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王莽篡位,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想到三个字:“穿越者”。
王莽几乎是王朝更替里“和平演变”的楷模,
他因为一系列举措甚至被后世学者称为“穿越者”。
究竟是何举措让他得到这样的评价,他又是如何通过“和平手段”完成了阶级跨越最终成功篡位,故事还得从公元9年1月10日的那个天色阴沉的下午讲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15387ddf72ac1532c44987abddeb2547.jpg)
“姑姑,您就把玉玺拿出来吧,我毕竟是您的亲侄儿,不比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外人强?”
王莽耐着性子和自己年过八旬的姑姑王政君说道。
王政君却十分不耻的看着这个一向“谦卑恭敬忠君爱国”的侄儿王莽,心里悔恨交加。
“我真是瞎了狗眼了才会错信了你,我对不起先王,更辜负了我儿的嘱托。”
王政君咬牙切齿的看着如今这个已经被权利侵蚀的男人,紧握的拳头不住的颤抖着,但终究她也知道,玉玺只是个形式罢了,如若自己再僵持下去,指不定这个丧心病狂的败类还能做出什么事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3d26bc048099725f48903a51d1533eb.jpg)
“你要是吧,要就给你,都给你,看你能吃得下去!”
伴随着王政君歇斯底里的怒骂,只听“啪”的一声,一颗晶莹剔透的玉玺被狠狠地砸在了大殿之上。
等王莽着急冲上前去捡起来的时候,玉玺的边角已经被砸了一个缺口。
虽然有些气恼,但好在并不影响使用,于是他用衣袖赶紧擦拭一番后,悻悻地说:
“好歹只是摔了缺口,无碍观瞻,无碍观瞻。”
随即将玉玺小心翼翼的递给旁边的侍从对其说道:
“尔等尽快去找最好的工匠用金边将玉玺重新修整镶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05cb185f102425b9b410d6e5d32daa2.jpg)
王政君没好气的白了一眼这个利令智昏的侄儿,竟是悲从中来。
想着自己中年丧夫老年丧子的一个女人,
凭借一己之力将整个母家的地位抬到了有史以来外戚的制高点,也只是想让母族兄弟子侄大权在握永享富贵。
平日里虽然一些叔伯兄弟骄奢淫逸胡作非为,但也只是一些不成器的败家子儿搞点小风小浪,终究是没有对不起先帝和儿子的重托。
而如今,却因为自己妇人之仁,错信了小人,害得江山易主,民怨四起。
自己有何面目再去面见先帝。
公元9年,王莽正式登基,史称新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aef60a27859bac0e30d2c1742e237c8b.jpg)
王莽之所以可以如此顺利兵不血刃的篡位建立新朝,首先不得不提到他的家族。
王莽的祖先,出自舜帝,姓姚或妫,后裔为齐王田建(妫姓田氏)。
最早的记录出自《通志·氏族略》言:“舜因姚地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
意思是舜帝的子孙有的因为生在姚地就姓姚,生在妫地就姓妫。
后来过了很多代后,因种种原因,改为陈氏,再后来改为田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629fadd21045d7474b3ca43367d76ea.jpg)
所以历史上能够追溯到的王莽的先祖,比较著名的是末代齐国君主田建。
田建是齐襄王的儿子,公元前265年即位,在位44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所以田建看着其他国一一被秦国灭亡却没有出手,齐国是最后一个被灭的国家。
后来田建直接投降了,但被秦始皇俘虏后活活饿死在封地。
大儿子田升辱骂秦国被赐死,二儿子田桓在当地忍辱负重,大儿子和二儿子的子孙为了出逃避难不得不改姓王。
三儿子田珍迁到颍川,恢复了祖上的陈姓。
而王莽,就是齐王田建二儿子田桓的后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d2a484886fb30f259964ee7ef15a62a.jpg)
本来吧,一个出逃的王室后裔,大概也是很难有出头之日的,但偏偏,秦国也是个短命国,二世就亡了。
田建的儿子们死后,孙子还是继承了祖辈的遗志,其中有一个叫田安的孙子,就很牛逼。
他眼看秦王朝分崩离析大势已去,于是凭借着自己是王族之后在当地也算是一呼百应。
很快便建立了一只起义军杀出了一番天地。
后他带领手下投奔了当时正如日中天的项羽,因为出身王族战功卓绝,所以他很快被项羽封为济北王。
只是后来内部判乱,被内部叛军田荣所杀。
因为田荣几乎是斩草除根的追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0e730f3a65d0feb1d684b65a57b4713.jpg)
田安被杀后,田安的儿子田义在逃亡过程中一来为了活命,二来为纪念先祖田安得来不易的济北王王位,三来本身也是王族后裔,遂改姓王,叫王义。
后代也称他叫王始(王家第一个祖先的意思)。
当时的政治局面是刘邦打败项羽一统天下。
作为前前朝王室后裔,他们并没有得到刘邦的重用。
相当于从汉朝开始,王家(也可以叫田家)就算彻底归零了。
他们彻底脱离了“王族身份”,毕竟末代皇帝田建已经死了上百年了,又经历了秦,汉两个朝代的更替,王家也算是没落成了一个普通百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7f7908f17bfd392685a414152e3c22b1.jpg)
当然毕竟先祖也是王族,虽然如今的身份是普通百姓了,但血液里自带的王者傲气,以及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文化理念,家族振兴的重任,都让他们哪怕身居微末,依然不忘初衷。
王义因为长年逃亡错过了好的机遇,所以他对儿子王遂可以说是要求十分严格。
一个没落王族,将振兴家族的希望都集中在了下一代身上。
王遂在老爹的教导下,成了很有学问的人,他不光学识渊博,还颇通医理。
于是王遂去了刘邦儿子刘肥那里任医师兼门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ebe6dd74f182fe52129d6693eed21616.jpg)
虽然有点尴尬的是,王遂学华佗以身试药,最后可能医术并没有像医仙华佗那么高明,于是他把自己毒死了。
但从中也不难看出,王遂是一个对理想很执着的年轻人。
王遂的儿子王贺又比父亲离权利更进一步了。
因为王遂本身就是齐王刘肥的门客,所以他死后,儿子王贺直接就被朝廷封了个官职,
当时正值汉武帝攻打匈奴,国内朝局动乱,王贺负责镇压起义军。
官职虽然不高,但好歹又回到了“士族”这个阶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c62d950717d3a7b0f0d6d08debd1708.jpg)
真正到了第四代,王禁这一代,也就是王莽的爷爷,他又比前两代更加一步接近了权利中心,因为他学的是法律,又受着祖辈的荫庇,直接在长安做起了廷尉史。廷尉相当于现在的检察官,这可是一个深得肥缺,是一个离王权很近的官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f13925a81fa168a4a614cd0fc33b5de6.jpg)
而让王家彻底改变命运的,既不是学富五车深谙官场的王家元老们,也不是满腔热血发奋图强的王家n代男丁,而是王禁的二女儿王政君,她十几岁被选入宫做了“家人子”(类似于窦漪房刚入宫的角色)。
当时的皇帝是汉宣帝刘病已,就是那个对自己的平民皇后许平君念念不忘的传奇皇帝。
曾祖是汉武帝刘彻,父亲是戾太子刘据的长子刘进,根红苗正的汉武帝嫡曾孙。
但因为巫蛊之案,流落民间最后又机缘巧合当上皇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d3d65e0e02097b0b69bd2760267ae2c.jpg)
因对已故皇后许平君的“旧剑情深”,所以他非常宠爱皇后留下的嫡子刘奭。
故事也是很戏剧化,也许刘奭也深度遗传了老爹的“用情至深”,以至于太子宫里的司马良娣死后,他就不再近女色。
汉宣帝一来为儿子的感情生活没有着落十分操心,二来江山后继无人肯定是万万不能的。
所以本着广撒网的想法,多多的往痴情儿子后宫送美女。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政君很幸运的成了那个,除了司马良娣以外,第二个被太子刘奭蓦然回首,那人尽在灯火阑珊处的女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dcb3a126753394140219e279cdf77a78.jpg)
于是很快的,王政君不负众望的生下了汉宣帝的长孙刘骜,也就是太子刘奭的长子。
毕竟老皇帝盼了那么多年终于迎来了嫡子的长孙,于是很快,王政君母凭子贵当上了太子正妃。
汉宣帝驾崩后,刘奭称帝,王政君成为了正宫皇后,儿子刘骜成了太子。
也就是这个时候起,王家成了名副其实的“外戚”。
类似于汉武帝时候的卫青霍去病吧。
但不同的是,卫子夫有卫青霍去病,王政君却只有一群从小纸醉金迷贪图享乐的兄弟子侄。
但即便如此,她仍然凭借一己之力,硬是把整个王家变成了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
整个王家,前后封侯的有10人之多,官至大司马(相当于宰相)。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b2ebb12accbf302e2a73857199363b9.jpg)
如果古代有一种人叫“伪君子”,王莽应该算是伪君子里面的顶流。
因为他从出生一直到53岁篡位前,他都是一个“圣人”般的角色。
他从小熟读孔圣之道,严格按照儒家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
可以说是活生生的将自己打造成了“王圣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8caad2d0b271af3c64f7009df21ff87.jpg)
“母亲,这件衣服补一补还能穿。”
7岁的王莽作为一个官宦世家的子孙,和堂哥堂弟们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他总是十分勤俭朴素,每日里做得最多的事情不是像兄弟们一样外出惹事骄奢淫逸,而是在家熟读儒学。
当然,这与王莽父亲和爷爷相继早逝,父亲和姑姑又是同父异母,感情比较寡淡也有一定关系。
所以年幼的王莽其实是个家境清贫的“寒门子弟”。
也许是这段“不堪”的童年往事,让王莽养成了“谨小慎微”“处处迎合”的性格。
他比同龄人更早知道应该如何迎合他人,应该怎样打造自己“完美”的人设。
因为只有这样,在这个权势滔天的家族里,自己这个被人排挤不受重视的晚辈,才会有出头的机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37c57698df7ca1ae0edfb2e607d4aa7.jpg)
“王莽真是个好孩子。”
“隔壁王家的孩子,整天都在屋里读书,哪里像你,一天给我惹是生非。”
这样的议论从小便在邻里间传颂。
王莽,一直都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孝顺长辈,友好邻里,富有爱心,还饱读诗书。
毕竟家族也是权倾朝野的外戚,加上王莽的口碑确实是十分不错,
于是24岁的时候,他就被举荐谋了一个官职。
而做官以后的王莽,却是比之前更加谦逊有礼。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4b36b226fef032a467d8adc083227fd.jpg)
时年大旱,王莽看着因灾情而颗粒无收的乡亲们,竟然难过的落下泪来。
回去以后,他便把自己微薄的薪水和家里的收成一并送去给灾民。
再后来,只要他听说谁家有困难,总是倾尽全力去帮助。
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本来从小就是“三好学生”,长大后更是成了“大善人”,而且做好事不是只做一天一件,而是十年如一日,宽待别人,严于律己。
哪怕日子富足了,他依然保持着简朴度日的习惯。
不多时,王莽的名声就在当地传播开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abafdb668780ab79acede1b5f9087f54.jpg)
加上他为官时期体恤百姓,当时的很多政令都是他出面请求为百姓谋福祉。
因为他的名声很好,所以很多人都愿意倾力支持帮助他,所以办事也是十分顺畅。
然后虽然是外戚,但他对待外人从不狐假虎威,对待自己家里那些当初看不起自己的叔伯兄弟,他既不谄媚迎合,也不随意得罪,对他们总是谦卑有礼,能出力一定鼎力支持。
王家因为本来就是外戚,加上后代们大多都不成器。
一些叔叔伯伯看到王莽如此“懂事”,年纪轻轻还声望极好。
对他们也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又是自家子侄,逐渐的,很多政治力量就逐渐向王莽倾斜。
于是30岁出头的王莽,在姑姑王政君和大伯王凤的支持下,逐渐成为了王家下一代里面的“中心人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828d338a28c910a5e0776e641bfc476.jpg)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公元前8年,时年38的王莽已经做到了大司马这个位置。
当时的皇帝是汉哀帝刘欣,(王政君儿子刘骜死后无子嗣)刘欣上位后,因外戚丁、傅两家上台后,王莽一度被罢官回老家修养。
后来没几年刘欣驾崩,太皇太后王政君重掌大权,复王莽大司马之位。
王莽和王政君共立新君汉平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622e350ea7dd35db7962a2cf123b9c5.jpg)
此时的王莽已经是安汉公了,但他依然出钱献地赈济灾民。
主张增加博士名额,网罗儒生士人。
元始5年,14岁的汉平帝驾崩,王莽和王政君扶持年仅2岁的新君孺子婴登基。
王政君年事已高,王莽几乎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在王政君眼皮子底下悄无声息的就完成了权利更替。
其实外戚弄权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不论是王政君还是文武百官,都是能够接受的。
只要国家治理得好,王莽就成了名垂青史的权臣。
但元始8年,王莽废冒着天下之大不为废掉了年仅5岁的幼帝孺子婴,自己称帝,改国号“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a900e65d3f39f9a6dfb484b7e5d1030.jpg)
而当时,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
一是因为反对王莽的人在他上位后,都不知不觉被他干掉了。
二是因为是王莽在篡位前的口碑非常好,深得百姓和士族儒生的爱戴。
三是因为王莽经历了几代帝王的权利更替,已经将国家最重要职位的人几乎都换成了自己人。况且王家本身就是权倾朝野的外戚,树大根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34100ede218ad78d41502c3b3875bf8.jpg)
但王莽的新朝却只维持了15年就灭亡了,其中很多原因后世认为是他在国家新建尚不稳定之时开展的各项改革:
1.土地国有,均匀分配;
2.废弃奴婢制度;
3.修正官制和地名;
4.政府参与的方案经济和国企专卖;
5.变革货币;
6.政府树立贷款体系;
7.强迫劳动,消灭不劳动者;
8.将一天100刻的古计时法修正为一天120刻的新计时法;
9.将少数民族的封地变为郡县,王降为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9b23268a467b13e3884ed2d65e61ce2.jpg)
以上改革,首先由于新朝初建自身的执行力跟不上等原因,大多数时候朝令夕改。
太多的变动引发了百姓的反感,造成了很多的不便,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进步。
其次他一直致力于照顾“民生”,比如土地国有,废黜奴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贵族官僚阶层的利益,少数民族降王爵等措施也几乎将边疆势力得罪了个遍。
可谓王莽一上台,八方都不受益。
而当时的寒门士族,小老百姓却远没有控制一个国家兴衰的能力。
金钱和权利总是掌握在20%的人手里,所以这些有钱有势有兵的人不断起义反抗王莽,最后王莽政权垮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7098079d13af837e3ca92b94758be24.jpg)
看了王莽的篡位史,至少有一点是很让人佩服的,就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装”。
人说做一件好事容易,当一天好人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当一辈子好人。
一个装了50年的人,一朝得势,一时得意也在所难免。
其次王莽的族人也是经历了6代人的辛苦打拼,才最终成就了王莽。
所以纵观历史,不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一些特别伟大的人的功绩,多半不是一代人的努力就能达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97a8c67383a3e5416bab0acc011c665.jpg)
王莽后来的结局其实是很悲催的,新朝只维持了15年就被义军推翻。
王莽更是被人杀掉后头颅悬挂于城门外,后他的头颅先后被5代帝王收藏。
但王莽其实也算是一个比较有情怀,想做一些事情的人。
从他超前的改革理念来看,他的很多改革就不是那个朝代的人能够去思考的问题。
所以他被称为“穿越者”。
虽然他的人品确实有欠考究,但说实话,他本人的思维却是十分超前的。
参考文献:《通志·氏族略》
《王莽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