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行业内五羊本田和新大洲本田的广宣之争更受关注了,也进一步表明国内摩托车市场竞争之惨烈。关于两本新车的各类报道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两本在小排车型方面取消共同销售策略之后引燃了战火,也有人讨论两本在技术方面谁更优异?到底谁更正统?谁得到了Honda"真传"?这里小编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两本同为本田摩托国内合资厂,都采取中日双方各占股50%的比例合作,从发展和经营的角度来看,Honda母品牌并不需要“偏袒”谁,肯定是希望两本都赚钱。
那么,自产自销的两本小排量车型到底谁更好?小编觉得这个问题要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待。
技术层面:竞争产品要打差异化,首先在技术方面需要进行区分。同样是基于Honda基因进行开发,JV规则就需要进行调整,才能让两本开发出具有不同特色的产品。两本产品所使用的核心技术也需有所不同,这里所指不同不代表两本并不掌握此类技术,只是运用在小排量车型上的技术有所不同。
例如争议比较大的eSP和eSP+发动机技术、PGM-FI电喷技术,毫无疑问两本都是具备这些技术的,只是分别运用在不同的车型上。而且小编认为也没必要纠结这些技术名称,它其实只是本田给自家技术起了个名字,在其他品牌中也有同类型技术,只是起了别的名字,仅此而已。不过eSP+是优于eSP的,毕竟多了水冷,又是四气门。PGM-FI也是要比i-FI在稳定性、燃油效率和经济性上有明显的优势。如果两者都选最优,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就会增加。这一点在两本以往车型的综合表现和销售价格上也能得到印证。
不过对于五本关于eSP+独家的公告发了又删,删了加上160再发,通过“文字游戏”来引导摩友,小编觉得没有必要。还有最新的eW15,和之前讲的一样,只是个名字而已,小编猜测以本田向来严谨的处事风格,发动机方面进行这么大的变动,把160上eSP+发动机进行缩缸,从60mm变成58mm缸径,活塞行程反而加长了,曲轴轴承采用了滚柱轴承,并且加大了进气管,发动机的低扭表现得到了加强。 那就都重新起名吧也是情理之中,至于叫什么名字对于两本来说又有什么区别?
或许小编还敢再大胆一点猜测,要是之后新本的150上也贴eW15,那是不是又会被“针对”一波。当然,新本或许有自己的型号命名,所以说这个名字并不是竞争的核心,不要太在意。
制造工艺层面:在这一点上,或许两本差异并不大。因为两本都必须严格按照本田的生产规范,符合本田的制造要求,无论是独立标还是联合标的车型产品都有必须遵守的规则约束,达到本田的标准。但是根据两本应用到自家车型上的技术不同,所以从产品体验感受和用户反馈上还是会略有差别。
另外就是在装配工艺上有所差异,五本合资厂建成较早,工厂面积及产能也略大新本,主打就是老师傅:从业多年,装配经验丰富。而新本太仓工厂因为建成较晚,属于新工厂,在建厂规划上更具科学性,装配工序更加集中。主打是数字化:能用机器人的不用人,加上一些自研设备。从生产制造业发展来讲,肯定是一体化、数字化工厂更有优势。
至于两本产品品质的用户反馈上也是难分高下,因为不是单独对比某一款车型。两本的众多车型由于分配的技术加持不同,表现力自然而然不同,谁也无法说谁的所有车型都优于谁,都比谁好。
新大洲本田工厂
五羊本田工厂
销量和热度层面:通过上述综合条件的对比之下,销量和热度层面的对比就更不难分析了。在同一时期,两本上市的车型技术分配不同,销量热度自然不同;两本上市的车型颜值不同,销量热度也会有所不同。
就拿近两年两本的竞品踏板车型来说,新本的NS125LA,毫无疑问是那个时期的两本销冠和颜值担当,甚至在国内整个125级别踏板中名列前茅。随之五本做出回应,S、L、N,多款车型成系列的上市,扳回市场。对于今年只有一款新车NS125RX的新本,销量、热度自然无法与之相比。再往前回顾,其实两本之间在110、125级别的博弈也很激烈。
但是过去的永远是过去,两本或许都更看重未来,尤其是在当下150平台之间的竞争,对于两本来说应该都是重中之重。因为它不是同排量级平台横向发展不同车型之间的竞争,而是一款全新平台的更新迭代,在这个150平台的基础上两本都将会倾力横向开发多款新车,所涵盖的类型也会很多,定位旅行的、运动的、通勤代步的甚至ADV踏板等等。所以小编以为两本在销量和热度层面的比拼上,现阶段仅仅只是战前动员而已,真正的博弈还是要靠产品和价格说话,而不是“文字游戏”。
品牌服务及用户粘性层面:在这一点上,小编认为或是今后两本是否拉开真正差距的重要决定因素。从目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市场变化来看,消费者对于品牌溢价的观念已经有所改变。尤其对于小排量车型市场,国产品牌与进口合资品牌的综合差距微乎其微,甚至有些方面略有优势。
随着消费能力的变化,用户对于产品的可选择性也变得更高。仅仅只是依靠品牌优势很难再去获得用户的青睐和认可,更重要的是依托品牌价值,在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做好用户体验、用户服务,提高品牌形象、用户粘性和归属感。
毕竟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两本要做的并不是如何扩大市场,而是如何减少下滑稳住市场。
至于所谓两本之间“火药味”变得浓郁,原因很简单,两本在主力车型方面的竞争从未停歇过,同平台同类产品竞争天生就激烈,这一点无论在汽车还是摩托车领域都是一样的。所以才规划了两本在小排传统优势领域里的差异化发展。一本生产两本共销的尝试换来了两本经销商之间无序竞争的局面,所以早在年初就已经宣布要取消这一模式。
但这一模式的改变目前只针对小排量车型,中排300、350平台由新本生产,400平台由五本生产,由本田中国销售公司统一负责授权经销商进行销售及提供售后服务,相信一些中排车主近期也收到了信息。关于这类平台之争,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就不多赘述了。
最后:合资厂的属性已经决定了在价格优势方面是无法与国产品牌竞争的。如何让用户从各个层面感到物有所值,以优秀的产品车型来促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小编认为这才是两本之间良性竞争和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新本贴eSP+,五本说是独家,新本啥也不贴,五本贴eW15这几件事上,小编希望广大摩友以及媒体老师们理性看待。到底如何还是要看明年两本的产品投入市场之后的真实用户反馈决定。
想要遏制下滑稳定增长,宣传层面的竞争可能只是辅助作用,而最终决定市场反馈、销量和口碑的因素是看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只有这几个方面达标甚至优秀,宣传才有意义。不然相反,在宣传上的过度竞争,如果不能和前述根本条件真实、有效的呼应,反而会对自身的品牌及市场造成反噬,简单的说就是抬的高摔的重。
两本需要看到,尽管两家作为合资品牌有着一定品牌、技术、经验等的优势,但也不要过于内耗。国内150踏板市场的竞争早已开始,甚至已经进入瓶颈期。作为后起之秀的两本,其优秀的一线品牌实力并非毫无竞争力,一笔写不出两本,在内部有序竞争的基础上,利用共有的合资品牌优势,相互提高促进,并肩前行,才有更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