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英国大学招生官,针对中国留学生,你会怎么制定招生计划

花开花开不悔 2022-04-30 22:00:23

很多学生很纠结自己母校的排名变化的,有些选的好了,就是绩优股,长期在qs前百带着,不动如山,雷打不动。要是没选好,比如诺丁汉和玛丽皇后这种,现在已经被qs前百踢出局了,每年排名都在往下坠。还有些虽然现在仍是前百,但是以守门员的姿态,谁知道下个被踢出去的会不会是它,嗯,说你,谢菲尔德,别以为你低调你就完事了。

所以,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加入他们的招生办公室?做他们的marketing officer,你有什么针对国际学生的改革计划。打造格拉斯哥和利兹这种的新网红学校?我们不妨开开脑洞,yy下。

建议一:买榜

招生的核心是生源,怎么抓住生源?显而易见是榜单,你排名靠前以否很重要。所以打榜很重要,买榜就更重要。

无论QS这种榜单还是泰晤士这些榜单,本质还是盈利机构,属于商业运作的,天知道国内学生为啥这么偏爱。既然这么喜欢,那么就投其所好就好。

把国际学生的一部分费用用来打榜,每年上升点,谁还不是个黑马姿态了。至于这部分费用从哪来?我的天,生源有了,你多开个创收课程,提升下学费比,不都来了吗?

而且你不涨学费学生都不答应,你为啥就不如其他学校,便宜没好货,很多学生深以为然,毕竟靠前的学校,特别是商科,学费都贵。现在3w+英镑学费的学校和专业真的多啊。

建议二:打造网红专业和核心专业,多开创收课程

有了排名之后,生源其实不愁了,但这种东西买不了口碑,买不了粘合度,只能做一锤子买卖。你还需要强化内核的东西,就是打造核心的网红专业,让学霸入读后都挑不出一点毛病,并且分分钟打call。

像这点,曼大、ucl、华威这些都深谙此道。可谓是集大成者。

所以,学费涨了之后,就要花重金去请师资,去加强和业界的联系,去请大佬来做客讲。还要给专业多拉职业宣讲入驻。氛围感要搞起来。

前期先把学费投进去,过几年,按比例涨完学费后,你这个费用迟早能收回的。学生也不会反感,觉得物有所值,还会反向安利。口碑一年好过一年。

除了打造网红核心专业,把门槛拉高。还要学会适当放水,要知道真正的群体是一些双非学生,这才是最大一部分群体。针对这类,可以多开一些泛商专业,跨学系的专业。这一是加强了各个系的联系。二是可以减少师资的利用。到时候有的课程去上大的lecture就是。大几百人的,该上还得上。像曼大,格拉斯哥其实这方面做的就挺好。

创收课程也可以弥补一部分打造硬核专业和买榜的投入,其实羊毛都出在羊身上。

建议三:设置对立面,每年都要刷存在

有了排名这种生源收割机后,又有核心专业做支撑。其实一个好学校的雏形就出来了。但这样还没结束,还需要持续的流量进入。

需要有学生、机构、各种平台为其发声。才会有学生不断加深对学校的影响。就像早期的G5,现在的王曼爱华,以前的十大商学院等等。还不是靠捧吗?

这种就是搞流量,可以适度被黑也没关系,怎么会被黑,多开点创收课程其实就行了。前面这个已经在做了,水的课程多点,大班开的多点,学生体验度下去了,老师不太管的到你了。你差评就多了。但有些学生不乐意听到你碎嘴了,因为他们的专业的确是很强的,很棒的,人家花重金打造的。这种对立面就出来了。

还有就是个生源的对立面,双非和三本都给希望,排名不要卡的那么死,多弄些学系给这类学生希望,自媒体这边就会出现矛盾激化。自然就天天被点评了。

总了个结:除了以上三点,你们还有什么脑洞要开的?可以评论告诉我。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说是脑洞,其实也是英国一些中国留学生大户学校的现状。很多其实就是这么搞的,只不过有些英国学校比较倔强,不想这么搞而已。学校嘛,节操还是有的。重心是在学术上,不是为了抢生源而抢生源的,这不乱套吗。是吧?

ps:对了,大家能关注的点个关注,这个博主总能从一些莫名其妙的角度去讲学校的,挺有意思的。

0 阅读:63

花开花开不悔

简介:大部分的想通只是代表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