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7年9月5日,刚刚上任两广总督不久的张人骏突然接到了一份来自清朝政府外务部的机密电文,他打开这份机密电文一看,面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那么,这份机密电文上面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
近代著名学者陈天锡在1928年撰写的《西沙岛东沙岛成案汇编》一书当中,详细记述了那份机密电文的内容:
“午访闻港澳附近与美属小吕宋群岛连界之间,有中国管辖之荒岛一区,近被台湾基隆日本商人西泽吉次纠合百二十人,于六月三十日午后乘“四国丸”轮船驶向该岛,建筑密舍,竖立七十尺长竿,高悬日旗,并坚五尺响标,名为西泽岛,暗礁为西泽礁,西泽遂据为己有。”
也就是说,这座由中国管辖的“荒岛”,已经被一位从台湾基隆来的日本商人西泽吉次占为己有,并命名为“西泽岛”。

当时的清朝政府正在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和外患,国内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虽已平定,但与西方列强签订的《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夏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赔款还在继续。
面对这些内忧和外患,无疑加剧了清朝政府崩塌的速度。
但是,领土主权问题却是不容怠慢,收到这份机密电文之后,张人骏马上开始查阅相关资料,并且亲自走访当地的渔民进行询问。
经过一番调查,张人骏得知,被日本商人占领并且命名的“西泽岛”,其实并不是一座荒岛,它的名字叫作东沙岛。

时任两广总督张人骏
为了磷矿资源,日商强行占领东沙岛东沙岛是南海群岛当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它的正北方距离汕头约140海里,东北方距离高雄约240海里,西北方距离香港约170海里,西南方距离榆林港约360海里。
东沙岛在各个朝代的叫法各不相同,晋代文学家裴渊在《广州记》一书当中记载:“珊瑚洲在东莞县南五百里昔人于海中捕鱼,得珊瑚”,因此古时称为“珊瑚洲”。
清代文学家陈伦炯在《海国闻见录》一书当中称东沙岛为“南澳气”,而在西方国家的海图当中,称东沙岛为“蒲拉他士岛”,并且明确标注是属于中国广东的岛屿。
虽然东沙岛的面积不足两平方公里,但是每年在东沙岛经营的中国渔船非常之多,数百年来都是广东和福建等地沿海渔民的捕鱼圣地。

渔民通常都会在东沙岛附近海域进行捕鱼,还会把捕来的鱼拿到东沙岛上晒干,甚至在当地流传着“想发财,去东沙”的说法。
1901年夏天,一艘日本商船由于在海上遭遇风暴天气,漂泊到了一座陌生的小岛,一个名叫西泽吉次的日本商人走下船,登上了岛上,这座岛就是东沙岛。
西泽吉次刚到岛上,就看到岛上堆积满了厚厚的鸟粪,他当即就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东沙岛一直以来都是各种海鸟的栖息之地,鸟粪经过长年累月的堆积,已经非常之厚。鸟粪当中富含磷矿资源,磷矿的用途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生产肥料,还可以用来制作火柴。
正是因为这些鸟粪,从而勾引了西泽吉次想要占据这座岛屿的欲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国强所写的《南中国海研究:历史与现状》一书当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述:
“当时在日本的神户、长崎、东京,甚至是台湾基隆等地,大街上都可以看到挂着西泽商店招牌的店铺,这就是日本商人西泽吉次的产业。”
然而,当西泽吉次回到日本之后,心里一直惦记着那座“无名岛”,时刻想要利用岛上的鸟粪大赚一笔。
1907年8月11日,西泽吉次亲自率领舰船和120名工人再次来到让他心心相念的“无名岛”,他让工人在岛上昼夜不停地挖鸟粪,每装满一艘商船以后,就运往台湾进行售卖。
通过售卖富含磷矿的鸟粪,也让西泽吉次从东沙岛赚到了不菲的财富。

对于西泽吉次来说,岛上的大量鸟粪简直就是一座天然宝库,他恨不得一下子就把鸟粪全部挖走,但是并不现实,短期之内是挖不完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挖掘,西泽吉次逐渐发现,这座岛并不是一座荒岛,时常会有在周边打鱼的渔民上岛晒鱼,而且还有渔民修建的庙宇和坟墓等建筑。
此时的西泽吉次开始意识到,这座岛屿原来是中国的领土,自己的行为属于强盗行为。
但是,西泽吉次又不甘心放弃岛上的磷矿资源,于是他想要寻求日本政府的支持,只要有了日本政府撑腰,他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挖掘岛上的鸟粪。
很快,西泽吉次的行为得到了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且产生了吞并东沙岛的计划。

有了日本政府的支持,西泽吉次再也无所忌惮,他首先使用废弃木料在东沙岛南端建了一个码头,还修建了一条贯通全岛的小型铁路,然后又通上了电话和水管,并且盖起了办公室和宿舍。
不仅如此,西泽吉次还把这座岛屿命名为“西泽岛”,还在岛上悬挂起了日本国旗,以及竖起了代表日本主权的木桩。
清廷向日本服软道歉,全民抵制日货直到有一天,渔民再次把捕来的鱼拿到东沙岛上晾晒的时候,却发现岛上多了一群口音奇特的外人。
除此之外,渔民还发现,东沙岛上树立着一面日本的旗帜。
直到这个时候,渔民才明白过来,原来东沙岛上的这群外人竟然是日本人,这座岛也已经被日本人所占领。

看见渔民靠近东沙岛,几个日本人手持刀剑马上前来阻止,并且威胁说道:“你们以后不许来到这里捕鱼,否则就把你们的渔船给砸了,把你们扔到海里喂鱼。”
见此情景,渔民只好赶忙返航回去。
很快,东沙岛被日本人占领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广东,两江总督端方得知以后十分重视,但是东沙岛归属广东管辖,他立刻把这件事情上报给了清朝政府外务部。
随后,清朝政府外务部又给两广总督张人骏发送一份机密电文,命令张人骏调查“东沙岛事件”。
张人骏认为,首先应该派一艘舰船前往东沙岛一探究竟。

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端方
但是,距离东沙岛最近的汕头也有140海里,当时的两广境内根本就找不到能够航行如此遥远的大型军舰,这让张人骏十分为难。
1907年冬天,就在西泽吉次正在东沙岛上淘金的同时,日本政府又派来军舰来到这里,军舰上面还载满了日本移民和武器弹药,准备长期在这里驻扎。
可是,当“二辰丸号”商船运送鸟粪的时候,却在澳门海面被清朝海军拦截,当即把这艘商船扣押。
由于当时的澳门已经被葡萄牙占领,葡萄牙政府趁机干预了进来。
日本和葡萄牙两国政府联合起来,通过外交手段向清朝政府施加压力,清朝政府被迫于1908年3月19日释放“二辰丸号”商船,同时鸣放二十一响礼炮向日本道歉。

面对如此大辱,广东的粤商自治会当即号召“全国抵制日货”,受够了长期被外国列强压迫的中国百姓纷纷响应,从而开启了一场大规模的“抵制日货运动”。
李掌柜在广州经营着一家商铺,他让全家老小一起把商铺里面的火柴全部搬出来,扔到火堆里烧掉,因为这些火柴正是日本生产的。
除了李掌柜烧掉日本生产的火柴以外,街上其它商铺凡是经营日本的商品,都会被商铺老板主动搬出来烧毁,以此来表达对日本政府的愤恨。
自从“二辰丸号”事件发生以后,百姓最为关心的事情就是东沙岛的主权问题,而软弱无能的清朝政府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表态。
虽然清朝政府的态度比较软弱,但是两广总督张人骏并没有放弃,他一直想要派人前往东沙岛一探究竟,赶快阻止西泽吉次继续开发东沙岛。

日本人有没有在东沙岛上驻扎军队?东沙岛一带的风浪如何?关于这些疑问,张人骏一概不知。
因此,张人骏不敢贸然派遣普通的舰船前往东沙岛,但是两广地区又没有大型军舰。
于是,张人骏多次上书清朝政府外务部,请求外务部向南洋舰队下达命令,让南洋舰队派遣一艘军舰前往东沙岛进行实地考察。
直到1909年年初,清朝政府外务部终于有了回应,他们派出南洋舰队海军副将吴敬荣率领“飞鹰舰”,远赴东沙岛调查实情。

从1907年8月到1909年年初,期间的将近两年时间里,西泽吉次已经把东沙岛建设得初具规模。除此之外,为了销毁证据,他还把岛上原有的庙宇和坟墓全部拆掉了。
吴敬荣率领“飞鹰舰”很快就抵达了东沙岛,这也是他第一次登上该岛,岛上悬挂着一面日本国旗,还有一根十分醒目的木桩吸引了他的目光。
只见木桩的一面写着“明治四十八年八月”,另一面写着“西泽岛”三个大字。
吴敬荣继续往前走,眼前的景象更是让他惊呆了,东沙岛的南面修建了一座木质码头,还有一条铁轨通往码头,此外还有房屋,有电话,有水管,岛边还停靠着几艘商船。
看到这一切,吴敬荣非常确定,东沙岛已经被日本人占为己有了。

此时的吴敬荣顾不上想太多,他连忙让人拿出照相机,把岛上的场景全部拍摄下来,然后匆忙返回广东。
刚一回到广东,吴敬荣直接奔向张人骏的两江总督衙门,将自己在东沙岛上看到的所有情景,一五一十的全部回报给了张人骏。
听完吴敬荣的汇报,张人骏顿时恼羞成怒,他立刻把东沙岛上的情况通过电报发送给了清朝政府外务部和两江总督端方。
1909年2月18日,清朝政府外务部再次派出“飞鹰舰”前往东沙岛,吴敬荣这次带了日本翻译一同随行,还跟岛上正在干活的日本工人进行了对话。
通过对话,日本工人说:“我们也不知道这座岛属于哪国,我们只是受到西泽吉次的雇佣来到这里干活的!”

由于西泽吉次并不在岛上,吴敬荣也无法从日本工人口中得到有用的信息,只能再次返航。
就在“飞鹰舰”返航的途中,吴敬荣遇到了几艘在附近打鱼的渔船,便向船上的渔民进行询问。
通过跟渔民交流,吴敬荣才知道西泽吉次在东沙岛上犯下的暴行,在《西沙岛东沙岛成案汇编》一书当中记述了渔民当时的回答:
“日本人到了东沙岛上,将岛上的大王庙一间撤了,又撤了我新泗和鱼板六只、洋板两只等等。”
凡是在东沙岛附近海域进行捕鱼的渔民,都会被西泽吉次安排的人手采取暴力驱赶,岛上的庙宇也被全部拆掉,数百座中国渔民的坟墓均被掘开,将遗骨焚烧之后扔向大海。

当张人骏得知这些事情以后,他认为,应当跟日本公使进行交涉,然后申明对东沙岛的主权。
可是,张人骏手里只有吴敬荣拍摄的东沙岛上的照片和中国渔民提供的证词,以及英国海军绘制的中国海图和《中国江海险要图志》等文献资料,这些东西能够让日本人奉还东沙岛吗?
清朝政府外务部决定先让张人骏跟日本驻广州领事进行接触,试探一下日本人的态度。
1909年2月26日,张人骏以信函的方式照会日本驻广州领事赖川浅之进,内容当中写道:
“现查惠州海面有东沙一岛,向为闽粤各港渔民前往捕鱼时聚泊所在,系属广东之地,近有贵国商人在该处雇工采磷,擅自经营,系属不合,应请贵领事宫谕,令该商即行撤退,查明办理,一纫睦谊。”

张人骏
第二天,赖川浅之进亲自来到两江总督衙门,他对张人骏说道:“我不知道西泽吉次占领东沙岛的事情,我已经将此事上报给了日本外务省。”
眼看赖川浅之进还在抵赖,张人骏把东沙岛上的照片、渔民的证词,以及英国海军绘制的中国海图和《中国江海险要图志》等证据拿了出来。
然而,赖川浅之进反复强调说:“我要等日本外务省的进一步指示!”
无奈之下,张人骏只好选择让步,等待消息......

1909年2月30日,张人骏再也等不下去了,他带着种种证据主动来到日本驻广州领事馆,但赖川浅之进又说道:“日本从未主张过对东沙岛的主权,现在也没有要占领的意图,但东沙岛确实是无主的荒岛,如果你们要主张主权的话,就得拿出地方志书和该岛归属哪里管辖的证据。”
看到赖川浅之进蛮不讲理,张人骏十分气愤,他辩驳说:“西泽吉次将岛上的庙宇和坟墓拆掉,就是在毁灭证据,但是遗迹仍然清晰可辨,东沙岛属于广东,怎么能说它是无主的荒岛呢!”
然而,无论张人骏如何辩驳,赖川浅之进依然坚持索要有关东沙岛的地方志书等证据。
端方得知这个消息以后,马上委托历史学者陈庆年查找关于东沙岛的资料。
经过了两天的紧张查找,陈庆年在龙蟠里江南图书馆我到了一本写于1727年的《海国闻见录》,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陈伦炯。

在《海国闻见录》里面有一幅沿海形势图,图中清楚地标明了东沙诸岛自古就为中国的领土,在宋朝的时候,东沙群岛被称为“云山岛”,岛上建有码头、蓄水池、防浪石堤、卫军堡寨、航海信号灯塔等等。
1909年3月8日,有了《海国闻见录》这份有力的证据,张人骏再次来到日本驻广州领事馆,向赖川浅之进提出了照会。
这一次,赖川浅之进终于不再狡辩,他说:“日本政府可以承认清朝对于东沙岛的主权!”
就在张人骏刚舒了一口气的时候,赖川浅之进继续说道:“希望清朝能够对西泽吉次的投资进行补偿,否则日本政府只能坚持东沙岛是一个无主的荒地。”

张人骏反问道:“西泽吉次在岛上拆毁庙宇,挖掘坟墓,驱赶渔民,捣毁渔船,这些损失又该如何补偿给我们呢?”
尽管这次谈判没有能够达成一致意见,但是最起码日本政府已经承认了中国对东沙岛拥有主权的事实。
于是,张人骏立即向清朝政府外务部发送电报,建议外务部与日本外务省进行交涉,要求西泽吉次撤出东沙岛,并且赔偿对中国渔民造成的所有损失。
清朝外务部采纳了张人骏的建议。
1909年4月中旬,日本驻北京公使代表日本政府正式照会清朝外务部,不仅承认了张人骏与赖川浅之进的交涉结果,还承认了中国队东沙岛拥有主权。

但是,赖川浅之进还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西泽吉次为了建设东沙岛已经投入51万日元,希望清朝政府能够同意让他在岛上开采磷矿资源三十年。”
听完赖川浅之进的无理要求,张人骏果断给予拒绝。
然而,迫于当时清朝政府的国力衰败,在外交上略显软弱,张人骏被迫答应对西泽吉次在东沙岛上的投入进行一些赔偿。
经过商议,西泽吉次在东沙岛上建立的设备由清朝政府收购,但他必须赔偿拆毁庙宇和驱赶渔民所造成的全部损失,并且还要加倍补缴开采过的磷矿税收。
1909年7月17日,张人骏派出洋务处道员魏瀚,跟随赖川浅之进、西泽吉次一起前往东沙岛进行评估,最终签订了“东沙问题条约”。

在条约当中规定:一、清朝政府收买在东沙岛西泽吉次物业之价,定价为广东毫银十六万元;二、所有西泽吉次交回渔船、庙宇、税项等款,定价为广东毫银三万元;三、清朝政府收买物业定价。
随着“东沙问题条约”的签订,清朝政府于11月19日在东沙岛上举行了庄重的交接仪式,这也是清朝政府第一次从外国列强手中收回自己的岛屿。
参考资料1.李国强《南中国海研究:历史与现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日商西泽吉次掠奇东沙群岛资源与中日交涉》,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