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和顺治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闲时花又开 2023-06-15 14:48:36

1634 年,26岁的海兰珠嫁给皇太极,成为他的侧福晋。海兰珠是皇后哲哲的亲侄女,是庄妃的亲姐姐,比庄妃大4岁,但比妹妹晚嫁皇太极9年。海兰珠与皇太极成婚时,并非豆蔻年华,虽然她早已经过了女人花季妙龄,但由于她“冰肌雪骨、丽质天成”,仍然是一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貌,尤其是她那贤淑文雅、成熟女性的独特魅力,更是让皇太极一见倾心、为之痴迷。皇太极很早就仰慕她的美名,娶了她之后,相见恨晚,两人爱得如胶似漆。海兰珠的美丽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她的名气没有庄妃大,但显然更讨皇太极的欢心。

1636年七月初十日,已当上了大清帝国第一个皇帝的皇太极,举行了后妃册立、册封礼。在皇太极的五宫后妃中,尽管海兰珠是最后进来的,但她却位居四妃之首,仅低于她的姑姑皇后哲哲,被册封为“东官宸妃”,居住的东宫也被赐名为“关雎宫”,充分表达出皇太极对海兰珠德行与魅力的极力赞颂,也反映出皇太极对海兰珠的情有独钟。

1637年七月,海兰珠生下皇八子,皇太极喜出望外,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立皇八子为皇位继承人。第二天,皇太极就迫不及待召集文武群臣,在皇宫举行了一次重大的庆典活动,还颁发了大清第一道因诞育皇子而发的大赦令,并把皇八子称为“皇嗣”,也就相当于在告知天下,这个婴儿就是未来的皇太子。同年八月,海兰珠所生的皇八子过满月,皇太极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那些与皇太极有姻亲关系的皇亲国戚,纷纷携带厚礼前来拜贺,就连那些远在千里的蒙古部落,也不辞辛苦,带着各种土特产闻风而至。如此盛大的场面,一时间轰动了沈阳城内外,城里城外热闹无比。然而,之前对前七个皇子的诞生,皇太极并没有如此重视,也没有举行过什么庆典活动,更别说颁布大赦令。种种迹象表明,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宠爱无可比拟,也表现出海兰珠在宫中的地位显赫。

1638年正月,连名字都没来得及起,只活了两百多天的皇八子不幸天折。两天后,庄妃生下了皇九子福临。自从皇八子去世后,皇太极再也没有提起立嗣的问题。皇太极之所以喜欢皇八子是因为喜欢海兰珠。皇八子天折后,海兰珠精神陷人恍惚中,情绪很低落,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差。皇太极虽然想尽办法安慰她,让她开心,但都不怎么管用。后来前线告急,皇太极又不得不立刻赶到前线去。1641年九月,就在皇太极忙于前线的时候,忽然接到消息,说海兰珠病重。听到这个消息,皇太极忧心忡忡,决定立即返京。据说皇太极日夜奔驰,累死了六匹马。尽管如此,他还是没能见到海兰珠最后一面。皇太极亲自为海兰珠操办丧事,下令海兰珠丧殓之礼一切以厚,甚至元旦佳节也免去朝贺、停止筵宴乐舞,等同于国丧。他自己身离宫院,独居御幄,朝夕悲痛,竟至六天六夜不饮不食,终于导致昏迷休克。可以说,皇太极有15个后妃,海兰珠是他这辈子唯一爱过的女人。

1641年十月二十七日,皇太极为海兰珠举行了隆重的追封、上谥典礼,创下了三个“唯一”:唯一用制书的形式追谥妃子。在追封典礼上宣读了皇太极的追封制书。这是清代唯一的在追封典礼上宣读皇帝的制书,而且这也是清朝举行的第一次追封典礼。唯一将不是元妃的妃子封为元妃。在这次典礼上,皇太极追封海兰珠为“敏惠恭和元妃”。“元妃”就是第一个妻子的意思。皇太极的元妃是钮祜禄氏,这次追封海兰珠为“元妃”,不仅仅是第一妻子的意思,还有唯一的真正妻子 、最爱的妻子的意思,只是碍于她姑母哲哲之面,没有追封为皇后罢了。唯一赐给妃子四个字的谥号。清制,妃子死后一般没有谥号。贵妃非奉特旨也没有谥号。皇贵妃死后只有两个字的谥号。而给海兰珠却上了“敏惠恭和”四个字的谥号,可见皇太极对海兰珠是多么的钟情。

自从失去海兰珠,皇太极就没能再振作起来,朝夕悲痛、饮食顿减,身体自然一天不如一天。自此,这位戎马一生、驰骋疆场的皇太极,不再奔赴战场,就连猎场他也再没有去过。在海兰珠去世后不到两年,也就是在1643 年八月初九的一个傍晚,皇太极无疾而逝,时年52岁。可想而知,海兰珠的离开,对皇太极的打击实在太大,皇太极对海兰珠的这种真情笃意,在历朝皇帝中几乎是不多见的。

无独有偶,历史竟然有着惊人的相似,皇太极痴情的强大基因也遗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历史又再次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生死恋。

董鄂妃是顺治十三年(1656年) 八月入宫的,被册封为“贤妃”,当时她十八岁。在董鄂妃入宫之前,顺治虽贵为天子,后宫佳丽不少,但能使他满意的几乎没有,他的婚姻生活很不如意。就在这个时候,董鄂妃入宫了。她以美貌、知理、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很快就征服了顺治的心,他们俩双双坠入爱河,倾心相爱,互为知己,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自董鄂妃入宫之后,她宠冠后宫,在顺治心目中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第一美女。为了表达对她的爱,在董鄂妃入宫仅仅1个多月后,顺治又以“敏慧端良”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按照往例,女子入宫,往往先封为答应、常在、贵人,第一步就封为嫔的都很少。而董鄂妃刚入宫就封为妃,一个月后又晋封为皇贵妃,跳过了贵妃这一级,起点之高,晋封之快,在清朝少见。十二月初六那天,顺治专门为董鄂妃举行了一次隆重的册妃典礼,并颁诏大赦天下。按照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董鄂妃之能够接二连三地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足以表明顺治对她有着不同寻常的宠爱。

董鄂妃的入宫,使本来就颇受冷落的孝惠皇后更是雪上加霜,顺治后来又萌发了让董鄂妃取代中宫皇后的想法。在董鄂妃的苦苦劝阻下,孝惠皇后才幸免被废。但皇后之位虽然保住了,但形同虚设,后宫事务几乎都有董鄂妃来管理。

顺治十四年(1657 年),董鄂妃为顺治诞下皇四子。顺治欣喜若狂,立即颁诏天下“此乃朕第一子”,为此祭告天地,并接受群臣百官的朝贺。之后,又举行颁布皇第一子 诞生诏书的隆重庆典,并大赦天下。看得出来,顺治对这个孩子的待遇远远超越了他那些嫡子。从当时那种场面看来,顺治似乎有册封这个孩子为太子的意思。然而,这个孩子却不那么幸运,生下来只活了一百零四天就夭折了。为此,顺治痛苦不已,为了给这个孩子一个名分,他下令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

然而,爱子百日而殇的消息,对董鄂妃来说简直如同晴天霹雳。那一瞬间,她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本来体弱多病的她哪能受得了这样的打击,此后她就整天郁郁寡欢,始终走不出这段伤心的往事。没过多久,董鄂妃因为心事太重,明显感觉到身体大不如从前。经过御医的诊治,还是没有起到太大效果。之后,她便感觉意识模糊,甚至卧床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那年她只有22岁。

顺治向来多情、善愁,再加上爱子、爱妃的接连离去,让脆弱的他处在了精神崩溃的边缘。在那段日子里,他心中万念俱灰的感觉更加严重,似乎彻底看破了红尘,想要放弃江山社稷,出家做和尚,后来在孝庄皇太后的苦苦劝说下,才打消出家的念头。因为董鄂妃的离世,他一时半会儿还缓不过来,悲痛到极点的他,为了表达自己对董鄂妃的感情之深,完全无暇顾及朝中大臣的意见,在董鄂妃死亡当天,就命令上至亲王,下至四品官,公主、命妇齐集举哀,并打算让服侍董鄂妃的太监、宫女统统为她殉葬,后被劝阻才罢手。五天后,顺治为董鄂妃举行了追封典礼,追封谥号为“孝献皇后”。八月二十七日,董鄂妃的梓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抬梓宫的杠夫都是满洲八旗二三品大臣,这在整个清王朝都是绝无仅有的。为了追忆董鄂妃,顺治又让大学士为董鄂妃写传记,编纂董鄂妃的语录,并亲自撰写了长达四千多字的孝献皇后的《行状》。

经过了失子、失妻的几次大变故,原本身体虑弱的顺治,状况更加不好了。在董鄂妃死后仅半年,顺治就染上了当时的一种不治之症——天花。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清晨,顺治驾崩于养心殿,时年24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