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国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肆虐南方。同年5月,热带风暴纳尔吉斯在缅甸的海基岛附近登陆,造成7万多人死亡。2010年春季,我国南部地区本应是梅雨季节,可是遭遇特大干旱,使得粮食作物无法耕种。
据科学研究证实,以上这些气候灾害与碳排放过高有直接的关系。碳排放是人类生产经营或日常活动过程中向外界排放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一词作为代表。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所造成的。

碳排放会造成极端恶劣天气,譬如雾霾、台风、高温、暴雨、泥石流、干旱、虫灾等自然灾害。碳排放的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在过去的二百年里,人类向大气层排放了数万亿吨二氧化碳,它如同给地球造了个大棚,把太阳反射的热量吸收在大气中,削弱了地球的散热能力,使温度逐渐上升,也就成了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层消融,海平面上升。当全球变暖3或者4度,每年遭受洪水袭击的人口将由于海平面上升而增加上千万甚至上亿人。全球变暖会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系统中大概有15%到40%的物种可能会在全球气温升高2度后面临灭绝的命运。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首要任务。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国家可以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90万吨。每个家庭每月少浪费一斤粮食,国家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260万吨。每台私家车每月少开一天,国家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800万吨。

世界自然基金会2007年开始向全球发出倡议,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晚上20:30,全球熄灯一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