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中央会议上,周恩来特地嘱咐陈赓:“你带枪坐在高岗身后”

方圆君喜欢阅读 2024-08-05 00:47:11

1952年2月,中共第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在临开会前,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向秘书要出由他代为保管的手枪。

陈赓接过枪后,拉了拉枪栓,满意地说道:“这枪保养得不错,你再给我拿20发子弹。”

陈赓随即便往弹匣填装子弹、上膛,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不愧是身经百战的将军。

当时,宋任穷将军也在场,他们一起走到院子里,陈赓瞄准烟囱上的一块砖头,对站在身边的儿子陈知建说:“小建,你看!”

随着“砰”的一声,砖块应声破碎。接着,陈赓便将手枪放进了衣兜里,跟宋任穷一起走出了院门。

既然是要开会,陈赓为何还要带枪前往呢?难道他不知道,这是不符合规定的吗?

陈赓当然知道,他带枪前往会场,是经过中央领导“特别”批准的,此行,他有一项特殊的任务。

此次会议,主要是为了揭露和批判高岗和饶漱石的反党分裂行为召开的。

众所周知,高岗是陕甘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当年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他就被视为是西北根据地的代言人,其政治地位急剧攀升。

从土地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高岗先后担任过红十五军团副政治委员、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北满军区司令员、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之初,高岗还担任过当时“六大军区”之一的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人民政府主席,成为当时东北地区名副其实的“一把手”。

主政东北期间,高岗为东北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又大力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因此深得毛主席的赏识与器重。

后来,高岗奉命从东北调往北京,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可谓权倾一时。

然而,身居高位的他却没能继续坚守住初心,走上了阴谋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歧途。

不过很快,其阴谋便被中央察觉,并在1954年2月初召开的七届四中全会上予以揭露和批判。

当时,与高岗一起被批判的,还有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委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饶漱石。

不过,相比于高岗来说,饶漱石的结局就要好很多了。

饶漱石一直活到1975年3月去世,终年72岁,而高岗则在1954年8月17日就自杀身亡了,终年49岁。

当时,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周恩来命令陈赓率领干部团全程保护。

周恩来对陈赓叮嘱道:“你应该像在上海保卫党中央那样,保卫这个会议的召开。”

之后,便有了我们开头那一幕!

陈赓是军中有名的神枪手,而且身经百战、处变不惊,由他来担任会议的保护任务,可以说是很好地选择。

在会议期间,陈赓不仅作了批判发言,而且还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荷枪实弹”坐在高岗的身后,以防会场上出现意外。

在周恩来的周密安排下,此次会议顺利解决了高岗和饶漱石的问题,全程没有出现半点意外。

会议结束后,陈赓回到了家中,并将手枪继续交给秘书保管。

秘书接过手枪后,立即查看了弹匣里的子弹数量,20发子弹只少了一发,看来一切顺利。秘书悬着的心,这才落了下来。

事后,刘少奇说道:“你们别看陈赓平时爱开玩笑,但他的组织纪律观念可强着呢!”

实事求是地说,刘少奇对陈赓的评价还是非常中肯的。

陈赓将军喜欢开玩笑,性格豪爽,是军队中公认的“开心果”,但他为人处事却很有原则,而且性格刚毅、好打抱不平,深得领导和战友们的喜爱。

1955年,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成为新中国首次授予的“十大大将”之一。

在这之后,陈赓先后担任过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之贡献。

1961年3月16日,陈赓大将在上海病逝,年仅58岁。

0 阅读:1

方圆君喜欢阅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