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婿之情,毁了北齐最后的中兴机会

厚德生益 2025-04-08 12:10:53

公元572年8月22日,武平三年七月戊辰日,北齐名将斛律光在凉风堂遭高纬杀害。临死前,斛律光对偷袭自己的刘桃枝说道:“你们常常干这样的事,但我至死也不会做对不起国家和皇帝的事。”随即,斛律光便被刘桃枝等人用弓弦勒死。斛律光死时,心中是否曾后悔一年前在千秋门阻止那个目光炯炯的少年政变?若当初选择支持那位十四岁的少年,今日的自己或许不会落到被冤杀的境地。

忠心耿耿触律光

一年前,公元571年7月30日,北齐权臣和士开因受到高湛和高纬的宠信,最终被琅琊王高俨派人斩杀。高俨在诛杀和士开后,原本以为朝廷的佞臣已除,便打算向哥哥高纬解释。然而,高俨的姨父冯子琮却不想就此罢休,意图借此机会将高俨推上皇位。冯子琮对高俨说:“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一步,您已犯了专杀之罪,琅琊王觉得还能停下来吗?”高俨心中一动,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便决定继续推动事态发展。?

冯子琮等人进一步劝说高俨:“你用欺骗的手段杀了你哥哥最宠信的大臣,皇帝能不找你算账吗?所以,要么不做,要做就得做到极致。”在冯子琮的怂恿下,高俨心中明白,既然事情已成定局,便不如一搏。毕竟,高湛自始至终更宠爱高俨,曾有过废除高纬、立高俨为太子的想法,只是被和士开等人搅局而未能实现。

于是,高俨亲率三千禁军,浩浩荡荡地来到了皇宫千秋门外。此时,高纬刚听说弟弟高俨杀了和士开,心中不安,立即派刘桃枝带着80名护卫前去捉拿高俨。刘桃枝刚出宫门便见到黑压压一片禁军,少年高俨全副武装,目光如炬,令刘桃枝不敢再上前,最终只能传达皇帝的旨意。高俨则毫不犹豫地命人抓住刘桃枝,其余护卫见势不妙,纷纷逃回去向高纬汇报。

少年英俊高俨

高纬听闻高俨聚集禁军,心中隐隐感到不妙,毕竟他们家族对这种逼宫的手段非常熟悉。但此时高纬并不想与高俨正面冲突,便召冯子琮前来,想要亲自询问情况。冯子琮当然不会让高俨进宫,因为一旦进去了,生死未卜。于是,他回去后向高纬传达高俨的话:“和士开罪该万死,我是为了替父皇和母后报仇。如果皇上认为我错了,愿意杀我,我绝不逃避责任;如果不杀我,请派陆令萱来接我进宫。”高俨此举意在诱杀陆令萱,后者是高纬的乳母,深得高纬宠爱。

高纬听后大怒,立刻调来禁军,誓要将高俨及其同党斩尽杀绝。在出发前,高纬还不忘向母亲胡太后告别,告知她自己即将与弟弟对峙,若胜则再见,若败则永别。高纬在紧急情况下召来斛律光,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斛律光听闻高俨杀了和士开,拍手大笑,称赞高俨的果敢,但最终还是选择支持高纬。

斛律光见高纬担心不已,安慰他道:“你们兄弟同胞,不至于闹到刀兵相见的地步。”随即与高纬一同前往千秋门。斛律光高声宣布“皇上驾到”,这让高俨的禁军士兵们大为震慑,纷纷退却。高纬见此情景,心中也逐渐恢复了信心,招手示意高俨过来。高俨虽心中忐忑,却也不敢拒绝。

最终,在斛律光的调解下,高纬虽然恨不得杀了高俨,但碍于面子,最终只是割掉了高俨一缕头发作为惩戒。对于与高俨一起闹事的其他人,高纬则毫不留情,统统被捕,亲自用箭射死,甚至肢解示众。高纬原本想杀掉所有与高俨有关的官员,但在斛律光的劝说下,最终只追究了主犯的责任。

犬马声色高纬

然而,尽管高纬当场放过了高俨,后来的谗言却不断涌入高纬耳中,尤其是陆令萱的挑拨,让高纬心生忌惮。陆令萱对高俨的威胁感到恐惧,开始在高纬面前不断渲染高俨的威胁。最终,在陆令萱等人的蛊惑下,高纬的杀心渐渐加重。

高纬一方面担心高俨的安全,另一方面又因受到外界影响而心生忌惮。武平三年九月,高纬决定以打猎为名,诱骗高俨出宫。高纬先向胡太后请示,随后便派人召高俨。胡太后未曾料到,便放行了高俨。高俨虽然心存疑虑,但在陆令萱的劝说下,最终还是出宫,结果在永巷被埋伏的刘桃枝抓住,随后被高纬杀害,年仅十四岁。

相比高纬的昏庸荒淫,高俨的才智与品德无疑更胜一筹。可惜的是,政变被忠于朝廷的斛律光阻碍,若当初斛律光选择支持高俨,或许北齐的命运会有所不同,甚至有可能逆风翻盘,延续一段时间。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