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什么要搞电力垄断?专家提醒:看看美国的下场就懂了

志楷玩转趣事 2024-12-29 03:46:5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波克

编辑|波克

前言:

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电力行业常被视为“命脉”。

然而,为什么我国要采取电力垄断的政策?这一决策背后隐藏着哪些深远的考量?有专家指出,若从美国的电力改革经验来看,答案似乎并不那么简单。

美国曾一度尝试放开电力市场,结果却导致了连锁反应——供电不稳定、价格波动剧烈、甚至出现了能源危机。那么,电力垄断究竟是“束缚”还是“保障”?

面对现代化电力需求的挑战,我国为何不能轻易“试水”自由竞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美国电力私有化之殇

2021年初,一场历史罕见的暴雪横扫美国南部。德州,这个向来以“一切更大”著称的州,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寒潮与雪灾。

数百万户家庭和企业陷入停电困境,数十人因缺乏供暖而不幸遇难。灾情发生后,令人震惊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德州90%以上的电力供应掌握在私人企业手中,而这些企业在灾难面前显得手足无措、漠然置之。

德州的电力企业为何在危难时刻选择了“躺平”?根本原因在于,私有化下,企业的天职就是逐利。面对电力需求的暴涨和供给能力的骤降,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避免损失、维护利润,而非如何保障民众基本生活所需。

一些本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如增加燃料储备、改善电网维护等,都因成本考量而被束之高阁。而政府在放任私有化的同时,却疏于建立有效的监管和问责机制,使得企业在追逐利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更令人不安的是,德州政商界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不少政客身后有电力巨头的身影,竞选资金和政治献金使得他们与商人难分彼此。

在灾难发生后,一些政客非但没有为民众发声,反而为企业辩护,将停电归咎于“可再生能源”和“社会主义政策”。

殊不知,他们口中的“自由市场”早已沦为权贵利益的游乐场。公众利益,在政商勾兑的豪赌中,不过是一枚微不足道的筹码。

德州雪灾揭示的,绝非一时的危机,而是私有化长期积累的祸根。当电力成为商品,公众就不再是主人,而是任人宰割的“顾客”。当政府放弃电力管理的主导权,必然无法确保电力的可负担性和可靠性。

更何况,电力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公平正义,决不能完全交给市场的“看不见的手”。德州的教训发人深省:电力私有化绝非万能灵药,而是一剂危险的毒药。

纵观美国,德州的悲剧绝非孤例。越来越多的州正在经历电荒和电价飙升的困扰。私有化改革让美国的电力行业陷入两难:要么企业肆意妄为,争夺利润最大化;要么政府疲于应对,左支右绌难以规制。

无论哪一种,受伤的都是广大民众。美国梦,正在私有化的梦魇中泯灭殆尽。

再看中国:电力垄断利大于弊

与美国不同,中国的电力管理体制始终坚持以国家为主导。国家电网,作为央企的龙头,承载了服务14亿人的神圣使命。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学校,国家电网的身影无处不在。

即便是偏远山区,只要有一户人家,国家电网就会不计成本铺设线路,点亮万家灯火。正是国家电网的存在,让电力惠及每一个角落,照亮了中国现代化的征程。

作为国有企业,国家电网肩负着保供电、控电价的重任。与私企利润至上不同,国家电网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作为第一要务。在电力供需矛盾突出时,国家电网会不惜代价增加电力供应,而不是趁火打劫、哄抬电价。

同时,国家发改委对电价实行严格管控,确保电价总水平合理、阶梯电价科学、峰谷电价得当。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引下,央企勇担责任,让人民真真切切享受到电力红利。

国企的优势,在危机时刻更加凸显。每当地震、雪灾等突发事件来袭,国家电网都会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千方百计抢修电力设施,尽最大努力恢复供电。数以万计的电力职工逆风冒雪、夜以继日,用使命和担当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

从汶川地震到武汉抗疫,从西南冰灾到河南洪涝,国家电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庄严承诺。而这一切,都源于国企公益至上的价值追求。

纵观中国电力体制,国家垄断、央企主导是一以贯之的主旋律。这绝非权力的独揽,而是以民为本的选择。

垄断避免了市场失灵,促进了电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垄断强化了中央集权,保障了电力调配的战略性和前瞻性;垄断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让电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电力垄断,何尝不是中国制度自信的生动注脚?

启示与反思:电力改革路在何方

1. “看得见的手”还是“看不见的手”:政府与市场的角色界定

中美电力管理的分野,归根结底在于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定位。美国的实践表明,市场绝非万能,政府也不能置身事外。尤其是电力这样的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更需要一双“看得见的手”。

但“看得见的手”不等于政府“包打天下”,更多的应是引领方向、规范秩序。而市场仍需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辨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厘清垄断力量的运行规律,是电力改革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2. 垄断之辩:天然垄断行业的规制思路

从理论到实践,垄断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好的垄断,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节约交易成本;坏的垄断,则可能导致效率低下、资源错配。电力行业,作为典型的天然垄断行业,如何在垄断中确保效率、规避风险,是必须审慎对待的重大课题。

对标国际最佳实践,构建高效专业的电力监管体系,完善自然垄断领域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或许是一条可资借鉴的改革路径。

3. 对标世界一流:全球电力发展的经验借鉴

在寻求电力改革良方的过程中,全球视野和国际比较不可或缺。放眼世界,不同国家的电力管理体制各具特色,既有可资借鉴之处,也有须臾警惕之处。

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拥抱全球电力发展的智慧结晶;更要以独立自主的自觉,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在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电力体制改革要坚持底线思维、守住安全阈值,以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方向谋篇布局,推动形成更有活力、更为高效的电力治理新模式。

结语:

电力兴则国运兴,电力强则国家强

电力体制之问,说到底是一个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的缩影。中美电力管理的不同境遇,再次印证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根本、最持久的竞争力。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就是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推进电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电力保障。

电力兴则国运兴,电力强则国家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护佑下,中国电力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砥砺前行,谱写新时代电力事业的崭新篇章!

0 阅读:0

志楷玩转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