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巨头沦为“欧洲版南极人”,靠贴牌躺赚千亿

厨电也科技 2024-06-28 10:29:31

提及“飞利浦”,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大众的印象都是“世界科技巨头”“百年品牌”“高档进口”。

然而,近年来,因产品抽检不合格和投诉,深陷“质量门”的飞利浦遭受质疑,品牌形象受损,从一家以创新为导向的百年巨头企业沦为了靠贴牌代工赚取利润的“欧洲版南极人”。

那么,飞利浦是如何从一家电子巨头沦为“欧洲南极人”的呢?这一过程中,飞利浦又经历了哪些挑战和变革呢?

一、昔日巨头的辉煌

公开资料显示,1891年,飞利浦创始人杰拉德·飞利浦和化学工程师Jan Jacob Reesse共同研制出了稳定的、价格合理的、适合大规模生产的“碳化灯丝”,并在此基础上在埃因霍温创立创立了飞利浦。

此后,通过一些手段,飞利浦获得了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的“钨丝灯泡技术”。凭借这项技术和低廉的营销策略,这家不起眼的小公司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第一轮资本积累。

这一做法,引起法律纠纷“吃了官司”。此事之后,飞利浦痛定思痛,定下两大目标:其一,必须研发自己的技术,做自己的专利产品;其二,走出欧洲,面向国际市场。

为了摆脱对他人技术的依赖,飞利浦投入巨资建立自己的研发实验室NatLab。此实验室以优厚的待遇、宽松的研究环境和无限制的科研自由度吸引了大批优秀的科研人员,其中不乏来自欧美的顶尖人才。

这种“超自由研发政策”,让飞利浦快速“腾飞”。凭借专注于创新、紧密跟踪市场趋势,不再局限于灯泡行业,飞利浦将业务拓展至包括剃须刀、照相机、吸尘器、空调机箱等各种电子产品在内的广泛领域。

随着业务多元化,飞利浦商业版图逐步拓展到全球。1912年,其业务已覆盖美国、墨西哥等地。

1914年,飞利浦再次加大研发,将近一半的利润投入到NatLab的建设中。这种对研发的高度重视使得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持续不断地推出具有革命性的新产品和技术,推出过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录音机、第一台卡式录音机、第一台CD机、第一台DVD机等,也曾经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拥有飞利浦唱片、飞利浦电影等多个子公司。

在彼时看来颠覆性的技术和产品,助力飞利浦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长为全球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从数据上来看,早在1999年,其销售额就高达314.59亿欧元。

资料显示,飞利浦在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以280.71亿美元营收位居第423位;在60多个国家设有营业机构,其股票在9个国家的16个交易所上市。

二、飞利浦的瘦身之路

21世纪初,面临通用电气、西门子、欧司朗等老对手的竞争,以及三星、LG、松下、索尼等日韩企业的崛起;加之,多元化业务臃肿带来的累赘;以及全球芯片市场进入冰河期,多种因素叠加之下,“盛极必衰”的魔咒开始显现,飞利浦业绩开始出现下滑走向下坡路。

据悉,2001年底,红极一时的飞利浦从顶峰跌落至低谷,亏损26亿欧元。

为了扭转亏损,飞利浦开启了一场“瘦身”之路,将旗下三十多个业务剥离出去,该卖的卖,该舍弃的舍弃。

或许是此前芯片寒冬让飞利浦对半导体业务彻底失去信心,其先后抛售了包含ASML、台积电等手中所有半导体公司的股份。但,彼时的飞利浦怎能料到,2024年的今天,台积电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半导体企业。

2004年,飞利浦又将自己的PC显示器业务和部分电视机制造业务,以3.58亿元的股票价格出售给冠捷科技有限公司,使后者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PC显示器制造商。2010年,飞利浦又将中国区的电视销售、配送及采购等业务外包给冠捷科技,逐渐淡出电视机市场。

其老本行照片业务在2014年被精简。2014年,飞利浦将健康科技和照明拆分成两个独立实体,将LED业务和通用照明业务整合成独立的飞利浦照明。2018年,飞利浦照明改为昕诺飞。随后,飞利浦又在2019年将昕诺飞的股份完全抛售,彻底退出照明行业。

2018年7月,德尔玛创始人蔡铁强,获得飞利浦水家电产品中国市场的品牌授权。

2021年3月,高瓴资本出资44亿欧元,收购飞利浦的全球小家电业务(附加为期15年的品牌许可协议),包括挂烫机、电熨斗、吸尘器、咖啡机、空气炸锅等厨房小电以及空气净化器等产品,但并不包含剃须刀、电动牙刷等个护美容类产品。

至此,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在医疗科技领域的飞利浦,彻底放弃了自己曾经在电子行业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飞利浦的贴牌之困

一边,做减法“瘦身”;另一边,飞利浦却通过品牌授权的方式,允许制造商以“飞利浦”的商标生产出售已经被“抛弃”的相关产品,轻松获利“躺赚”。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完成对飞利浦的手机业务的收购后,还与飞利浦签署了一项协议。该协议下,飞利浦以一年最低700万欧元的许可费允许该制造商生产的手机使用飞利浦的品牌商标。

高瓴资本收购飞利浦家电业务后,双方达成15年的品牌授权协议,费用约为7亿欧元。

此外,在空气炸锅、水家电甚至是飞利浦从未接触过的空调领域,飞利浦也照样大量授权商标。

谈及此,我们不得不提关于飞利浦贴牌的两大事件。

其一,2022年,格力空调和飞利浦空调的“河北经销商之争”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彼时,董明珠亲自上阵直播带货,号称没有经销商赚差价,空调卖出全国最低价。利益当前,本与格力“穿一条裤子”的格力河北总代理调整策略,引进飞利浦空调,却被格力要求必须“二选一”。

这位代理一怒之下宣告“我们要转投飞利浦空调”。这场大戏引起热议的同时,让人疑惑:飞利浦什么时候开始做空调了?

虽然曾经业务遍地开花,但飞利浦成立130年来,从未做过空调生意,2018年才在中国市场有了空调业务。深究其后,不少人大呼“被割了韭菜”。疑似为长虹换标的一款飞利浦变频空调,长虹款的比飞利浦性能更高,飞利浦的却贵了4000元。

据悉,负责飞利浦空调中国运营业务的是南京智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安徽恩博力电器有限公司100%控股。而恩博力由上海乐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股39.5%;原格力电器执行总裁黄辉持股19%;安徽美博智能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8%。

相关媒体指出,申请飞利浦空调3C认证的申请人和制造商主要为恩博力,生产厂商主要也是恩博力,其他代工生产厂商包括了奥克斯、长虹、海信等。消费者购买的飞利浦空调基本出自国内二、三线空调企业之手。而且飞利浦的空调存在明显的品牌溢价,其热销走量款1.5匹新一级能效的挂机价格在3500元左右。对比参数相近的其他品牌机型,海信、奥克斯、长虹、美博的价格大致在2000元至2300元。

其二,去年2月,演员“嘎子哥”带货飞利浦手机,号称原价8999元,直播间只要1999元,短短几分钟爆卖1.4万单。可马上有网友发现,同款手机在其他商家那里只需要1880元。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不是飞利浦官网本来就找不到官方定价,恐怕“嘎子哥”也不能轻松糊弄大众。这样的“野鸡”操作居然发生在飞利浦这样的大厂,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业绩下滑带来的巨大压力之下,飞利浦抓住贴牌业务这根救命稻草。据悉,仅靠商标授权,飞利浦每年就轻松躺赚18亿元;2023财年全年销售额181.7亿欧元(约139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

对于飞利浦的品牌授权模式,业内人士认为:品牌授权、贴牌、代工并不是劣质的代名词。品牌授权对于授权方和被授权方是双赢的合作模式。一方面,洋品牌在本土市场经营挣扎或未开拓的情况下选择将品牌力变现是直接高效的盈利举措;另一方面,被授权方能够在“贴牌”模式下利用品牌价值快速打开销售渠道,减轻营销压力。

但,授权方在品牌授权以后就失去了最重要的环节——对贴牌产品的质量把控。正因此,飞利浦品牌授权的另一面质量问题开始显现。

在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美容护理器具监督抽查中,飞利浦的超声波美肤滋养仪被检出结构项目不合格。在2023年检出的部分进口消费品质量安全不合格典型案例中,飞利浦的牙刷头被通报磨毛项目不合格…

昔日百年巨头,从一家以创新为导向的企业沦为靠贴牌代工赚取利润的“欧洲南极人”,不免让人感慨。尽管因贴牌质量问题产生的处罚与飞利浦营收体量相比“九牛一毛”。但,却严重消耗了品牌声誉。贴牌,看似蜜糖,实则砒霜,飞利浦需要停下脚步,认真思考未来的方向。

0 阅读:6

厨电也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