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东西长约70千米,南北宽约30千米,总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最深处达33米以上,是我国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错,在藏语中,即“湖”的意思。纳木错,藏语为“天湖”之意,蒙古语称“腾格里海”。

纳木错位于藏北高原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北麓。纳木错是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由于喜马拉雅山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大湖泊,后因西藏高原气候逐渐干燥,面积大为缩减,现存的古湖岩线有三道,最高的一道距现在的湖面约80余米。纳木错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后补给,沿湖有不少大小溪流注入,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蓝色,水天相融,浑然一体。据《错之解说》中记载,纳木错的全名是“纳木错秋莫·多吉贡扎玛”。
雪域圣湖

雪域高原是一个充满神山圣湖的世界。笃信宗教的藏民族认为山山有神、湖湖有龙,这便给高原大地上的每座山、每个湖甚至一座小小的山包或池塘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藏北牧人《赞山言》中说道:“北有神山四十座,南有神山四十座,是南北各部的保护神。东方的玛加崩热山,西方的岗嘎德斯山,南部的卡瓦嘎布山,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这四山系全藏的主护神。并有三个外溢似的湖:上方的玛邦玉木错湖像金灯的酥油向外溢;中部的纳木错秋莫湖像银杯的静水往外溢;下方的赤雄加姆湖像螺盆的牛奶朝外溢。这外溢似的三个湖也是全藏的守护神。”可见美丽的纳木错是高原上的人们共同崇拜的圣湖之一。
传说纳木错是绵羊的主护神,所以每逢藏历的羊年,纳木错将要敞开圣门迎接众神前来汇集。据传,天下众神按照不同的年份进行轮流汇集,藏历马年汇集到岗嘎德斯(岗仁布庆),羊年汇集在纳木错,猴年汇集到南方的杂日山。“转湖”期间,信徒们不辞辛苦,长途跋涉,日夜兼行,即便是走不动路的老者或残者也乘马前往。而那些不能亲往朝拜的人们,只有求去过的人带点圣水圣土分给他们,然后如获至宝地保存起来或者是用一小块布包好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
纳木错岛与鹰巢

藏北牧人自豪地说:“纳木错秋莫美如画,阴有壹拾捌大梁,最著名的山梁在阳面;阳有壹拾捌大岛,最著名的一岛在阴面。”也就是说,在纳木错周围18道山梁中,除多加山梁在阳面外,其余都在湖的阴面即南边;同时纳木错共有18个岛,除扎西岛在阴面外,其余诸岛均在阳面即纳木错的北边。在纳木错阳面(北面)的大岛中绝大部分是半岛,而这些半岛的自然景色要数骏马岛第一。这座美丽的半岛犹如一匹正在下湖饮水的骏马,长长的巨嘴伸进水中,两只既高又直、十分对称的耳朵竖向蓝天。此岛就因那对酷似马耳的岩峰而得名骏马岛。整个岛屿由于茂密的柏树衬托,更加像一匹美丽的青马。岛上的树有些高达七八米,树身直径约30厘米。在海拔近5000米的高寒地带竟能生长出如此高大的树木,真是令人惊叹。
高原上的鹰虽然多,但通常不太容易找到鹰巢。藏北草原的牧人中有一种传奇的说法:“一白(指鹰)万寿”,意即老鹰的寿命长达1万年。据说鹰除非意外死亡,否则不到老死是不会患上任何疾病的。按说鹰这类猛禽主要靠啄食各种动物包括人的尸体生存,所以各种传染病毒都可能染上,导致疾病。但事实并非如此。对此,藏族老人和藏医们的解释是:“在雪域高原的岩峰上有一种经千万年冰冻及日晒形成的能防治癌症等所有疾病的石头,这种石头只有老鹰才认得。
因此,它们把巢筑在有那种万能药石的岩山上,在万能药石的帮助下使得自己延年益寿而不染上任何疾病。”在纳木错北岸有一个高高的石柱崖,其顶上就筑有鹰巢。但岩崖高耸,人类很难到达直立的岩柱顶端。在纳木错湖畔还有许多鹰巢,它们同样建在险要的岩山顶上。也许美丽的圣湖——纳木错正是那种万能药石的所在地吧。
喜欢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了解更多地理文化领域的知识。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在留言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