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中,一般认为李天霞为了保存实力,甚至于和张灵甫的私人恩怨,对孟良崮的整编74师救援不力,导致老蒋嫡系整编74师全师覆没。以我们今天视角去看,即使李天霞救援得力,其实也很难救出张灵甫。从数据分析,兵力对比来说,孟良崮战役是一场力量对比悬殊的战役,解放军以集中优势兵力,5个纵队约16万人围歼全美式装备整编74师3万多人,兵力对比为5比1。尽管张灵甫有报告老蒋的所谓“中心开花”战术,国民党在外围也有多个军和师反包围着解放军,但解放军依然能够在预定时间内歼灭第74师。此外,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和张灵甫个人的骄横跋扈也是导致74师被歼灭的重要原因。
李天霞虽然与张灵甫有矛盾,但在老蒋的强力要求下还是派出了部队进行救援,但李天霞部队战斗力不强,又遭到我军的强力阻击,战场形势又复杂多变,在救援中李天霞所部行动很不顺利,相当迟缓,自身也损失惨重。抛开私怨,如果李天霞全力救援,鉴于我军的强力打援计划和周密的安排及人民群众的不支持,国民党军要想全力救出张灵甫,其可能性也是非常小的,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
下面小编再分析张灵甫和李天霞的私人关系,二人的私人关系会对李天霞的救援起到什么影响呢?
总体去看,张灵甫和李天霞之间的私人关系并不和谐,两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和竞争。
李天霞,黄埔三期毕业生,常年在74军中任职,一直做到“御林军”74军副军长,常以当时一把手自居,好正式接管74军,不料后来张灵甫却成为整编74师(军)师长。
张灵甫,黄埔四期毕业生,是李天霞小师弟,在74军系统中也长期位居李天霞之后,妥妥的小师弟。
1.直接的晋级存在竞争:这是最为关键的,张灵甫和李天霞在国民党军74军的内部晋升之路上直接存在着竞争。在74军系统中,李天霞资格更老,一直位居张灵甫之上,但随着张灵甫的迅速崛起,李天霞发现自己失去了74军军长的位置,“御林军”74军装备最好,深得老蒋信任,换谁都想当军长,这种地位和权力的失去让李天霞心里种下了深深的怨念。
2.性格冲突:两人都是火爆脾气,自以为是。李天霞和张灵甫的性格冲突也是导致两人关系紧张的一个因素。李天霞为人张狂,而张灵甫更是骄横跋扈的主,后面因为自身军事才能逐渐得到上级的赏识,越发地嚣张骄狂,这更引起了李天霞的不满。
3.国民党整体的政治环境和复杂派系斗争:复杂的政治环境也加剧了两人之间的矛盾。在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就连黄埔系也不是铁打的一块,可以说整个国民党统治期间,派系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个人私怨也一直影响着军队作战。抗日战争时,1944年老蒋准备调整军队编制,这一事件导致李天霞和张灵甫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双方都认为这是进一步抓军权,扩大自己军队战斗力的极佳机会,张灵甫动作更快,仗着老蒋对他的偏爱,张抢先一步,成功获得了更多的人员安排和武器装备,这一事件让李天霞感到深深的怨恨,感到自己不受重视,有着被曾经的下属背叛的感觉。
总体去看,张灵甫和李天霞之间的私人关系相当复杂,充满了竞争和矛盾,这些矛盾和个人私怨在孟良崮战役的营救行动中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保存实力也是李天霞没有全力救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两人在汤恩伯第一兵团中的合作和协同很不成功,以失败告终。
对于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偏要选择上山顶一直以来都是历史学界关注的焦点,这个决策有着相当的争议性,如同当年蜀汉时期马谡失街亭,也是在山顶筑营,占据有利地形,易守难攻,但却容易陷入绝境,尤其是缺少水源等物资。那么张灵甫为什么非要这么做呢?小编带大家来看看。
1.战略误决策失误:在唯一的退路垛庄失守后,张灵甫本应该立即选择攻打垛庄夺回74师的唯一退路,但他并没有迅速攻打,后在攻打受挫后反而决定让整编74师全军收缩,登上了孟良崮山顶,希望背山顶一战,利用74师的全美式装备来一个破釜沉舟而“置之死地而后生”,以自己74师为诱饵,吸引华东野战军主力前来围攻,再让其他兵团和友军迅速靠拢,实现所谓的“中心开花”、内外夹攻,消灭我军主力,可以说就是这个决策导致了整编74师连同张灵甫本人全军覆没在孟良崮上。
2.地理形势弊端:孟良崮虽说是山顶,有着占据制高点的优势,但其四周都是陡峭的石头,没有水源和树林,是光秃秃的石头山,根本无法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缺少树林和水源,更是让74师士兵后期苦不堪言,甚至于要喝马尿解渴,炮弹落在石头山上面,还会将火炮的杀伤威力进一步放大,可以说孟良崮还不如马谡当年的落营地点,根本无法实现在兵书上面的“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战术决策,就是一处绝地。
3.生怕蒋校长责骂:张灵甫手握“御林军”,其实心里压力也很大,他也怕手下这支劲旅被消灭,或者武器装备损失,受到蒋介石责罚。在垛庄突围会违背蒋介石要求寻找对方主力决战的意愿,现在以孟良崮山顶为依托,固守待援的话会让部队和武器装备保持相对的建制完备,不会受到校长处罚,一旦友军部队迅速救援,实现其所谓的“中心开花”战略,还会彻底击溃我华东野战军,一举扭转山东战局。
总体去看,张灵甫上孟良崮山顶的这一决策受到了内外方共同影响,有着自身的战略误判、有着孟良崮的地形劣势、有着74师的突围困难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后来的结果去看,当时这一决策很不明智,所谓“据为死地而后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孟良崮的地理条件和物资水源等储备并不适合长期坚守,所以张灵甫选择上孟良崮山顶并不是一个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