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八月,刘备集团处处开花的黄金形势下,荆州守城大将关羽未经请示突然发动北伐,使得整个局面突变,对于曹操和孙权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考验,虽说是北伐攻曹,后面又有盟友东吴,但是却从侧面延缓了刘备前进的步伐。为了清楚曹操在荆州北边的实力,关羽的出击势头也是相当的猛烈,如果曹操在荆州的势力被关羽连根拔起,就很大的可能在回过头来对付东吴,因为当年关羽在湘水界吃过东吴的的亏,自己人都傲慢的不行,在外处吃的亏更要找机会报仇!关羽的出击声势浩大,冠以猛将的他也胜了几场,但终究是拉胯拉的太大,战线拉的太长,基础更是不牢靠,如此大的破绽,曹操和孙权岂能放过?后方只要有点风吹草动的,关羽就首尾难顾了.
东吴这边也是权衡再三,孙权决定放手一搏,一战拿下荆州。孙权也是思量再三,摆在眼前的机会不想就这么放走,孙权有种被逼着去做这件事的感觉,孙权坐山观虎斗,最后会有很大的损失,如果直接出兵,拿下荆州的成功率又非常大。关羽跟曹操在干仗,为什么说吴国会有损失呢?关于这个原因,孙权也是分析得很透彻:如果关羽打败曹操,那关羽在荆州的势力将进一步扩大,回过头来也许就会对东吴开战!反过来说,孙权在想拿荆州就难上加难。如果曹操得胜,更不是曹操愿意看到的结果,曹操如果彻底占领荆州,那对于孤单形影的东吴来讲更糟糕!好歹孙刘还是联盟,而曹操早就对江东虎视眈眈了。
经过合肥之战后孙权竭力地调整东吴与曹操的关系,孙权虽然是汉室王朝所封的讨虏将军,后来自称车骑将军,也就是个名!但是曹操几次正面对决之后,孙权发现,曹操的确势大,不是一个东吴能正面硬碰的!所以虽然贵为东吴霸主,但还是一直以极低的姿态与曹操修复这关系。孙权也是对战场分析得比较明了,既要在这场战事中把握主动,又要迅速地拿下荆州。从战场上看,孙权也是清楚地看到,关羽的势头很盛,但是整体势力又比不上曹魏,而关羽又是占尽了天时地利,等魏军稳定下来并过了汉水流域的汛期,肯定会被魏军反制,经过反复推敲,曹魏得胜是早晚的事,孙权觉得这次是一个拿下荆州绝佳的机会,接下来,孙权让陆逊在前台,吕蒙在后台,二人联合指挥,先麻痹关羽,让关羽不再担心后方的安全,把后方的部队全部抽调到前线去,神不知,鬼不觉,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吕蒙把吴军的大队人马放在了关羽的后方,守在后方的主要将领不战而降,也是让关羽猝不及防!
从以下几个因素看,刘备留关羽守荆州其实并不是一个最合适的人选。关羽的性格较为刚烈,不擅长处理敏感和复杂的事务。关羽既缺乏政治眼光,也没有政治手腕,他镇守荆州期间,跟孙权的关系就处理得很不好,孙权跟关羽要心眼、正是利用了关羽性格上的缺陷。《三国志》记载:“先是,权遗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发生此事的具体年限不详,但从关羽“骂辱”“大怒”这种举止看,这件事大概发生在“单刀会”后,孙权一再催要荆州,关羽已经很不爽了,益阳城外“单刀会”虽以和平方式解决,但是刘备集团的代价损失了三个郡,关羽是荆州的主事,如此好面子的人,哪能吃这种亏?所以看到孙权的使者才会气不打一处来。关羽的这种性格,放在一般老百姓身上并没有问题,敢爱敢恨,有血性,有个性,但放在政治家的身上就是大忌。
孙权刘备曹操三家关系是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