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六十七岁的刘表因病卧床不起。刘表曾是何进下面的一个文官,也有着不小的名气,但是却没有一点文官的样子,凭借自身的谋略和胆识,借着荆州这一富庶之地,成为了群雄割据的一方霸主。刘表有着独特的治理方法,更是一个敢打敢拼的主,在那个战乱频起的年代,硬生生地把荆州打造成了天下人躲避战乱的最佳之地,人才的不断,政治经济更是不落后,在刘表的管理下,荆州各个产业都在蓬勃发展。
从另一个方面说,刘表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战例,这点与曹操比相差甚远,在荆州的几十年岁月中,刘表几乎是过着清平盛世享福的日子。这对于别人来说,是个绝对的幸福,但是对于刘表本身说又是一个弊端。曹操趁着统一北方的余威,势要拿下荆州,率着大军人马杀向刘表而来。
刘表也坦然,舒服的日子过多了,都不知道该怎么打仗了,士兵们的斗志从何而来?荆州的军队应该也有数十万之多,所具有的优势也仅仅是水军,但刘表心里也跟明镜似的,这是一支久疏战阵的军队,如何是曹操的对手?刘表越想心里越堵,后来直接病死了,所以有人说他是被曹操吓死的。刘表死于一种叫背疽的病,心情不好、压力大的确是这种病的主要诱因。
刘表死时,长子刘琦不在跟前,他在夏口,刘表妻子蔡氏以及荆州主要将领蔡瑁、张允等人共同扶持刘表的次子刘琮继位。史书上记载的另一种说法是,刘表在死前立好了遗嘱,直接指定刘备为荆州的接班人。据说,刘表曾向汉献帝奏请,让刘备接替自己做荆州之主。刘表把刘备叫到病床前,对他说:“我的儿子们都不是大才、而手下将领们也没有特别突出的,我死之后,你来统领荆州。”对刘备来说,这已经是第二次有人“以国相托”了,上一次是徐州的陶谦,这一次是荆州的刘表,看来刘备不仅很有个人魅力,就连一向孤傲的陶谦和叱咤风云的刘表都十分认可他。不过,跟初听到陶谦让徐州时一样,刘备也是拒绝的。他对刘表说:“将军您的儿子们都很贤能,您不必为此烦心。”刘表大概让刘备不要急于表态,而是回去想一想再回话。有人建议备接受,而刘备却说:“刘表待我不薄,如果趁此机会接替此位置,薄情寡义的事我不忍心这样做呀!”
上面这件事至少有两部史书同时有记载,分别是《汉末英雄记》和《魏书》,这个记载看起来有些突兀,所以遭到后世很多史学家的否定。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刘表当时的处境和心理,如果他在病重期间真的见到过刘备,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不仅因为刘表和刘备都姓刘,而且因为刘表心中的苦衷除了刘备恐怕已无人能理解。刘表知道荆州的覆亡难以避免,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是死后刘琦和刘琮兄弟相争,袁绍死后儿子们斗得你死我活,刘表都看在眼里,还写长信给他们进行调解,这是刘表所忧虑的。思来想去,刘表觉得只有把荆州托付给外人,才能避免儿子相争情况的出现,和陶谦临终前的想法一样,刘表心中最合适的“外人”非刘备莫属。
但是,面对如此诱惑刘备也只能拒绝,不是他清高,更不是刘备有多讲义气,而是他对荆州的政治时局以及战况局势了解得相当透彻,作为当初还在四处瓢泼的刘备,荆州他做梦都想要得到,但是荆州绝对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虽然刘表的话发自肺腑的真切,在刘备看来却只能是表面文章,因为刘表虽是荆州之主,但荆州的实权此时已经不在刘备的控制范围之内了,刘表平时就对蔡瑁、张允等相当信任,现在刘表病重,大权更是被那些人掌握,病床上的刘表其实已徒有虚名。当初陶谦让徐州,刘备最后敢接,是因为经过一番推让后,刘备确认徐州的地方实力派们大多拥护他,现在他不敢接荆州,理由刚好相反。如果刘备言听计从地接了刘表的位置,那荆州之内的派系斗争将不是刘备能控制的,以刘备目前有限的实力,是无法收拾这种局面的,反而会陷自己于更大的风险中,没有一点儿把握的事刘备不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