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7年,朱祁钰唯一的儿子不幸夭折,朱祁钰悲痛之际,忽然得知朝臣们议论他:“不尊天命非要改立自己儿子当太子,所以才把儿子的命给弄没了。”朱祁钰怒火冲天,这些臣子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吗?明朝的皇帝里,朱祁钰的皇位来得最为突然。当时,朱祁钰只是一个富贵王爷,他的哥哥朱祁镇年富力强,也育有皇子,不管怎么样来看,皇位都跟朱祁钰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扑朔迷离。1449年,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因为不懂军事不懂指挥,50万大军折损于土木堡之变中,朱祁镇本人也不幸被瓦剌军俘虏。国不可一日无君,按常规制度,朱祁镇的皇位应该由皇太子朱见深继承。但此时的朱见深才2岁,以当时形势的混乱程度来看,一个2岁的新皇上,显然镇不住局面。只有成年的君主,方有可能力挽狂澜。朱祁镇唯一的弟弟朱祁钰,就这样被推到了台前。朱祁钰当然不想趟这趟浑水。虽然当皇帝是好事,但现在是什么局面啊?万一靖康之耻重现,那自己不就成为亡 国之君了吗?但冷静下来后,朱祁钰也知道自己没有退路,身为明朝皇室的代表,装怂可保不了一世平安。而且此时的明朝还有一众能干的大臣,努力拼一下,也不一定拼不赢。朱祁钰坐上皇位后,的确有两把刷子。他重用了天才指挥官于谦,在极其艰难的形势下,顶住了压力,击败了瓦剌,保住了北京城,护住了大明基业,并遥尊被俘虏的哥哥为太上皇。可眼看着皇位要坐稳,代理皇帝也要转正了,瓦剌却把朱祁镇给送回来了。朱祁钰这个尴尬啊,辛辛苦苦熬了一锅粥,难道就这么便宜了别人?当然不可能!即便这个人是自己的哥哥。不过,朱祁钰还算厚道,他没有杀掉朱祁镇,仍然给他太上皇的待遇。在位七年间,朱祁钰稳固了边防,组织了军屯复垦,对受灾的地区及时赈济救助,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唯一让朱祁钰心里不舒服的,是他退位之后,皇位要传给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凭什么朱祁镇就可以坐享其成?我都已经是皇帝了,为什么不能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朱祁钰开始频频和朝臣们商议更换太子的事情,但没有一个人同意。无奈之下,朱祁钰干脆直接出手,废掉了侄儿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本来事情已经顺利地按照朱祁钰的想法在发展了,没想到改立太子的第二年,5岁的朱见济竟然夭折了。大臣们对此幸灾乐祸,议论纷纷,贵州道监察御史钟同直接上奏说:“太子薨逝,足以证明天命有在。”意思是说,谁让皇帝你不听劝,非要立自己的儿子当太子,现在好了吧,儿子夭折,这就是天命啊!沉浸在悲痛中的朱祁钰看到奏折后气得差点吐血,大怒之下,朱祁钰直接下令:“把钟同抓起来,廷杖伺候!”最终,钟同被杖责至死。虽然用暴 力堵住了悠悠众口,但朱祁钰内心的愤懑并没有减弱。之后,朱祁钰一心想要再生一个儿子来继位。只是很可惜,三年多的时间里,朱祁钰始终没有新的皇子诞生。一直到1457年,朱祁钰突然病重不起。而朱祁镇在石亨、曹吉祥等人的帮助下,趁机复位,皇位又到了朱祁镇这一脉上。躺在病床上的朱祁钰听到新皇继位的钟声,迷迷糊糊地问周围的人:“这是于谦吗?”侍者回答说:“不是,是太上皇。”朱祁钰知道大势已去,喃喃地感慨道:“哥哥到底是要回皇位了,好,真好。”@晴朗文史阁土木堡之变,明朝能够转危为安,于谦当然是第一大功臣。可是这光环的一半,应该属于朱祁钰。不迁 都,不逃跑,不和谈,不认怂…如果没有临时皇帝朱祁钰的坚定支持,那谁也保不了大明吧?可创下如此功绩的朱祁钰,到头来不仅皇位和子嗣都没有留下来,连自己多年来艰苦奋斗攒下的声名,也随着哥哥的夺位成功,被一并抹煞。朱祁钰这一生,实在是不甘心哪!比朱祁钰更冤的是于谦。朱祁镇上台后,杀掉了对明朝有再造之功的的于谦,只为了让夺门之变“说得通”。坚持正道的人被无耻清算,刻薄寡恩的人坐享其成。这样的皇室,值得正义之士与之共存亡吗?明朝灭亡,朱祁镇起码要负一大半的责任。你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