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经典名句译解、典故、感悟12则,收藏!

厚德生益 2025-04-07 13:49:04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时期的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他的思想蕴含着对宇宙、人生深刻的思考,文风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1.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翻译: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

♥典故:

商汤询问棘关于宇宙大小的问题,棘描述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宽有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泰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去往南海。

感悟:描绘出一个宏大奇幻的世界,展现了庄子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同时也启示我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突破世俗的局限,像大鹏一样追求高远的目标,不被眼前的琐碎所束缚。

2.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翻译:

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

♥典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一条小河无法承载大型的商船,只有大江大海,凭借其深厚广阔的水量,才能让巨大的船只航行自如。

感悟: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无论是知识、能力还是品德,只有不断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实现更高的目标。没有深厚的积累,即便有远大的抱负,也难以实现。

3.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翻译:

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典故:尧帝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说:“日月都已升起了,而烛火却还不熄灭,它和日月比起光亮来,不是太没有意义了吗?及时雨都降落了,还要人工去灌溉,这对于润泽禾苗,岂不是徒劳吗?先生如果在位,定会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可是我还占着这个位子,自己觉得很惭愧,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先生。”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治理得很好了。而我再来代替你,我是为了名吗?名是实的附属品,我要做附属品吗?鹪鹩在深林里筑巢,不过占一根树枝;鼹鼠喝河水,不过喝饱肚子。你请回吧!天下对我是没有什么用的。”

感悟:这体现了庄子追求的一种超脱境界,放下对自我、功绩和声名的执着,顺应自然之道,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被功名利禄所累,若能学会放下这些身外之物的束缚,便能获得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4.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翻译:

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加沮丧。他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不过如此罢了。

♥典故:宋荣子,他能做到不被外界的赞誉和诋毁所左右。不管世人是夸赞还是批评他,他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坚持自己认定的原则,明白自身和外物的区别,清楚光荣和耻辱的界限 。

感悟: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自我认知和价值判断,不随波逐流,不被外界的评价所动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人格,坚守内心的信念,才能不迷失自我。

5.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翻译:

列子能驾风行走,轻盈美好,十五日后返回。他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有所凭借的。

♥典故:

列子拜壶丘子为师,学会了御风之术,能乘风飞行。他常常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一去就是半个月才回来。在旁人看来,这是非常神奇且令人羡慕的能力 。

感悟:即使拥有看似超凡的能力,如列子御风而行,但若有所凭借,就仍未达到真正的自由。这启示我们,要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就要摆脱对外物的依赖,从内心深处实现真正的超脱。

6.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翻译: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典故:

庖丁为文惠君宰牛,他宰牛时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如同美妙的音乐和舞蹈。文惠君惊叹于他的技艺,庖丁解释说,他刚开始宰牛时,眼里看到的是一头完整的牛;三年之后,不再能看到整头牛,只看到牛的筋骨结构;现在,他宰牛时是依照牛天然的生理结构,让刀在筋骨缝隙间运行,所以十九年了,他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锋利。

感悟: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我们明白做事要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达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境界。同时也提醒我们,面对复杂的问题,要善于把握关键,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

7.

以无厚入有间,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翻译:

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典故:

同庖丁解牛典故,庖丁正是因为掌握了牛身体结构的间隙,用薄薄的刀刃在这些间隙中游走,才使得刀刃长久保持锋利,宰牛轻松高效。

感悟:进一步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事物之间的缝隙和空间,找到解决问题的轻松之道,避免硬碰硬,这样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从容,长久地保持良好的状态和能力。

8.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翻译: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

♥典故:

还是庖丁解牛的故事内容,庖丁对牛的身体结构了如指掌,了解到骨节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在宰牛时能巧妙地运用刀刃,轻松分割牛肉和骨头 。

感悟:这告诉我们,处理问题时要善于找到切入点,抓住关键。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要盲目用力,而是要仔细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薄弱环节,然后以巧妙的方式切入,就能轻松解决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翻译:

对井里的青蛙不能够与它谈论关于大海的事情,是因为井口局限了它的眼界;夏天的虫子不能够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因为它被生存的时令所限制;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大道理,是因为他被所受的教育束缚了。

典故:有一只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它对自己的小天地十分满足,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有一天,一只从东海来的大鳖路过井口,青蛙便向它炫耀自己的生活,大鳖对它说:“你见过大海吗?海的广大,岂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水灾时不会增加,旱灾时也不会减少。生活在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乐呢!”青蛙听了,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它从未想过还有如此广阔的世界。

感悟:人往往会受到自身所处环境、经历和认知水平的限制。我们应该努力突破这些局限,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生的真谛,避免陷入狭隘和偏见之中。

10.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翻译:

泉水干涸了,鱼儿被困在陆地上,它们相互用湿气湿润对方,用唾沫相互沾湿,与其这样艰难地生存,不如忘却彼此,在江河湖海中自由自在地生活。

♥典故:

两条鱼被困在车辙的积水之中,它们相互用湿气湿润对方,用唾沫相互沾湿,艰难地维持着生命。但这样的生存方式太过艰难和痛苦,庄子认为,它们不如在江河湖海中自由生活,即便彼此不再记得对方。

感悟:这句话蕴含着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有时,人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固然令人感动,但从更广阔的视角看,与其在困境中苦苦挣扎,不如放下执着,顺应自然,让彼此回归更自由的状态。对于情感,也不必过于执着于形式上的陪伴,给对方自由,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1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翻译: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很危险的。

♥典故:

古代有一位书生,他一心想要读遍天下所有的书籍,掌握所有的知识。于是他日夜苦读,不放过任何一本能找到的书。然而,知识的海洋无穷无尽,他越读越觉得自己的渺小和无知,身体也在过度的劳累中逐渐衰弱,最终一事无成。

感悟:提醒我们要正确认识知识的无限和生命的有限。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不能盲目地追求知识的数量,而应注重学习的方法和质量,有选择地学习对自己真正有用的知识,合理分配精力,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有价值的追求中,避免因盲目追求而身心疲惫,得不偿失。

12.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虚而遨游者也。

翻译:

灵巧的人多劳累而聪慧的人多忧患,没有能耐的人也就没有什么追求,填饱肚子就自由自在地遨游,像没有缆绳束缚的小船随风飘荡,这才是心境虚无而自由遨游的人。

♥典故:

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他总是忙碌于各种精巧物件的制作,日夜操劳,身体疲惫不堪。同时,有一位足智多谋的谋士,常常为各种事务绞尽脑汁,忧心忡忡。而镇上有一个看似“无能”的人,他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每天吃饱了就四处闲逛,逍遥自在,如同没有束缚的小船,悠然自得。

感悟:反映了庄子对世俗追求的一种反思。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身心疲惫,却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求。庄子倡导一种顺应自然、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放下过多的机巧和智谋,回归简单纯粹的生活,让心灵在自由的遨游中找到真正的宁静与快乐 。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