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半夜醒来,发现睡在身边的姚玉兰不见了,杜月笙走了进来

路生观史 2022-04-14 20:58:03

一个女人,爱谁或者不爱谁都不容易的,反反正正、里里外外都是个受伤。把这句话送给孟小冬,再合适不过了。

孟小冬,1908年出生于上海。京剧女演员,工老生。今天,很多人仍称她是“冬皇”,那可能是圈子里的事,有些粉丝的意味,或者叫他们“孟粉”。我们看到的是,孟小冬的不容易,女演员就是女演员,即使唱得好,在圈子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女演员还是女演员,别人叫她什么,也改变不了她是女演员。就像孟小冬虽然被一些人称为“冬皇”,但她依然是个唱京剧的。

现实就是这样的,不是把某个人抬高,她或他就能改变原有的生活轨迹——她或他还是那样,很宿命,变不了,老样子,就在那儿。

孟小冬照

01.吊孝风波,杜月笙气得拍桌子

1930年,基本不干正事的娱乐小报都刊登了这样一件事:这年8月5日,因梅兰芳的母亲去世,梅兰芳回北京奔丧,孟小冬也到梅宅,准备以儿媳身份为婆婆奔丧吊孝,却被梅兰芳的妻子福芝芳阻拦。梅兰芳劝解两人不成,只能请孟小冬的舅父将孟小冬劝回。孟小冬因此事与梅兰芳失和,离开北京,回到天津,在一詹姓宅中,随女主人吃斋念佛。

这事儿被称为“吊孝风波”,和我们今天一样,经过小报们的深入炒作,关于孟小冬的一些事情被曝了出来——梅兰芳以“兼祧两房”的名义娶孟小冬,但孟小冬在梅家连个妾都不如。消息传到上海,青帮老大杜月笙,看着报纸,猛拍桌子大怒。据说,震得桌上的茶杯都快跳起来了。

杜月笙心思缜密,人前做事从不将喜怒哀乐带在脸上,梅兰芳和孟小冬的事情为何让他如此大动肝火?原来,杜月笙一直暗恋着孟小冬。孟小冬出生在一个戏曲世家,4岁时就随父亲练功学唱,8岁就登台演出了。1919年,她在师傅仇月祥、父亲孟鸿群带领下,首次赴无锡正式演出营业戏,从年初到年底,演出一直很受欢迎,这也使她走上了职业演员的道路——当年12月1日,她加盟上海大世界游乐场乾坤大京班,成为正式演员。

这时候,孟小冬11岁,杜月笙已经31岁了。一个31岁的男人和一个11岁的小女孩之间不会有太多故事,作为戏迷的杜月笙看了孟小冬的演出后,觉得孟小冬将来必有可为,但他那时只是黄金荣手下的一个打工仔,只能在空闲的时候为孟小冬捧捧场。一来二去,两人算是认识了。

时间一晃到了1925年,孟小冬已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了,长得亭亭玉立,人见人爱,虽然像鲜花一样艳丽,但浑身上下干干净净,纯真透明,没有一些女人身上的那股子妖气。少年成名,被众人捧了一阵子过后,孟小冬不再有才出道时被捧着的那种沾沾自喜或者洋洋自得了,她感到在上海自己在唱功已经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听到北京(北平)有很多名角儿,就想想要去拜师求学。

临行前,孟小冬向杜月笙告别,杜月笙忽然发现当年的那个小女孩已经长大了,而且,美不胜收,在心里感到吃惊的同时,一个劲儿叮嘱孟小冬,到北京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告诉他,不管什么事,他都会尽力帮助她的。也许,就从这个时候起,杜月笙就开始着迷孟小冬了,但因为自己要大孟小冬20岁,对孟小冬表现出来的情感,更多的是尊重。

然而,孟小冬到北京后,却因为与梅兰芳合演了剧目《游龙戏凤》,对梅兰芳产生了感情,并于1927年昏头昏脑地嫁给了梅兰芳。当时,孟小冬是经冯耿光等人撮合,与梅兰芳在冯耿光府结婚,他们的婚事对外保密,据说,两人说好了孟小冬与福芝芳平起平坐,但事实是后来这一点并没有做到。婚后,孟小冬搬至东城内务部街某巷内,开始脱离舞台,深居简出。

梅兰芳

当时,孟小冬可能是想把自己嫁了,与自己心爱的人安安稳稳过一生,但现实却没有给她这么美好的待遇。因为孟小冬在北京已经是名角,受到不少人的迷恋,有很多的铁粉,听到她密嫁梅兰芳,暗恋她的铁粉李志刚非常难受,进而产生实施了劫杀梅兰芳的想法。结果是因为李志刚不认识梅兰芳,错将当时的“娱乐名记”张汉举(喜爱挖掘戏曲界娱乐界名人的秘密,是个招人讨厌的人,被送绰号夜壶张三)误杀,由此,孟小冬与梅兰芳成为小报议论的中心 。

这件事发生在孟小冬与梅兰芳婚后不到半年的时间,也使得他们的婚姻公开化,福芝芳坚决拒绝孟小冬,梅兰芳忍气吞声,唯唯诺诺,并不能实现当初的承诺,孟小冬因此成了梅兰芳的“外房”,置身梅府之外,连进门的资格都没有。杜月笙因为“吊孝风波”的发怒,引起了他的四姨太姚玉兰的注意,而后,这个女人竟然产生了撮合孟小冬和杜月笙的意思。

孟小冬与梅兰芳

02.同屋而居,昔日姐妹下了个套

姚玉兰认为,在那个年代里,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而且,让她不快的是,作为杜月笙的四姨太,前面三位都是南方人,只有她一个是北方人,她分明有些斗不过那三位的意思。于是,诚心想要给自己找个“帮手”,见杜月笙一直装着孟小冬,她便萌生了拉孟小冬“入伙”的想法。

和孟小冬一样,姚玉兰也是个唱戏的,出生于京剧世家,自幼学艺,12岁登台,14岁成名,和妹妹姚玉英一起成了当时京剧圈里绝色的姐妹花。在一次上海的演出中,姚玉兰和妹妹姚玉英都被杜月笙看上了,并把她们姐妹二人给占有了。不久,姚玉英就病死了,姚玉兰一直跟着杜月笙。1928年,嫁给杜月笙为第四房夫人。

姚玉兰与孟小冬

早在1922年,姚玉兰在汉口演出时,就结识了同行孟小冬。二人年龄相仿,当时名气相当,多少有些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意思,于是,义结金兰,拜为姐妹。娱乐小报刊登的“吊孝风波”让孟小冬痛苦异常,也让她意识到,在梅兰芳那里她难有“名分”,姚玉兰撮合她和杜月笙的机会与此相伴着来临了。

姚玉兰写信给孟小冬,邀请她来上海,希望姐妹之间能说说心里话。孤独无助的孟小冬正在为爱而思索,觉得自己没必要再苦苦乞求梅兰芳的“施舍”,还不如去看看当年的姐妹,说说话,散散心。于是,在收到姚玉兰的信的第二天,便收拾行李赶往上海。两人见面,相谈甚欢,孟小冬在上海一呆就是三个多月。

姚玉兰知道杜月笙对孟小冬垂涎已久,也知道若把杜月笙和孟小冬撮合在一起,总比杜月笙在外面拈花惹草强,但她并不着急,而是一点点地往孟小冬的心里埋和梅兰芳分手的种子,说孟小冬嫁给梅兰芳是要家没家、要名分没名分,不知道是图了个啥。

姚玉兰不唠叨,而是好心相劝,循序渐进地改变着孟小冬对自己和梅兰芳的婚姻态度。这让孟小冬觉得和梅兰芳在一起4年的时间,自己仿佛什么也不是。说是夫人,分明算不上;说是情人,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一步步地,在这份爱情里万念俱灰了起来。三个多月后,孟小冬觉得一直寄宿在上海并非长久之计,向姚玉兰提出准备回北京去。姚玉兰不作过多挽留,只问她到北京以后如何生活。孟小冬称要回归舞台,自己养活自己。

杜月笙妻妾

原来,梅兰芳是个妻子婚后抛头露面的人,一心希望妻子依靠自己,所以,孟小冬婚后只能每月从他手上拿点家用的钱财,维持生活。现在,两人走到了这步田地,孟小冬也只能靠自己了。姚玉兰再次好心相劝,希望孟小冬有空再来上海,这时的她已经估摸出自己种在孟小冬心里的那些种子,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了——它们,可能已经发芽了吧!

1931年7月,孟小冬正式提出与梅兰芳分手,脱离家庭关系,并开始于北京和天津两地灌制唱片、出演营业戏。这期间,那些靠八卦吃饭的小报们开始把她和梅兰芳的故事添油加醋地写成了小说,并以化名的形式连载,弄得很不好。于是,孟小冬不得不在1933年9月5日,在天津《大公报》发表这样的“紧急启事”,说明她和梅兰芳的关系:

经人介绍,与梅兰芳结婚。冬当时年幼岁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人介绍主持。命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其毫无情谊可言。冬自叹身世苦恼,复遭打击,遂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同样是在这期间,姚玉兰也没有将孟小冬忘记,不过,出面的人已经换成了杜月笙——在孟小冬和梅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时,杜月笙不但自掏腰包请律师为孟小冬打官司,还在孟小冬和梅兰芳脱离家庭关系后,给梅兰芳打了一个电话,替孟小冬找平衡:“我觉得你们不管怎样都是夫妻一场,无论如何,你都该给孟小冬个三万五万作为补偿,要不然不太合适吧?”

当时,梅兰芳拿不出这笔钱,杜月笙就说:“那就四万吧,如果你当时没有,我替你给孟小冬,将来你给我就行!”据说,孟小冬在拿到这笔钱后,开始对杜月笙有了一种“特殊的感觉”。在这里,一切分明都已经水到渠成,就等姚玉兰下套了。

姚玉兰扮相

1937年,上海黄金大戏院重新开张,应杜月笙、姚玉兰之邀,孟小冬前来参加开张剪彩。杜月笙致辞。活动结束后,姚玉兰拉起孟小冬的手,要她前去与自己同住,再说说心里话。两人一起聊到了子夜,孟小冬迷迷糊糊入睡,当她被惊醒时,发现身边的姚玉兰不见了。她以为姚玉兰是去厕所了,翻了身,准备再次入睡,却见杜月笙进门了……就这样,她半推半就,后半生从此改变了。

第二天,孟小冬见到姚玉兰,姚玉兰对她说:“小冬,留下来,和我一起与那几个苏州女人斗吧,得到的财产咱姐妹二人平分。”孟小冬知道自己上了套,但这也合了她的某种心意,从此,成了杜月笙的情妇。

孟小冬与杜月笙

03.爱来爱去,最终都是那么回事

与杜月笙的结合,是幸福还是不幸福,也许只有孟小冬本人才能说清楚。但有一句话也许能说明好当时的景况,生活治愈不了什么,无非是在过孤寂的时候,大家拉起手来,拉出一些美好的期待。当年,她已经30岁了,她期待着老大不小的自己尽快恢复正常,成为一个拥有正常生活的人,这应该是她微小而切实的心愿。

然而,1937年11月,日寇占领上海,杜月笙与姚玉兰逃往香港,孟小冬只能回到北京。1938年,经为杜月笙管账的黄国栋在上海联络,孟小冬曾往香港九龙,与杜月笙、姚玉兰相聚数月,后经上海返回北京。这之后,她拜余叔岩为师,一边学习一边演出。1943年,余叔岩去世,她开始隐居。

1945年,抗战胜利,杜月笙回到上海,突然想到孟小冬,又让黄国栋同孟小冬取得了联系。此时,孟小冬已经接近40年,由于长年吸食鸦片等原因,身体状况极差,但杜月笙并没有嫌弃她,两人在上海过起了半公开的同居生活。1946年,姚玉兰带着几个孩子回到上海,见孟小冬已经性情大变,对她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热情,很是伤心。孟小冬把这一切看在眼里,采取了避让的态度,自己又回北京暂住了。

前排:孟小冬、杜月笙、姚玉兰

1947年5月,孟小冬为杜月笙60岁生日义演,提前赴上海排练;9月3日,为陕西水灾义演暨贺杜月笙60岁生日演出开始,共义演10天。演出结束后,宣布从此告别菊坛,不再演出,随后返回北京。1948年下半年,平津战役打响,杜月笙派人将孟小冬接到上海。

聚聚散散,离离合合,孟小冬仍是一个没有“名分”的女人,但有人却说她跟了杜月笙找到了属于一个女人的幸福,原因是:杜月笙不但支持她的事业,对她足够尊重,还舍得在她身上花钱。在上海期间,有次她得了重病,杜月笙寻访名医为她治疗,仅用来感谢医生的费用就花了十万两白银。

1949年,杜月笙移居香港,要带走孟小冬,看着一家人上上下下都在收拾行李,孟小冬弱弱地问了一句:“我去了算什么?丫头不像丫头,女朋友不像女朋友……”一句话说得杜月笙惭愧万分,到达香港后,他躺在病床上,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孟小冬结了婚。他们的婚礼没有宴请宾客,只是和家人在一起拍了一张全家福,算是给了孟小冬一个“名分”——五姨太。

杜月笙与孟小冬

那一年,杜月笙63岁,孟小冬43岁。婚后,杜月笙一直病着,情况越来越糟糕,其他的姨太太都不怎么好好照顾他,唯有孟小冬悉心陪伴。1951年,杜月笙去世,临去世前,他为孟小冬做了一件事,从病床上爬起来,老泪纵横,子女们改口叫孟小冬“妈咪”,也算是为孟小冬的一次“正名”。当时,杜月笙已经接近钱财散尽,孟小冬从他那里得到了2万美金的“遗产”,只是轻轻地说了句:“这怎么能够啊……”

杜月笙去世不足百日,孟小冬与姚玉兰失和,搬出坚尼地18号杜月笙生前的住处,迁居铜锣湾使馆大厦公寓,深居简出。这之后,孟小冬多次被劝说返回大陆或邀请她来大陆观光,但她都婉拒了。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她,平时居家休养,偶然打打太极,极少与人接触。1961年8月,梅兰芳病逝于北京。噩耗传来,孟小冬扑在那张他们一起演出时拍摄的《武家坡》旧照上,悲痛欲绝。

孟小冬与杜月笙的结婚照

1964年,孟小冬主动打电话给姚玉兰,两人和好,并在当年9月,受姚玉兰邀请,移居台湾。但到台湾后,她并没有和姚玉兰及杜家人生活在一起,独自居住在台北信义路,并发表声明,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只是定期去昆明街法华寺念佛诵经。平素在家静养,以看电视、打牌消遣。因为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只是偶然早起吊嗓子,人们都叫她“孟家妈妈”,连邻居都不知道她就是当年享誉南北的孟小冬。

1977年,孟小冬一缕青烟一样地离开了人世,虽说,随后有1000多人参加了她的葬礼,但她离开时却是静悄悄的。诗人们说,当黑夜来临的时候,谁也留不住他或她那个角落的白天。要知道,深渊是每个人的深渊。

孟小冬离世后,人们发现:她的卧房里挂着的照片恩师余叔岩和梅兰芳的,没有杜月笙的——人也许都是这样的,爱来爱去,最终都是那么回事——自己爱的,往往是得不到的;爱自己的,往往又是自己不怎么爱的。

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沾着雨点的梨花,原来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来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也许,面对孟小冬,人们该让这诗、这词的意思回到过去。梨花带雨,本是一种近于凄惨的开放。孟小冬就这样,始终就在那儿,唱得再好还是那个样儿。但好在她是一个非常倔强、非常有傲气的女人,让那梨花的带雨曾经怒放过。虽改变不了她自己,却可以给那些同情甚至崇拜她的人些许安慰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0 阅读:41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