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语中,“贡”是冰雪的意思,“嘎”意为白色。贡嘎山为川西大雪山主峰,峰顶有约70平方米的平台,常年为冰雪覆盖,海拔4600米以下才有草地和灌木林。贡嘎山是四川省的第一高峰,被称作“蜀山之王”。而位于雪峰脚下的海螺沟,则以低海拔的现代冰川著称于世。


贡嘎山,一座海拔7556米的极高山,是四川境内的最高峰,也是整个横断山区的最高峰。然而贡嘎山的特色并不在于它罕见的海拔高度,而在于它的相对高度令珠穆朗玛峰也相形见绌。从贡嘎山脚下的磨西镇到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顶,相对高度竟达6456米,这种高度变化之巨,实为中国之冠。
磨西台地


磨西镇是坐落在磨西河边一个台地上的小镇,这里是从东坡攀登贡嘎山顶峰的必经之地。磨西小镇所在的台地,其身世是一个未解之谜。这块台地在河谷中陡然矗立,状若一个巨大的鳄鱼,蜿蜒达8000米,平均高度130米,总面积大约为11平方千米。科学家们关于磨西台地的来历,意见不一。有的认为是冰川的终碛和冰水沉积而成,因为在磨西镇能见到几十立方米的冰川漂砾。有的则认为台地是泥石流一次或几次暴发所堆积而成的。
走在磨西镇的街上,想象若干年前,泥石流或冰川突然奔腾而下,到磨西谷地时,戛然而止,所携的飞石泥沙就地堆积,当时一定是昏天黑地,一派世界末日的景象。这一切过去后,河谷里多了一块平整的台地,于是人们纷纷来此开荒种地,很快就成了一个繁荣的街市。谁也不会去想,现在磨西镇的美好景象很可能是建立在下一次冰川和泥石流到来前的间歇期上。尽管这个间歇期可能非常长。
热岛效应贡嘎山的独特之处是它的植物、气候、土壤、动物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最丰富。垂直地带性分布是地理学的经典理论,指的是在地球表面诸如山体等上面随着垂直高度的增加,气候、植被、动物、土壤等景观呈横向的带状分布。尽管很早就有关于这一自然规律的零星发现和记载,但真正把它上升到科学规律的高度总结并揭示出来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洪堡。垂直地带性分布理论的提出,与气压测高计和温度计的发明有关。气压测高计的发明使山的高度再也不是一个模糊的感觉,而是一个精确的数字。洪堡用气压测高计测定高度,用温度计记录气温,测定了温度沿着山坡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速度,详细观察和研究了气温、海拔和植物带分布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得到了关于山区高度、温度、植被呈垂直分布的首创性科学论述。
科学家们曾经把贡嘎山的垂直自然带与同其纬度相差无几的峨眉山的垂直自然带做过比较,发现贡嘎山的东坡、南坡从山脚到山顶约有7个自然带,而峨眉山的自然带只有3个。通过比较,科学家还发现一个现象:尽管峨眉山比贡嘎山纬度更低,但许多亚热带的长绿阔叶树木在贡嘎山东坡生长的上限却大大提高了。比如在峨眉山海拔2000米以上就见不到常绿的樟树、山毛榉了,但在贡嘎山即使到了海拔2400米的地方还可以见到。这是为什么呢?
要解释这一现象,又要提到前文所说的洪堡先生,是他发现了我国青藏高原的“热岛效应”。洪堡在南美安第斯山脉考察时,发现地处赤道的高山雪线(此线以上为终年积雪地区)竟比青藏高原上许多高山的雪线低200多米。譬如贡嘎山的西坡雪线在海拔5100米左右,而在赤道地区厄瓜多尔的基多附近的高山上,雪线在海拔4800米左右,在这之上才是冰雪的世界。这似乎不合情理,因为高山雪线应从赤道向北逐步降低,到北极降至海平面,所以赤道地区的高山雪线位置应比贡嘎山高才对。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为什么呢?洪堡的青藏高原“热岛效应”的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现象。他认为在地球上大块凸起的青藏高原,额外吸收了大量的太阳辐射,已经成了一个“热岛”。正是由于这种“热岛效应”,位处青藏高原的贡嘎山才会有如此丰富的自然带。
从磨西镇向贡嘎山山顶进发时,首先看到的是路边长着硕大绿叶的芭蕉树和掩蔽农家房舍的千万竿翠竹,这是典型的亚热带的景象。随着高度的上升,芭蕉、翠竹、棕榈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山坡上布满常绿阔叶林的河谷。人们仿佛又进入了热带雨林,地上是湿湿的暗绿色的苔藓,树上缠绕着千年的老藤,头顶的树枝上飘荡着淡绿色的松蔓……从磨西镇徒步到贡嘎山冰雪线上的索道站,沿途所看到的景观,相当于从广州出发一直走到北极所看到的。
海螺沟冰川

许多人印象中的冰川是洁白、晶莹的,而贡嘎山海螺沟的冰川呈现在人们眼前的这部分却是灰色的,或是堆满了巨大的石块。由于海螺沟的冰川有5000米长的冰体进入原始森林中,末端下伸到了海拔2850米的位置,冰川在流动过程中切割山谷两边的山体,携带了许多巨石、石块、沙砾、泥土一起前进,所以其表面看上去是或浓或淡的灰色。海螺沟冰川恢宏、壮观,极为著名的有1080米高、2000米宽的大冰瀑。大冰瀑以上到主峰则是一个直径长达5500多米的巨大粒雪盆,冰川就是在这个巨大的粒雪盆中制造出来的。
冰川流动时不仅输送巨石、泥沙,有时也会将登山失事者的遗骸从顶峰地区运送下来。当然,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流动速度较快的海洋性冰川上。海螺沟的冰川也是一条海洋性的冰川,它流动的速度各处的情况不一样。在冰川的末端年平均运动速度大约3~8米,而上端的运动速度可达年平均165米。
登贡嘎比登珠峰难

四川西部可供攀登的山太多了,仅贡嘎山主峰周围就25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四姑娘山、亚丁三神山周围也有许多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这些山大部分都是处女峰,没人登过,其原因是这些山极难攀登。
贡嘎山就是一个登山难度极大的雪山,在为数不多的几次登山行动里,大约有几十名遇难者长眠于冰雪之中。有人甚至认为登贡嘎比登珠峰更难。因为从前进营地到突击顶的相对高度,贡嘎山比珠峰更高。例如,在珠峰队员可以从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出发,山顶是8848米,相差2348米。而在贡嘎山,前进营地只能建在海拔4400米处,山顶7556米,相差3156米,比珠峰要多808米。而且贡嘎山山顶的气候比珠峰更复杂多变。
川西群山的登山探险是一个等待挖掘的宝藏,这里一座座洁白如玉的处女峰将会迎来登山的黄金时代。
喜欢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了解更多地理文化领域的知识。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在留言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