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宣和治水造型的影响
北宋末年僧伽成功治水,同时也成就了僧伽护国忠君保佑大宋的政治价值。以及抵御北方女真的象征价值。佛家推动的僧伽制水母的传说,大获成功。同时,士大夫出于政治得失的考量,也纷纷以僧伽的正面价值去转化国家的过度崇道国策。所以,宣和僧伽在城墙之上,如天神般,站立云端,而作祟的水母被最终降服的伟岸造型,成了一种主流海报造型。这种造型,不仅存在于僧伽艺术图像之中,那么,这种造型是否也影响了其他的治水造型呢?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上次我们曾经阐述了,在面对淮泗水患的时候,儒释道三家,都在推动维护自己的解决方案,和治水大神,符合儒家王道理念的是一直被士大夫群体坚持的大禹制巫支祈,佛家推出了僧伽、观音、如来,道家则推出了二郎神、许逊。参见:三教争制巫支祁:老赵闲聊僧伽何时降支祁之元明清篇
那么,宣和僧伽的光芒万丈的治水造型是否也影响到其它两家的治水大神的造型塑造呢?
在道家推动的二郎治水活动中,二郎神花钱中也频频出现二郎的造型,而被降服的对方,有的是龙,有的则是衣冠楚楚的人物。这与宣和僧伽治水要素中,所谓的”一白衣裹巾跪于前,若受戒谕者,万众咸睹,疑龙神之化人也“,是否也具有关联性呢?见下图所示:
二郎花钱 吾道鼠藏品
二郎花钱中的执骨朵侍从(左)郭宜岭供图
同时,大禹制巫支祈的视觉图像,在后代也有延续嬗变。尤其是在年画、木雕中以禹王治水,禹王锁蛟为主题而存在。
禹王锁蛟年画
禹王治水
以上的禹王治水艺术图像,其中的巫支祈,多类似麒麟一类的水兽,它没有采纳传说中巫支祈的猕猴造型,或者其他的妖怪造型,而是采纳了带龙须的水兽造型,这种图形要素的来源,是不是也受到僧伽图形中,水母所骑的龙形水兽的影响呢?值得继续探索。
另一类,则存世比较广泛,版本也多样,画面上不仅完整呈现了僧伽治水患的站立云端、波涛汹涌,施咒语、慧岸木叉侍立、也有水患源头水母的被锁状态,本版本流传的繁荣,也可见社团推广与社会接受的广泛,以及时间流传上的延续稳定性。见下图所示:
原创版权,违者必究
有关于僧伽历史文化与艺术图像的探索,请继续关注下期。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感谢玄商拍卖资料支持
欢迎转发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