域的突破,并在全球竞争中逐渐超越美国。从产业链安全到科技自立自强,中国正在逐步摆脱美国的限制,形成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与此同时,美国也不得不面对一个正在崛起并不断拉近差距的中国。

参考资料:[1]张文静,李文.美国2024年总统大选走势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J].东北亚学刊,2024(5):11-3314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