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关系的走向一直备受全球瞩目,援引环球网3月3日消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接受采访时称,俄美永远不可能在每一个国际问题上达成一致,但负责任的大国有义务确保不让分歧演变成战争——这正是中美关系遵循的模式,俄美也应建立这种模式,做更多互利的事情。拉夫罗夫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在探讨美俄建立这种关系模式的可行性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剖析当前中美关系模式为何能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
中美关系错综复杂,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领域存在着广泛的分歧。在政治上,中美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美国常常以所谓 “民主”“人权”等借口对中国内政指手画脚;经济领域,为维护其经济霸权地位,美国对中国采取了贸易战措施,对中国商品征收额外关税,并限制了中国企业在美业务的扩展,亦积极寻求同盟,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在军事领域,美国不断派遣军舰和飞机至中国周边海域及空域,执行近距离侦察任务,妄图对中国形成军事威慑。

然而,即便存在如此多的矛盾,中美关系依然保持着斗而不破的态势。中美经济高度相互依赖,中国是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双方经济联系紧密,任何冲突都会对两国经济造成重大损害。中美贸易额巨大,影响两国众多产业和就业,且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关键地位,产业互补性强。若中断经济联系,将破坏全球产业链稳定,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美肩负着维护全球和平与发展的责任。
在气候变化、反恐、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上,两国需要合作。尽管在新冠疫情期间存在争议,但双方在疫苗研发和抗疫经验分享方面进行了交流与合作。中美关系的破裂将给全球应对挑战带来困难,国际社会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中美建立了多层级、多领域的对话机制,从领导人会晤到专家交流,这些沟通渠道有助于双方表达立场、管理分歧,防止误判引发的冲突。再看美俄关系,拉夫罗夫提议建立类似中美关系模式,旨在让美俄在存在共同利益时,采取务实行动并寻求互利结果;利益不一致时,确保分歧不演变为战争。

当下,美俄在一些领域确实存在共同利益。在反恐问题上,双方都面临恐怖主义威胁,尤其是中东地区的恐怖势力,若能携手合作,将更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安全稳定。在核裁军方面,美俄作为世界两大核大国,拥有庞大的核武库,推动核裁军进程对降低全球核战争风险意义重大,双方在这方面有合作的基础。
美俄建立类似中美关系模式面临挑战。俄罗斯经济结构单一,依赖能源出口,GDP与中国差距大,全球产业链地位不如中国。这限制了其在博弈中对美国的筹码。尽管俄罗斯军事力量强大,但在某些军事技术创新和装备更新方面落后于美国。长期经济困境也限制了其军事现代化的投入。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贸易、金融、科技等领域影响力增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国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比之下,俄罗斯在军事和能源领域有影响力,但在经济外交方面影响力有限,这限制了其在与美国博弈中通过国际合作网络增强自身影响力的能力。拉夫罗夫的提议为美俄关系改善带来新思路,但鉴于双方与中美在实力、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建立类似中美关系模式存在挑战。美俄需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础上,通过持续对话与合作,探索适合双方的相处方式,为世界和平稳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