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吐山之战:清军血染喜马拉雅山,英军打开入侵西藏的大门

易云聊历史 2023-05-08 00:46:03

光绪十二年(1886年),英属印度殖民当局吞并了大清帝国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藩属国哲孟雄(今锡金),由此与大清帝国西藏的藏南地区接壤。哲孟雄被英国人侵占后,驻藏大臣文硕觉察到英国人早晚会对西藏下手,遂派遣驻藏清军和西藏地方藏军(因为藏军也是清军的战斗序列,以下统称清军)翻越喜马拉雅山到西藏与哲孟雄交界的隆吐山设防,以遏制英军对西藏境内的渗透侵扰。

彼时,大清帝国刚刚与法兰西帝国结束了为期2年的中法战争,清军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勉强取得胜利,但也极大地透支了大清的国力。同一时间,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运动,国力大增,开始效法西方列强在东亚搞殖民殖民扩张运动,日本将触手对准了朝鲜半岛和台湾,清廷在东部的压力顿增,还有北方的“老毛子”(沙俄),说句实在话,清廷的日子着实不好过(真不是帮它开脱洗地)。

正当大清帝国陷入东部和北部压力时,素有“搅屎棍”之称的英国人启动了侵略西藏,以期实现占领西藏,以西藏屏障殖民地“王冠”印度的野心目标。光绪十三年(1887年),英军借口清军“越界侵略”哲孟雄,要求清军从隆吐山撤退,并威胁清廷如果不照办,就进行军事打击,真是贼喊捉贼的强盗逻辑。在英国人的威压下清廷诏命文硕放弃隆吐山据点,但文硕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绝从隆吐山撤退,并积极组织清军修建工事、完善防线。

英国人见文的不行,那就来武的。光绪十四年(1888年)3月,英军将领格兰特率领2000名英军进攻隆吐山清军阵地。虽然清军此前有所准备,但毕竟只有数百名守军,且只装备了弓箭、大刀和石块等原始武器,只有少量的火枪和火炮,又很是老旧落后,而英军则装备了先进的步枪和火炮,人数又占绝对优势,虽然清军顽强抵抗、英勇奋战,终究是无力回天,最终全部壮烈殉国,隆吐山陷落。

当年6月,文硕又组织了3000清军反攻隆吐山,试图收复失地,但在英军猛烈的火力下,最终无功而返。当年10月,文硕组织了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反攻,依旧是未能收复隆吐山,为避免部队伤亡过大,加上冬季即将到来,文硕只得将清军撤到亚东河谷休整 ,收复隆吐山的计划被无限期搁置。英军在攻陷隆吐山后,通往西藏的大门也彻底洞开。

与此同时,清廷畏惧与大英帝国彻底撕破脸,两次鸦片战争着实是被打怕了,清廷撤免了主战的文硕的驻藏大臣的职务,改任主和的升泰为驻藏大臣,全权负责西藏的军政、外交事务。升泰到西藏后,将清军主动后撤,避免与英军接触,同时开始与英国议和。光绪十六年(1890年)3月17日,大清帝国驻藏大臣升泰与英印总督兰士丹签署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为英军入侵西藏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英国也由此打开了入侵西藏的大门。

0 阅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