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腹地遭袭,特朗普公开谴责!普京发声,乌克兰闯下大祸

万象洞察 2025-02-22 11:06:22

据环球时报2月19日消息,俄罗斯南部里海能源枢纽遭大规模无人机突袭,输油量骤降七成。美国总统特朗普当日公开谴责乌克兰,称其行为"越过红线",而俄罗斯政府紧急呼吁国际社会阻止事态恶化。这场袭击不仅冲击全球能源市场,更暴露出俄乌冲突背后盘根错节的大国博弈。

能源动脉遭精准打击引发连锁反应

当地时间2月18日凌晨,里海管道集团克鲁泡特金泵站遭到7架无人机连续袭击。该设施承担着哈萨克斯坦至俄罗斯新罗西斯克港的原油运输重任,每日输送量达120万桶,占全球能源日需求量的1%。袭击导致输油量暴跌至正常水平的三成,现场监控画面显示三台西方制造的离心泵严重损毁。

"这是自俄乌冲突以来对俄关键基础设施最直接的打击,"国际能源署高级官员表示。卫星图像分析显示,无人机采用了"多波次饱和攻击"战术,针对泵站电力系统和核心机组实施精确打击。值得注意的是,该管道股权结构中美国能源巨头雪佛龙和埃克森美孚各持有20%股份,此次袭击直接导致两家企业的设备维修费用预估超过30亿美元。

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资料图)

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透露,受损设备需要更换核心部件,维修周期可能长达六个月以上。这番表态引发市场对欧洲能源供应的担忧,布伦特原油价格应声突破每桶90美元关口,创下去年11月以来的最高纪录。交易商警告称,若管道长期停摆,欧洲将被迫启用绕行好望角的替代航线,每桶原油运输成本将增加至少15美元。

乌军行动暗藏多重战略考量

乌克兰总参谋部17日晚承认发动袭击,但其发言人强调"保留使用一切手段保卫国家主权"的权利。选择在美俄沙特谈判前夕采取行动,被外界视为对西方施压的强硬回应。数据显示,泽连斯基政府的民调支持率已跌至4%,特朗普在最新演讲中公开质疑其"继续战争的正当性",并暗示需要通过大选重新授权。

分析人士指出,基辅此次行动包含三重意图:其一,通过打击西方资本参与的项目,警告美国不要在谈判中过度妥协;其二,展示乌克兰仍具备远程打击俄战略目标的能力,维持西方对其军事援助的信心;其三,在美俄即将达成停火协议前,抢占战略主动权。值得注意的是,乌军此次使用的无人机型号与今年1月袭击俄黑海舰队的装备存在技术关联。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资料图)

沙特会谈成各方角力新战场

美俄代表团在利雅得的闭门会谈持续四小时,创下两国高层对话时长新高。美方首次提出包含"分阶段停火"的具体方案,但未透露关键条款。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明确警告,若乌继续攻击俄能源设施,莫斯科将采取"非对称反击措施"。与此同时,白宫宣布追加1亿美元对乌军援,其中包括可打击俄纵深目标的"弹簧刀"自杀式无人机。

普京在政府会议上抛出意外提议:"设备维修可通过股东协商进行,俄方愿提供必要物流支持。"这一表态被解读为突破西方制裁的尝试——即便美国企业受出口管制限制,也可通过俄本土渠道获取零部件。梅德韦杰夫则尖锐批评乌方行为将引发"三重打击":全球能源市场动荡、美国企业蒙受实际损失、特朗普政治议程受阻。

北约内部分歧加剧亚洲国家警觉

德国政府发言人19日明确表态"无法接受乌攻击盟友资产",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公开支持"乌克兰用武力保卫领土完整"。这种分歧暴露出北约内部在援乌问题上的立场裂痕。数据显示,匈牙利对俄能源依赖度高达65%,而德国30%的天然气进口来自俄罗斯管道。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资料图)

亚洲国家反应迅速:日本宣布在驻日美军基地部署额外100套反无人机系统,韩国加快采购"弹簧刀"无人机的进程。印尼能源部长警告称,若里海管道长期中断,东南亚地区将面临"严重能源危机"。与此同时,阿联酋宣布向乌克兰提供5亿美元人道主义援助,试图在美俄之间保持平衡。

全球能源版图面临重构风险

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预测,若冲突升级导致里海管道停摆,欧洲今夏汽油价格可能突破每升1.5欧元。交易商数据显示,欧洲炼油厂已开始抢购北海原油,鹿特丹港的原油库存较上周增加12%。更严峻的是,里海管道停运将加速全球能源供应链重组,中东产油国正加紧布局替代运输路线。

英国智库"全球能源监测"指出,此次袭击暴露出欧洲能源基础设施的脆弱性。欧盟委员会紧急启动"能源安全审查",计划耗资500亿欧元建设战略储备设施。与此同时,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输气量已提升至每日1.5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这场始于无人机突袭的危机,正在演变为重塑国际秩序的转折点。从黑海到里海,从北约内部到亚太地区,大国博弈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角落。当特朗普怒斥泽连斯基的声音与普京的警告同时在世界政坛回荡,人们不得不思考:这场持续两年的冲突,究竟会把人类带向和平曙光,还是更深的地缘裂痕?

1 阅读: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