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密集出台政策“抢人”!政策背后,我看到了“房”的背影

内蒙古大牌 2025-04-01 14:28:10

一切都自有安排。

而且安排的明明白白,楼市也一样。

最近,呼和浩特的“抢人”新政策一个接着一个:公积金利好不断发送,三孩家庭补贴10万元,规划新增20万个就业岗位……

看似和房地产的关系不大,而在最终的响应面上,却无一不是在策动房地产回稳。

比如,公积金不断发出的利好,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敦促购房者尽快买房?三海家庭补贴,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让已购房者尽快换房?就业岗位的增多,是不是在表明楼市的前景广阔?

别人怎样理解,内蒙古大牌不知道。反正作为本土内容的自媒体创作者,我是这么以为的。

然而,深究呼和浩特如此密集地出台这么多事关城市发展的政策,我们会发现,政策背后实则暗含城市发展的深层逻辑——通过产业聚集人口,再用人口反哺城市,同时在根源上促进楼市企稳回暖。

从呼和浩特楼市的表面看,青年社区庞大体量展现出的对新青年和产业人口的信心以及首套房新房2%、二手房1%补贴细则的发布,似乎都是在对已经出现颓势的房地产进行助推。但细读《关于促进人口集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就会明白,呼和浩特的目标更长远——

“到2027年新增300个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500家规上工业企业、300家“专精特新”企业,最终创造20万个就业岗位。”这种“先给产业筑基、再给人口找房”的思路,是呼和浩特试图破解过去只要你来就“买房送户口”导致的“有房无业”楼市困局,更是给予城市长远发展的提前布局。

在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房地产行业正面临从增量扩张到存量优化的关键转折。而伴随着城市更新的节奏加快,城市已经和楼市有了更加微妙的关系。呼和浩特的城市更新和楼市政策产生交集,而且似乎双方的化学反应还比较契合。

就呼和浩特而言,2023年,全市完成309个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居民51085户;2024年,改造老旧小区229个;今年,呼和浩特市将探索老旧小区自主更新机制,对272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同时,还要解决460个小区“吃水难”、467个小区管网雨污混接问题。

2024年,呼和浩特市维护提升城市绿道209公里、口袋公园215个,公园游园总数达到1009个。高颜值的“口袋公园”分散街道和社区各个角落“悄悄绽放”。而2025年,呼和浩特将维护提升城市绿道200公里以上、公园游园200个以上。

呼和浩特好像对楼市的“拯救”更加“曲线”:当城市成为楼市的颜面,当居住成为自身的体面。房地产的病来如山倒,遭遇以城市更新为名义的剥茧抽丝,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成为了鸟语花香的样板,通过配套升级拉升了片区房价,也间接刺激了改善型购房。

这种传承有序的科学举措引发连锁反应的影响,其实在呼和浩特已经逐渐逐渐凸显。

以产业为居住者筑巢引凤,以环境为居住者赏心悦目。以诚示人,以诚待人,以善相处,以善相助,打造“首善”之地。呼和浩特在人口、产业、楼市之间,寻找动态平衡的本质。

无脑买房的时代已经终止,完全去地产化又会拖慢城市发展。作为三线城市,呼和浩特楼市的真正出路或许在于精细化匹配:制造业园区周边配建人才公寓,科创企业聚集区发展共有产权房,让每个新增岗位都能找到“住得下”的解决方案。没有房地产的硬核支撑,没有土地财的绝对占比,每个城市都在不断探索,都在总结符合自身发展方向和规律的城市未来。或许,呼和浩特无法立即给出标准答案,但毕竟是已经做出了改变。

安排已经开始,感觉这座城市还不错,那就听安排。毕竟,如果无力改变自身的发展轨迹,那就“此间乐,不思蜀”。

人生三大事:生死、吃饭、睡觉。第一件事呼和浩特做不到。或许从第二件事开始,这座城市会给你稍稍一些惊喜。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