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宁专栏:《分辩商周玉龙玉虎》

乐艺会 2024-09-03 06:48:05
分辩商周玉龙玉虎

徐文宁

徐文宁, 1990年国家文物局授予文物鉴定职称,国内著名文化经纪人 艺术品收藏家、鉴定家。历任江苏爱涛拍卖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光华路5号艺术馆副馆长、北京天物馆副馆长、江苏省文交所副总经理、南京大贺传媒首席艺术顾问、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建设顾问、文物鉴定专家、上海海关学院文物缉私客座教授。出版《北京光华路5号艺术馆图录》《天物馆藏瓷》《玉佩收藏的故事》《台阁气象—长乐阁明清状元书画集》等十余本艺术类书籍,为国内20多家杂志、拍卖公司撰写百余万字鉴赏、拍卖信息类文章。2008年发表全国第一篇 “艺术品证券化新尝试”论文,系统阐述理论和运做模式。

目前许多博物馆研究机构对商周玉龙玉虎的特征分类不清,说明牌上存在着命名不清的现象。导致许多图录中,未能正确标注,并且在有些鉴赏著作中,把玉虎也有蘑菇型耳作为一类特征,加以说明介绍。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观原因,在于学者对商周玉龙玉虎的认定,所依据的标准存在着差异。要正确区分商周玉龙玉虎的形象,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可以参照的标准。

按说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商周玉龙玉虎与古文字应该有一定的对应性。但为什么甲骨文、金文中龙、虎形象,经过千年商周基本特征一直未变,而现实中的商周时代玉龙玉虎,在艺术品造型上却有别于文字的稳定性,出现了变异。如果我们借用甲骨文上的龙虎形状,针对商周玉龙玉虎的多变性,是否能辨识出他们之间的本质差异?

虎因为凶猛古今一直能存活于现实世界之中,因此其特征非常容易辨认。但是在商周时期,受艺术传承和商人的玄鸟信仰崇拜,以及时代背景、民族融合等方面的影响,虎的形象并非全部都写实,加之有些商周玉龙的头部形象来自虎首的造型,使虎与龙两者不易辨认。

甲骨文上的龙形状以其独特的线条和简洁的造型,向世人展示着古人的智慧与想象力。龙的头部呈现出威严而凶猛的柱形角,身体弯曲有致,似蛇体无足,张口如盘显露出一种强大的咬合力。这些特征似乎拷贝了蛇的特征,尤其是商周玉龙无足,或者小足的根本特征,有别于玉虎。而甲古文上的虎形状,则由几条线条简洁写实性地勾勒出虎的轮廓。大头粗颈、血盆大口,身体上斑纹突出、足爪张开,尾巴长长等老虎躯体的主要特征,形象虽简洁却能一目了然,与现实中的虎形态完全吻合。古代玉虎以凌家滩遗址发现的玉璜上的虎首为最早,其次是山西芮城坡头清凉寺遗址发现的陶寺文化时期的虎形玉雕作品,再次是湖北钟祥六合遗址与天门石家河肖家屋脊遗址发现的石家河文化末期的玉雕虎首作品。

商代以至东周的玉虎形器,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圆雕玉器,以商代妇好墓出土的圆雕玉虎为代表,第二类是片状虎形玉器,后人对其定义为琥,以符形象代入《周礼》所载的商周礼器琥,当代人以陕西西安郊区祭祀坑出土者为代表。而琥究竟是什么样,其实至今不明究理。是带有虎纹的玉器?抑或立雕的虎形?或者是说作为历代兵权的虎符标志?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第三类也为片状虎形玉器,制作一般较精,其上至少有1个钻小孔,为佩饰型用玉。根据古代人生前用来佩戴,死后随葬的习俗,在不少高等级的君王及贵族墓葬中都有出土。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一高3.5厘米,长14.1厘米,深绿色和阗玉圆雕方首平齐玉虎,口部掏空,有凸出的角形双耳,四肢紧贴腹部作卧伏状,长尾卷起,刻有节状纹,身腰微有下塌,饰以双钩线云纹,双钩线有勾有彻,是商代玉作的典型技法。而西周早期薛国贵族墓地玉虎,在前掌大遗址中出土了12件,其中有两件为圆雕作品,其他均为片形器。商周玉虎几乎都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有前后爪,二是有血盆大嘴,三是大头粗颈有耳,耳分型为尖状勾云耳、平状勾云耳、桃形小耳、长形大耳等等。这些相对玉龙只有一爪和蘑菇耳的两大共性特征,是完全吻合了甲骨文上龙虎的差异特征。

因此说,对古代艺术品的认定,所依据的标准力避认识上的差异,是器物分类的关键。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