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提佛灯,一手斩良民。卧薪尝胆,只为复仇!

厚德生益 2025-04-10 13:17:02

01

勾践与夫差之间的斗争,勾践想要通过一些手段来取胜。

没想到他的这一举动反而激怒了夫差,伍子胥也不再顾及什么规矩,采取了夜袭的策略,结果将勾践打得跪地求饶。

为了保命,勾践不得不前往吴国,成为夫差的仆人。

所谓的仆人,实际上就是成为夫差的贴身奴隶,甚至连下人都不如。他不仅要随时待命,甚至要负责为夫差处理各种私事。

02

勾践是个极端的人,狠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样的狠人,往往阴险狡诈,为了实现目标不择手段。尽管在吴国失去了尊严,但勾践的意志却无比坚定。他活着的唯一目标,就是要灭掉吴国。

勾践对自己有多狠?有一天,听说夫差生了重病,心情似乎有些低落。

这种谣言,只能愚弄普通人,像勾践这样谨慎的人根本不会轻信,况且他身边还有范蠡。

听到这个消息后,二人心中虽然有些窃喜,但很快就冷静下来。

范蠡认为这可能是夫差故意放出的消息,以试探勾践的反应。如果勾践表现出开心,夫差就会杀了他;如果没有反应,夫差又会生疑。

为了消除夫差的疑虑,范蠡想出了一个主意。

他对勾践说:

“我前几天见过夫差,他神采奕奕,根本不可能重病。大王不如亲自去探望一下,如果夫差说身体不适,您可以尝一下他的粪便,然后告诉他其实没什么大碍。等他康复后,或许会因此而放我们一马。”

换做别人,谁也不会去尝试他人的粪便,即使是下人也不会做这种事。

但勾践并非普通人,他对自己狠,对范蠡信任,因此同意了这个荒唐的主意。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勾践心中复仇的信念太强烈,他渴望重返越国。

正是这种顽强的信念,让他愿意做出任何事情,甚至是吃夫差的粪便。

03

在范蠡的安排下,勾践成功见到了夫差。

见面时,勾践恰好看到小太监们从夫差的寝宫出来,手中端着的正是夫差刚排出的粪便。

勾践叫住了小太监,仔细看了看粪盆,面上没有丝毫厌恶,伸手捏了一点粪便,放入口中细细品尝。

片刻后,勾践跪地朝夫差说道:

“大王的粪便苦中带酸,正是春夏交替时的正常味道。我对医术略有了解,您身体应该没有大碍。”

夫差听后,哈哈大笑!

他以为那个曾经的越王,已经被他彻底磨平了棱角,再也不会对他构成威胁。

然而,夫差小看了勾践。

他根本不知道,勾践为了复仇,每天都逼自己忍受痛苦,每晚睡在柴草上,春夏秋冬,日日如此。

勾践为何如此?因为他担心自己的仇恨会随着时间而消磨殆尽。

想要让这股仇恨长存,就必须对自己狠下狠手,才能让自己一辈子铭记复仇的信念。

04

果然如范蠡所料。

夫差很快康复,再见到勾践时,发现他身上再无王者之气。

这样的勾践,显然不再配做夫差的对手。

于是,夫差就放了勾践。

离开吴国的那一天,勾践脸上没有一丝笑容,满脸阴沉,心中只剩杀意。

回国后,为了继续麻痹夫差,勾践不断送去金银珠宝和美女,年年向夫差进贡。

夫差愈发堕落,勾践却愈发强大。几年后,勾践终于成功灭掉了吴国。

至此,卧薪尝胆的故事广为流传,勾践成为了忍辱负重的象征,成为了英雄。

勾践算得上英雄吗?对于越国来说,他确实是英雄,带领越国重新崛起。

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他不过是个小人,是个伪君子,连他的心腹范蠡也早已看透了这一点。

因此,在勾践打败夫差的第二天,范蠡立刻辞去了职务。

离开越国前,范蠡给老朋友文种写了一封信,希望文种能和他一起离开。他说,勾践这样的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荣华。

范蠡的话十分透彻,他清楚如今的他们,已经失去了所有的价值。依照勾践的性格,必然会过河拆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选择离开。

05

范蠡选择辞职,安稳隐退,而老朋友文种却被勾践杀了。

范蠡为何能看出勾践会过河拆桥?或许在勾践将妻儿当作筹码时,范蠡已经意识到勾践无所不用其极。

当年,勾践被夫差打败,为了活命,甚至想杀死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勾践的这种行为,早已在范蠡心中留下烙印,连亲人的生死都不在乎,又怎么会在乎臣子的安危?

为了测试百姓对越国的忠诚,勾践竟然放火烧船,并给百姓设置了三个没有退路的选择,让他们惨死,竟是为了进行一场测试。

论手段,勾践足够残忍;论心智,勾践足够阴险。

当然,最让人毛骨悚然的,还是那几年卧薪尝胆的日子。

在吴国的日子里,勾践从未表现出丝毫不满,但范蠡却看得很清楚,他知道勾践是一只温顺的恶狼。表面越温顺,内心越冷血,骨子里是个啃肉不吐骨头的主。

暗中的阴冷,远比明面的残酷更可怕。

一手提佛灯,一手斩良民。

种下种种恶果,最终却换来一世英名,或许这正是历史的讽刺。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