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栾新秋)
2025年城南的春来得早。柳条抽了新芽,怯生生地探向水面,又倏地缩回,像是怕惊动了什么。3月里残疾人之家的李娟主任领着孩子们去大自然领略春日暖阳。出门时,阳光正好斜斜地穿过云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这些孩子走路的姿态各异。有的蹒跚,有的需要搀扶......他们排成一列不规则的队伍,像一串断断续续的音符,正要谱写一首春日的歌谣。
"看,那是蒲公英。"李娟蹲下身,指着一簇黄色的小花。一个孩子歪着头,忽然伸手去摸,动作迟缓却坚定。花瓣在他指尖颤动,竟没有掉落。李娟笑了,眼角挤出细纹。她教孩子们吹蒲公英的绒毛,有个孩子总学不会噘嘴,她便用手轻轻帮他把嘴唇拢成圆形。绒毛四散时,那孩子眼睛亮了起来,发出含糊不清的欢呼。
草地上铺了垫子。李娟带着孩子们做简单的动作,说是与春风共舞。其实不过是举手、转圈这般寻常事,可对这些孩子而言,每个动作都需要反复练习。有个女孩总转不好圈,转到一半就失去平衡,李娟便站在她身后,双手虚扶着,既不出手相助,也不离得太远,像一道无声的屏障。第三次尝试时,女孩终于完成了整个旋转,虽然踉跄,却确实站稳了。李娟的掌声惊起了树上的麻雀。
午饭是在户外吃的。李娟给每个孩子分发食物,记得谁不爱吃胡萝卜,谁需要把面包撕成小块。有个男孩把果汁打翻了,惶恐地看向她。她只是摆摆手,从包里掏出纸巾,擦干净后,又把自己的那盒果汁给了他。
回程时,太阳已经西斜。一个孩子忽然挣脱搀扶,向前跑去,虽然姿势怪异,却实实在在是在奔跑。李娟没有立即追上去,而是站在原地看他。那孩子在远处停下,回头望来,脸上带着前所未有的神情——像是发现了某种可能,某种连他自己都未曾料到的可能。
春风依旧吹着,不疾不徐。它拂过每个人的脸庞,不问健康与否,不论聪慧或迟钝。在这平等的抚触中,李娟和她的孩子们慢慢走回那栋不起眼的小楼。楼前的迎春花开了,黄灿灿的,像是特意为他们点亮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