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

抱怨没有鞋 2025-03-10 01:52:36
主题:以奋斗为桨,在时代的浪潮中逐光而行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2025年4月28日,农历三月初一,春意正浓、万物竞发。站在国旗下,望着五星红旗与朝阳同辉,我们不禁思考: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青年一代当以何种姿态书写人生答卷?今天的讲话,我将围绕“时代的召唤”“自律的力量”与“行动的智慧”三个维度,与大家分享感悟。 一、时代的召唤:在变局中把握机遇,以知识赋能未来 同学们,我们正身处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1. 科技与人文的双重使命 - 今年4月,我国首个“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开放,全球科学家可远程调用“九章三号”量子计算机资源。这项突破的背后,是无数青年科研团队夜以继日的攻坚。它启示我们: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属于兼具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的跨界人才。 与此同时,联合国发布《2030可持续发展中期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化与数字伦理已成为全球性议题。我们学习的目标,不仅是分数,更要思考“如何用AI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如何以人文精神引导科技向善”。 2. 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 近期,“新质生产力”成为两会热词,国家亟需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者。而创新的种子,正萌芽于今日课堂的每一次提问、每一份实验报告、每一场思辨讨论。 寄语:时代的考题已列出,我们的答卷正在写就。唯有以知识为剑、以理想为盾,方能成为奔涌的“后浪”。 二、自律的力量:在规则中涵养品格,以敬畏之心成长 近期,校园中出现了一些现象:个别同学因熬夜玩游戏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或在社交平台传播不实信息。我想说:自由的前提是自律,成长的底色是敬畏。 1. 纪律不是束缚,而是成长的“护栏” - 课堂上的专注、食堂中的有序、网络空间的理性发言,体现的是对他人、对规则的尊重。教育部今年推行的《青少年数字素养标准》明确提出:“自律者,方能驾驭技术而非被技术奴役。” - 案例:刚刚落幕的“世界技能大赛”中,19岁的中国选手陈雨桐凭借“零误差”的数控机床操作摘金。赛前采访时她说:“精准源于每天4小时重复训练,哪怕一个0.1毫米的误差都不放过。” 2. 从“他律”到“自律”的三重修炼 - 时间管理:尝试“三只青蛙”法则,每天优先完成三项最重要任务; - 情绪管理:遇到挫折时,用“5分钟深呼吸+理性分析”替代抱怨; - 信息管理:远离“标题党”与碎片化阅读,每天深度阅读至少30分钟。 三、行动的智慧:在担当中淬炼青春,以微光点亮时代 如何将理想落地?我向同学们发出三项行动倡议: 1. 做“扎根者”: - 参与学校本月的“学科融合实践周”,用物理知识设计社区节能方案,用历史视角分析“一带一路”文化交融案例。真正的学习,永远与真实世界相连。 2. 做“破壁者”: - 今年5月,我校将联合三所中学举办“元宇宙与教育创新论坛”,欢迎同学们提交提案。或许你的一个点子,就能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农村课堂的应用。 3. 做“发光者”: - 参考“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徐霞客中学支教团队的事迹,从身边小事践行责任:节约水电、帮扶学习困难同学、为校园植物制作“数字身份证”。 金句共勉: “你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改编自崔卫平) 达芬奇说:“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我们像麦穗,空瘪时昂头,饱满时低头。” 结语 老师们、同学们,一百年前,青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天,我们肩负“为民族之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愿大家以自律为舟、以知识为帆,在时代的洪流中锚定方向,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芒!最后,请允许我用校训结束今天的讲话——“砺志、笃学、力行、致远”,让我们共勉! 谢谢大家! 演讲稿设计说明 1. 时效性强化: - 嵌入2025年4月热点(量子计算云平台、可持续发展报告、新质生产力政策),结合春季学期关键节点(实践周、科技论坛)。 2. 问题针对性: - 针对青少年网络沉迷、课堂效率等现实问题,提出可操作建议(如数字素养、三只青蛙法则)。 3. 情感共鸣策略: - 通过“扎根者-破壁者-发光者”的渐进式行动框架,赋予学生角色使命感;引用“感动中国”案例增强感染力。 4. 校情贴合建议: - 可根据学校特色替换“学科融合实践周”“元宇宙论坛”等案例,补充具体活动时间与参与方式。
0 阅读:0

抱怨没有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