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2月19日报道,美俄在沙特达成四点和平共识后48小时,法国总统马克龙紧急召集欧盟及北约领导人商讨对策,欧洲多国公开质疑华盛顿的"越顶外交"损害盟友利益。
利雅得谈判桌上飘出的文件墨迹未干,大西洋两岸的裂痕已清晰可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沙特持续4个半小时的闭门会谈,敲定了重启外交关系、组建谈判团队、铺垫战后合作三大路线图。看似程式化的外交辞令背后,美国企业撤离俄罗斯市场导致数千亿资本蒸发的数据,让这场对话蒙上现实利益交换的阴影。
欧洲议会大厦的穹顶下,17国领导人正经历着集体焦虑。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传出的消息显示,超过半数与会国反对现阶段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但同意将2024年对乌军援预算提升至创纪录的780亿欧元。这种矛盾态度恰似欧盟当前处境——既担忧美国抽身导致防务真空,又无力独自承担战争成本。
法国总统马克龙(资料图)
布鲁塞尔智库"欧洲之窗"披露,北约东翼成员国已秘密启动"自主防卫计划",波兰率先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4.2%,创下冷战结束以来新高。德国联邦议院勉强通过的价值170亿欧元的对乌援助法案,在巴伐利亚和萨克森州遭遇强烈抵制,暴露出欧盟内部难以弥合的分歧。
巴黎紧急峰会的长桌上,冯德莱恩反复强调的"乌克兰主权完整"原则,与马克龙提出的"现实安全框架"形成微妙张力。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直言不讳:"当华盛顿的谈判代表在沙特喝着阿拉伯咖啡时,欧洲的将军们正在基辅郊外清点弹药库存。"这种情绪蔓延在欧盟决策层,促使其重新审视持续两年的"政治正确"——对俄强硬政策已导致欧盟能源支出暴涨320%,工业竞争力下滑至二十年来最低点。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资料图)
柏林自由大学的地缘政治专家发现,欧盟内部关于战略自主的讨论出现戏剧性转折。过去三年累计投入的2400亿欧元能源转型资金,如今有15%被转用于军工复合体升级。法国达索公司获得价值80亿欧元的第六代战机订单,德国莱茵金属新建的炮弹生产线预计将使产能提升400%。这些数字背后,是欧洲试图摆脱安全依赖的艰难尝试。
美俄谈判桌上飘出的橄榄枝,正在大西洋两岸掀起惊涛骇浪。当华盛顿的谈判代表在利雅得讨论战后投资机会时,伦敦唐宁街10号传出的消息显示,英国正考虑向黑海派遣第二个航母战斗群。这种军事部署与外交谈判并行的奇特景象,暴露出西方阵营难以协调的战略错位。
华沙安全研究所的最新报告指出,北约东翼国家秘密储备的苏制武器库存已消耗83%,而美国军火商的交货周期从6个月延长至18个月。这种供需失衡迫使立陶宛与韩国军工企业签订价值12亿美元的紧急采购合同,开创了北约成员国向亚洲寻求军备的先例。
欧盟(资料图)
布鲁塞尔的外交官们私下承认,欧盟当前最紧迫的挑战不是战场局势,而是价值体系的崩塌。当美国提出用乌克兰稀土资源抵扣军援债务时,德国经济部测算显示该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面临35%的原材料缺口。这种赤裸裸的利益计算,彻底击碎了欧洲坚持的"价值观同盟"幻象。
巴黎峰会落幕时,马克龙宣布成立"欧洲防务协调委员会"的决定获得通过,但关于具体预算分配的争论持续到凌晨。这种既要强化自主防务又不愿增加开支的矛盾,恰似欧洲在安全困局中的真实写照。当大西洋彼岸传来美俄即将启动第二轮谈判的消息时,欧盟决策者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现实:留给欧洲的战略调整窗口期,可能比预期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