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南朝梁开国皇帝,公元502年,篡夺南朝齐,建立南朝梁。
历史上改朝换代、政权更替实属平常,但萧衍篡齐建梁却是新鲜。
因为从血缘上看,萧衍和南齐皇室关系亲密,同属兰陵萧氏分支,远祖是西汉开国丞相萧何,萧衍的父亲萧顺之是南梁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
尽管萧衍与南朝齐同宗同姓,但萧衍没有继承萧氏的“齐”,反而将国号改为“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9e0372e2ad64f361464034b33d63de2.jpg)
那么萧衍为何不借助南朝齐的名义来巩固自身政权呢?改朝换代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政治考量?
萧衍的上位之路带着问题,我们向前追溯至萧衍的上位发家史。
萧衍出生于公元464年,距离萧氏家族南渡江左已经过去一百多年,兰陵萧氏在南方已扎下脚跟,是地方影响较强的世家大族。
他的父亲萧顺之做过侍中、卫尉等高官,萧衍在家庭文化背景的熏陶下,自幼喜欢读书,博学多才。
二十岁时和范云、萧琛、任昉、王融、谢朓、沈约、陆倕七人一同交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被称为“竟陵八友”。
南齐作为萧氏家族建立的政权,萧衍自然搭上平步青云的顺风车,在齐高帝萧道成和齐武帝萧赜统治时期便追随于南郡王萧昭业、随王萧子隆等实权宗室帐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72fc247f3691f4ac81c403371cd521b.jpg)
493年,萧赜病重,南齐宫闱暗流涌动,各方势力对皇位展开角逐,王融、范云等想拥立萧子良即位。
而萧衍虽平日与王、范等人交好,但政见不同,也看不上王融的行事作风,最终投靠到萧道成的侄子、西昌侯萧鸾门下,与王融等人分道扬镳。
此后帮助其挫败王融的密谋,拥戴皇太孙萧昭业即位。虽然在这之前萧衍名气很大,但没有太多权势,直到加入萧鸾集团才开始显赫。
萧昭业在位期间只知享乐,不理政务,萧鸾时常与萧衍等人商议,想要将其废黜。
但废立皇帝并非易事,表面是另立贤君,但实际上就是为了控制权力,说不定模仿萧道成篡宋建齐也未可知。
在萧衍看来,忠不忠于皇室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博取萧鸾的信任,摄取权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3118eeccf7ddd4ff14d8f05aa8b5f40.jpg)
为了帮助萧鸾剪除威胁,萧衍选择背刺旧主,诱骗镇守荆州的随王萧子隆回建康,将其赐死。
随后萧衍一路升迁,494年,萧衍先后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太子庶子、给事黄门侍郎等职。
此后事态果如预料的那样,萧鸾在拥立新帝萧昭文几个月后,就将其废黜,自立为帝。而萧衍凭借定策之功,地位日益显赫。
纵观南朝历史,宋武帝刘裕取代东晋,齐高帝萧道成篡夺刘宋,无不是军队起家,依靠军功掌握更多的权力和政治资本,最终走上九五之尊的位置。
萧衍也开始复制前辈的路子,495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趁南齐皇位交替之际,亲率三十万大军南下,一路攻城掠地。
萧鸾命萧衍和平北将军王广之领兵救援,齐军将领见魏军兵强马壮,均畏缩不前,王广之萌生退兵之意。
关键时刻,萧衍挺身而出,布置旌旗于密林中,为义阳(河南南部)守军鼓舞士气,借助熟悉地势顺风放火,并亲自领军夹击,最终挫败魏军,取得胜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1b419fa1a11401a5006c30c2c5c4bfd.jpg)
经此一役,萧衍名声大噪,更获萧鸾信任。498年,萧衍被任命为雍州刺史,从此有了一块固定根据地,获取当地政治和军事资源,成为他日后争夺政权的资本。
498年七月,在位仅五年的萧鸾病逝,由其子萧宝卷继位。萧宝卷年仅十五岁,但为人暴虐,任用身边亲信小臣,肆意诛戮重臣。
在他看来,唯有暴力方可保皇位稳固,但他不知道物极必反的道理。
萧宝卷初登大位,年纪尚小,没有宗室大族的支持很难长久,其暴力行径导致内部动乱频繁,“方镇各怀异计”。
萧宝卷最为怀疑的当属萧衍一派,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萧衍掌握重兵实为他人酣睡于卧榻之侧。
萧宝卷决定先下手为强,他先借故杀死萧衍的同胞兄、豫州刺史萧懿,以剪除其羽翼。
但萧宝卷却低估了萧衍的魄力。萧衍没有选择坐以待毙,在得知自己的兄长被杀后,便暗中招兵,与健康城内的亲信大臣联络。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萧衍于501年初起兵,先夺取荆州,然后顺流而下直逼建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d28a3f2a3f01defedcbb2a93009b69e.jpg)
当时的建康早已人心涣散,毕竟萧宝卷得罪太多朝臣贵胄,明面上是天子,实际上早已众叛亲离,其手下将领王珍国打开城门放萧衍入城,杀死萧宝卷。
接下来,萧衍就是一系列照猫画虎的上位行为,虽然萧宝融是皇帝,但大权已被萧衍掌握。
萧衍进拜自己为中书监、大司马、录尚书、骠骑大将军、都督、扬州刺史,502年初再进位为相国,总揽百揆,接下来加九锡、造祥瑞,为自己上位造势。
萧宝融虽然仅有十四岁,但心里明白得很,只能配合萧衍演戏,502年四月,萧衍经过假意辞让,接受帝位禅让,建立梁朝。
在继位的第二天,萧衍赐死萧宝融,令其吞金自杀,但萧宝融却展现出一个皇帝应有的尊严和从容,他说何必浪费黄金,最终选择自饮大醉被扼杀。
萧衍另起炉灶的政治考量萧衍废黜南朝齐,建立梁朝,其实是沿用了称帝前的封号。史载:
“齐宣德太后诏萧衍自建安郡公进爵梁公,衍志也。寻进爵为王,寻受齐禅,国因号曰梁。”
即萧衍上位之路是先晋梁公、加九锡,再封梁王。那么萧衍与南齐既然同门同宗,为何执意改朝换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56fd9c92a820bd58a5c7f744fd82fc3.jpg)
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南齐萧氏政治名声透支殆尽。
南朝齐是南朝历代中王朝寿命最短的朝代,历经六帝,国祚仅二十三年。
齐高帝萧道成及其继任者萧赜表现尚可,二帝执政十多年社会安定,百姓无鸡鸣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史称永明之治。
萧赜的长子,也是太子萧长懋为人忠厚仁孝,处事练达,受朝野爱戴,萧赜对其继承江山很放心。
如此看,历经祖孙三代的努力,大齐大有开创盛世光景之能力,届时王师北定中原也并非不可能。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493年,萧长懋竟发病早逝,年仅三十六岁,这使得本就有疾在身的萧赜承受丧子之痛后一病不起。
萧长懋的长子萧昭业容貌俊美,一表人才,在萧赜病重期间服侍左右,这让萧赜深受感动,遂决定立这位皇长孙为皇太孙。
但萧赜不知道的是萧昭业的表现都是装的,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演员”,只要他一回到自己的住处,就欢笑酣饮,甚至诅咒爷爷早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5679d25f198508ec226a4e8b820c764.jpg)
同时为了享乐,还搜刮民女、勒索建康富商大户。萧赜死后,萧昭业如愿登基,在萧赜刚刚大敛,就召来乐工奏乐歌舞,乐工们怀念老皇帝,边献艺边流泪,而萧昭业却嘻笑自若,欢饮大嚼。
此后萧昭业把纨绔子弟的作风发挥到极致,随意赏赐左右群小,宫内斗鸡走马,百数十万金帛被挥霍一空。
除了萧昭业,何皇后也玩的十分“开”,不仅没有母仪天下的威仪,反而天天与左右淫通。
随着皇权威权丧失,萧道成的侄子萧鸾趁机发动政变杀死萧昭业,迎立其弟萧昭文,萧昭文只做了74天皇帝又被废黜,不久被杀。
由于萧鸾得位不正,所以对萧道成与萧赜还在世的儿子颇为忌惮,上位不久举起屠刀,对他的兄弟们展开残酷的杀戮。在位五年间便将两帝子孙二三十人全部诛灭,其中最幼者不过六、七岁而已。
可以说,萧鸾对宗室手段之狠,亘古未有,这也成为南齐灭亡的重要原因。
萧宝卷继位后继承了其父亲残忍阴鸷的特点,也发挥其堂兄萧昭业的劣性,上台不久就诛戮多名元老重臣。
外出出游都要拆毁民居、驱逐百姓,个人生活十分奢靡,建造宫殿,铺张浪费,使国家财政极其困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059f2081cd8b439d733797070209ffc.jpg)
短短十几年里,从萧昭业到萧鸾父子,他们的一系列滥杀无辜、倒行逆施、荒淫奢靡极大的消耗南齐的政治声誉,萧家在江左士民眼里几乎声名狼藉。
除了政治名声的问题,还与士族集团有关,萧衍起兵于雍州,在建立南梁过程中,来自雍州的士族给予极大政治和财力支持。
在当时的南朝,荆雍士族属于此等士族,王、谢等建康士族才是高门士族,但他们却鲜少参与萧衍起兵。
虽然在后世看来,兰陵萧氏与王、谢、袁三姓齐名,但主要是靠齐梁两朝的帝胄之身,其发展底蕴远不及王谢高姓,再加上萧衍以勇行伍发家,故与这些高门士族尿不到一个壶里。
综上,萧衍产生了另起炉灶的想法,在雍荆次等士族和武人集团的帮助下,建立新的朝代,通过培养自己的班底,与前朝萧氏区分开来,以表示自身上位名正言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