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木楼——山西万荣东岳庙飞云楼

探文化古今 2024-04-22 07:38:39

有句俗话说得好,“万荣有座飞云楼,半截插在云里头。”这就是山西万荣东岳庙里最惹眼的建筑——飞云楼。

飞云楼

万荣东岳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城内,是祭拜东岳泰山神的道教庙宇。始创年代不详,据庙内现存碑刻记载,唐代已有部分建筑,不过都没有留存下来。元至元二十八年 (1291年)至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明清时期又有扩建和修缮。

俯瞰东岳庙及东岳庙总平面图

图源:《东岳庙保护工程修缮方案》

01

飞云之楼

东岳庙自南向北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飞云楼、午门、献殿、香亭、岱岳殿、阎王殿等。

飞云楼历史上有记载的修葺包括明万历年间的重修、清乾隆十一年加固、1952-1957年重修和最近的2011年重修。庙内其他大多是为元、明两代的遗构。东岳庙古建筑群布局规整,规模宏大,很值得一游。

飞云楼正面

飞云楼的故事

飞云楼建设年代已不可考,但是依据东岳庙内重修飞云楼碑记载:

万邑治之北十五里许,有镇日解店,镇之东南隅有东岳庙,不知创始何年……唐贞观年间即有此庙。

——清乾隆十一年《重修飞云楼碑记》

这就说明,东岳庙的建筑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唐朝贞观年间(627年-649年)。

这里面还有个传说,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率师平叛, 途经万荣县,曾在张瓮、解店、古城三地驻兵。平叛以后在三处驻地修建乐楼、庙宇以炫耀武功,其他两座楼早已毁于战火,惟有解店楼得以保留,这解店楼就是现在的飞云楼。

重修飞云楼碑

何以飞云,以何飞云?

中国古木楼阁的建造方式按上下层构架形式划分,依《营造法式》的记载可主要分为叉柱造和缠柱造两种构造方式,其做法主要与附角斗有关。

古建小知识:

附角斗是我国古建筑补间铺作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紧邻常规的转角栌斗旁又增加了一缝或数缝铺作。

附角斗用于结构功能性较强的平坐层时,可以加强木构架角部的刚度,扩大平坐的受力面积。叉柱造的重点在上层柱的收缩,缠柱造的重点在于外部的缠绕,以保证通柱的完整性。

二层附角斗(红框处)

飞云楼的外形由下向上层层内收,檐牙高啄,它平坐上的附角斗就是缠柱造的外形,位置在平坐层转角处。缠柱造比较费时费力,不过整体的支撑性会比较好,飞云楼历经多次地震不塌,想必也有它的功劳。

古建小知识:

①叉柱造:(上下柱交接)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上平座柱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隆兴寺转轮藏殿,独乐寺观音阁)缺点是柱脚开口,影响柱体强度。立面上因收进较少,外观不稳定。优点是构造上省事,不用增加构件。

②缠柱造:它是下层柱端增加的一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结构外观稳妥,但要加梁,角部各面还要增加一组斗拱。

二层平坐转角斗栱与三层相似,仅在平坐斗栱出跳数及平坐铺作与“通天柱”的距离上略有不同,使二、三层附角斗与转角栌斗之间距离也不同。

红框内为二层平坐层双杪五铺作斗拱

另外,飞云楼二层平坐铺作为五铺作,三层平坐铺作为四铺作,二层平坐沿内金柱的外挑长度比三层多一杪,契合了楼阁建筑下大上小的特点。

呈现上小下大

除了下大上小,飞檐翘角也是飞云楼的特色之一,整个建筑只有四层檐,却有多达三十二个飞檐,屋檐下的椽子粗细不同,越靠近翼角处构件越细。

檐角细节,红框处圆木为椽子

椽子也并非一根根整齐排列,而是越靠近翼角的越轻微外伸,一列椽子的外沿近似弓形,这样的设计令飞云楼的檐角看起来更加出挑,整体造型更加轻盈、韵致。

漂亮的一层斗拱,一杪双昂六铺作

而其铺作层的斗拱,多达345组,每层斗拱踩数与昂翘形式都不相同,斗拱与立柱、额枋、梁架分布对应合理规整,虽密集布置却疏密有致,如云朵相拥花团锦簇一般。各飞檐翘角给人一种就要凌空欲飞的感觉,所谓飞云的“云”,原来就是这一朵朵斗拱。

仰视飞云楼

不过可惜的是,早期内部没有楼梯,粗大的永定柱上还有阻止人们攀爬的铁钉保留至今,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建设此楼的初衷并非登高望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整个楼体全部是木质构件,无论大小接口,都用榫卯嵌套,没有一个铁钉。这在国内楼阁式建筑中实属罕见。

飞云楼整体,可见两层中有暗层

楼体明露三层,还有两级暗层隐于平座之内,实为五层,和应县木塔的形制类似。到二、三层各有勾栏护卫抱厦一间,抱厦中间又用二平柱分为上下两层,均为暗层。它被誉为 “中华第一木楼”,与应县木塔一起被称为“南楼北塔”。

应县木塔

还有一处比较特别的就是这座楼阁的十字歇山顶的侧边部分有一类似“東”字的构件,这个构件叫做悬鱼。悬鱼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演化出多种式样,在这里是祈福平安的意思。

“東”字形悬鱼

另外,飞云楼的内部构架严谨而富于变化。虽为三层楼阁,但不是每层柱网叠架其上,而是用四根永定柱(俗称通天柱)自底层直达三层梁下,构成三层一体的整体构架。楼内木柱林立,中间四根直径粗大的通天柱,高十五米多,由两段柱身拼接而成。

飞云楼整体大木作图、立面图和断面图

图源:《山西万荣县飞云楼大木作营造研究》张力中

各层有额枋、间枋、地板枋、穿插枋、平板枋等多层枋材相互贯联,内外拉结,形成一个正方形的井筒式木架,各层外檐和抱厦上的梁枋与井筒构架相联,既保证了主体构造柱的完整,也提高了楼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结合各层纷繁复杂的斗拱,形成了玲珑剔透的楼身外观。

人类的终极梦想有三个,长生不老、预知未来以及飞上天空。不知道千年前的古人站在这座插进云中的巍然高楼下,心中会不会一闪而过伊卡洛斯追逐太阳的那番冲动呢?

02

献殿与香亭

飞云楼之后为午门,东岳庙里的午门承担的是过殿的功能。午门属元建明修建筑,南北直通,面阔七间,至为宽广通透。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

午门以及内部斗拱和梁架

后面就是献殿和香亭,献殿顾名思义是人们摆放供品之处,香亭就是上香的地方。

香亭

献殿最特别的是其前后檐及中柱上均施檐额,典型的元代风格。每组檐额下均有四段绰幕枋支撑。当心间两立柱略向两侧位移,但也使得两柱心未在梁栿中心线上,以达到宽阔门面的作用。

献殿及内部梁架

而香亭中的勾栏和石柱更有特点。据记载,这些勾栏和石柱由临近各村的人们捐建,所以石材不同,石狮的形态各异,各石柱上刻的字体也不同,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勾栏下方的石牌,上面有飞龙祥云

形态各异的柱头狮子

由此亦可知,当时各村的人们定是倾力捐造,虽然石材与狮子造型不一,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尽最大力量,装点他们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要将一个神秘而庄严的所在缔造成艺术与威势的结合体,代代相传,四角则由四根盘龙石柱支撑。

龙柱

香亭与正殿檐角交错,距离非常之近。往上看,正殿前檐上的雨水先落在香亭檐上,再落到地面上。据说,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击,而且也可以节省不少空间。

03

岱岳殿和东岳信仰

正殿供奉的是东岳大帝,门前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牌匾,写着“岱岳殿”三个大字。其实早在魏晋时期,就有了“泰山府君”之名。

岱岳殿背面

泰山府君也就是东岳大帝,他被认为是中国早期冥界想象中的死后世界主宰,随着佛教影响的扩大逐步变为阎罗王治下的地狱“十王”之一,甚至还作为日本阴阳道的主神备受天皇及权贵的崇祀,无疑是泰山信仰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康熙御笔“岱岳殿”牌匾

目前最受认可的东岳大帝身份应该是黄飞虎。黄飞虎这个人呢,是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初登场于第一回“纣王女娲宫进香”,他忠心于商朝,哪怕纣王宠信妲己,之后得罪了妲己被记恨, 自己的夫人和妹妹都被害死了。

岱岳殿内的东岳大帝

在朋友的劝说下,他率众反出朝歌,投奔西岐,成为武王手下的“开国武成王”,之后随西岐大军讨伐纣王,战死后魂归封神榜,被封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

子牙命柏锏引五岳正神上坛受封。少时,清福神引黄飞虎等齐至台下,跪听宣读敕命,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黄飞虎遭暴主之惨恶……乃敕封黄飞虎为五岳之首……特敕封尔为东岳天齐仁圣大帝之职,总管天地人间祸福。”

——《封神演义卷二十·第九十九回》

而在另外一些材料中,被敕封为五岳大帝的并不是黄飞虎,据民国影印明万历本《搜神记》曾记载了东岳、南岳、西岳、北岳及中岳的信仰神,东岳主神另有其人:

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觉而有娠, 生二子, 长曰金蝉氏, 次曰金虹氏。金虹氏者, 即东岳帝君也。金蝉氏即东华帝君也。

这则材料的依据是西汉东方朔《神异经》,在这里记载,金虹氏的司职范围则更广于主司幽冥地府的黄飞虎,除地狱之外,兼管世间贵贱高下等社会事务。与其兄东华帝君金蝉氏并掌管东方,就可能源出于泰山一带的信仰体系。

岱岳殿门前龙柱

不过这两种信仰应该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发源地不同,金虹氏信仰源出于兖州(今山东省西部、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东南部)一带,黄飞虎信仰的发生地可能在河南中原一带。

东岳大帝敕封的名号也根据朝代变更有所变化,从武则天时期的神岳天中王、天齐君,玄宗时期的天齐王,到宋代的东岳天齐仁圣王、东岳天齐仁圣帝、大生天齐仁圣帝。

封神演义中的黄飞虎画像

这些称号在不同程度上以神的品性暗示了当时帝王的理想追求风格。这时的东岳神,在进入官方祭祀体系的同时, 也越来越多地丧失了自身的本土色彩及民间性。

岱岳殿与香亭错落有致,非常别致

说回岱岳殿本身,它面阔五间,进深八椽,重檐歇山顶,副阶周匝,砖砌台基,石条压沿。前檐六根石雕盘龙柱,后檐及东西两侧檐下均为木柱,殿顶琉璃脊兽。正殿石柱与香亭石柱及石壁均为明正德年间的遗物。

石马

正殿后是一块台基,不知道以前是什么,现在只有石马一匹,呆呆地立在台基上。

04

阎罗殿

阎罗殿

再往后是阎罗殿,前文已经叙述过,东岳大帝同时又掌管冥界。故而配有阎罗殿,殿内供奉地藏王菩萨。此处阎罗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为明万历年间重建,当心间两侧石柱刻有文字记载。

阎罗殿内的地藏王菩萨

参考文献:

范文娟 飞云楼结构探析 《山西建筑》第48卷 第16期郭志兵 张兵 万荣飞云楼 《文史月刊》2017(10)乔冠峰 万荣古木楼阁飞云楼柱造研究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7(03)方进 飞云楼与东岳庙 《文史月刊》 2004(06)成爱爱 张普纲 万荣飞云楼及其建筑学意义 《山西建筑》 2004(19)刘晨 “泰山府君”信仰源流辨考 《世界宗教文化》 2021(06)张丽 东岳神祇:帝王与庶民的信仰《华中学术》 2016,8(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