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局势不断升温,胡塞武装与美以联军之间的军事对抗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不对称战争。从美军出动B2隐形轰炸机打击胡塞据点,到胡塞利用电子战技术干扰GPS信号,再到精准打击美军补给舰,这场较量已经明显体现出“外部势力深度介入、非国家行为体智能升级”的复杂局面。尤其近期胡塞武装打击美军5万吨级补给舰,更是说明其背后可能有“高人指点”,战术与技术水平已经非同一般。
4月初,美军出动战略级别的B2轰炸机参与对也门胡塞武装的打击,目标包括胡塞骨干成员与伊朗革命卫队军事顾问。尽管美军声称空袭造成70人死亡,但胡塞武装并未就此崩溃,反而在战术上迅速调整,避开正面冲突,转而发动更隐蔽、更具威胁性的打击。
胡塞武装的大量武器部署在隐蔽的地下工事中,美军即便使用高精度弹药,也难以有效歼灭其有生力量。而且在没有地面部队支持的情况下,空袭的战果注定是有限的。胡塞的战术调整及生存能力,再次让美军意识到,空中打击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GPS干扰暴露高水平电子战能力更引人注目的是,胡塞武装开始利用电子战技术干扰红海区域的GPS信号。这一举动不仅严重干扰了美军及盟军舰艇的导航能力,也对其高精度制导武器的打击精度构成重大威胁。美军在GPS依赖度极高的作战体系下,这一干扰手段无疑直击要害。
据海上贸易组织披露,胡塞武装的GPS干扰行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战略试探。与其以往直接攻击航母不同,这一次胡塞将目标转向了美国航母战斗群中的“软肋”——补给舰。
美军5万吨补给舰遇袭引发震动胡塞武装选中的目标是美国海军的萨克拉门托级补给舰,这种舰艇虽然吨位高达53000吨,能携带大规模燃料、弹药和物资,但防御力相对薄弱。其仅装备有限的近防系统和电子干扰装置,面对胡塞武装的反舰导弹攻击,拦截能力有限。
胡塞此次导弹打击虽未造成舰艇沉没,却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美军后勤体系并非铁板一块。胡塞放弃攻击防守严密的航母,转而打击更容易瘫痪战斗群运转的补给链条,这种战术转变显示出其背后有更高层次的军事思维。
俄罗斯与伊朗的“幕后之手”这一系列变化使得外界不得不关注胡塞背后可能的外部支持。据悉,胡塞与伊朗、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正愈发密切。伊朗长期以来为胡塞提供导弹、无人机与训练支持,而近期则有消息称,胡塞已与俄罗斯达成武器交易协议,甚至以向俄方输送雇佣军为条件,换取更高级别的军事援助。
也门局势的另一面,正在与俄乌战争产生微妙关联。有传闻称,胡塞代表萨拉姆曾多次前往莫斯科,与俄方高层在红海航运安全、武器供应和军事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度磋商。红海或将成为俄罗斯在全球战略博弈中对美国进行“反制打击”的一个新前沿。
红海:大国博弈的新战场曾经的中东热点聚焦叙利亚和伊拉克,但如今,红海作为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重要航运通道,成为新的战略焦点。红海不仅是全球石油贸易命脉之一,也是连接亚非欧的地缘枢纽。美国要想维持全球霸权地位,红海绝不能失控。而俄罗斯和伊朗显然也深谙此理,正在借胡塞之手与美国展开“区域代理人”之战。
特朗普对乌克兰问题的调停尝试被俄罗斯视为变相施压。在乌克兰问题上受掣的俄罗斯,自然会寻找反制手段。如果美国可以深度介入乌克兰战场,那俄罗斯在红海开辟“新战线”似乎也是合理回击。
胡塞策略升级,美军或陷战争泥潭胡塞武装现阶段并未追求一战定胜负,而是采用“蚕食战术”,不断骚扰、打击美军关键节点,以有限代价达成战略牵制。这种打法与阿富汗塔利班类似,持久战拖垮强敌。
如果美国继续选择空袭作为主要手段,很可能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而一旦美军为清剿胡塞而派遣地面部队进入也门,这就可能重演当年在阿富汗的失败历程。
更关键的是,也门地形复杂、宗派矛盾激烈,胡塞武装熟悉地形、民众基础广泛,美军即便地面登陆,也难以形成有效碾压式作战。拖延越久,美国所付出的代价将越大。
红海局势已经不再是地区冲突那般简单,而是美国与俄罗斯、伊朗等国之间的新一轮全球博弈的延伸。胡塞武装的战术进化、技术提升和外部支持,使其具备了与强大对手周旋的实力。美国若轻视胡塞的战略能力,极有可能在中东泥潭中再次自食苦果。未来红海的风暴,只会更加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